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巴陵鬼话:2011年 2月3日

(2011-02-04 06:51:10) 下一个
这两天,收到近200条短信,大都是拜年的吉祥话。有8条短信是“难得糊涂”。内容如下:
古今圣贤钟情于糊涂之研究。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胡总发现了糊涂,取名“和谐”。世界万事,唯糊涂难。
依上述说法,则:
糊涂=中庸,
糊涂=无为,
糊涂=非攻,
糊涂=忘我,
糊涂=和谐
据此,是否还可以再引伸呢?比如:糊涂=中庸=无为=非攻=忘我=和谐。
这显然是糊涂之说。
我对糊涂没有研究。短信中说,古今圣贤对糊涂的研究和发现,我亦未曾闻也。
不过,既然是多个朋友同时给我发“难得糊涂”短信,当引起我的注意。
今天下午,查阅了有关“难得糊涂”的资料。
传说,有一年,郑板桥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遇见一位自称为“糊涂老人”的老翁。老翁家中有一块与方桌一般大小的砚台。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郑题写“难得糊涂”四字,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郑板桥亦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世人对这个传说故事大体有三种猜想:一是“自我解嘲说”;二是“抗议之声说”;三是“心安理平说”。喜好者根据各自的理解,把“难得糊涂”四字以横联的形式挂在家中。
20多年前,我刚滚出政治市场时,有三位朋友不约而同的送“难得糊涂”给我:--他们大概是在安慰我?但这条幅,我一直未挂出。
鬼话写了多年,有许多朋友劝我封笔。要我糊涂点。前年还有人送我一首“难得糊涂”歌。歌词曰:
人生是条漫长路  路过繁华  路过孤独  三十年河西哟  三十年河东哟  谁能看透谁赢谁输  辛苦过后还有快乐  烦恼过后  还有幸福  得到与失去哟  分得太清楚哟  聪明反被聪明误 
难得糊涂  吃过多少亏哟  流过多少泪……我想叹一声呀  难得糊涂  记住美好的梦 忘记过去的痛
……
 上了年纪的人,历经坎坷磨难的人,乍听这歌,会有点感慨唏嘘。在我看来,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或许是人们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大彻大悟,或许是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之语。我老殷天生愚钝,不聪明,更难不糊涂。或许,这正是我的命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