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鬼话08年10月1日
(2008-10-02 06:56:50)
下一个
张衡的《思玄赋》中记录着一个生不逢时的故亊。
颜驷乃西汉时人。年轻时即为郎,--也就是皇帝身边的护卫。照理,皇上身边的人晋升的机会很多。可是颜驷一生从文、景、武三代皇帝,仍只是个郎官。有一天,当武帝问这位“龙眉皓发”的郎官何时为“郎”时,他答曰:臣在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颜驷因皇上个人喜好不同而“三世不遇”,真是典型的生不逢时。不过,上苍有眼,颜驷的一席话,令武帝怜悯,当即赐他一个“会稽都尉”,掌管一郡军事大权。颜驷终于有一好结果。
颜驷的这种遭遇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在当今社会生不逢时似乎有点普遍。
今天是共和国成立59周年。与共和国同龄的臣民很多人有相似的遭遇。
在毛泽东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愈多愈反动。学生参加文革,停课闹革命。考试交白卷是英雄。所谓“知青”,--实则是没有学到什么文化知识的青年,最后统统被赶下乡。
邓小平时代,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升值。唯文凭盛行。三十来岁的人了,拖儿帯女,为文凭奋斗。假文凭满天飞。文凭大贬值。
江■泽■民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三个代表”被“三改”取代:医改,看不起病;房改,买不起房;教改,儿子上不起学。四、五十岁的人,煎熬得驼背,谢顶,眼花,最后被迫下岗,准备进火葬场。
……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诗经.大雅.桑柔》中的这句话是说,我生的日子不好,正赶上老天发怒。
“生不逢时,困且多忧”。汉.焦赣《易林.随》中的这句话是慨叹时运不济的困忧。
我理解这些古语大都就某个个体而言。如果是群体又该怎么说呢?
我记起工程院院士何作庥先生的名言:谁叫你生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