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鬼话08年6月20日
(2008-06-22 03:20:28)
下一个
▲同我交往的人多,我的小本子上记着他们的电话号码,离开这个小本子,谁的号码也记不住。同人打电话,总得先翻小本子。有一次小本子丢了,弄得我一连几天寝食不安。
早就知道手机可以储存多个电话号码,可是,儿子多次教我,我都没法学会。有人说,是因年岁大了,记忆力减退。其实,我才64岁。按照保健专家洪绍光的观点,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活120岁,依此,我还只是青壮年期,或说刚进入中年期。我的记忆力差与年龄大了无关。
我一直承认自己记忆力差,可是,本地很多人都说我记忆力惊人,他们的唯一根据是:《巴陵鬼话》内容多,还有许多数据,可见老殷记忆力特别好。
听了这议论,我觉得好笑。鬼话写了三年半,究竟讲了些啥,我自都记不清。每日见闻,随手写来,涉及到数据资料都是临时查的,并非脑中有记忆。
▲昨晚,看朱维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先生评论于丹的文章,有关《论语》者,令我茅舍顿开。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479年。终年73岁。
朱先生说:《论语》的原始结集本在文献中一直不见踪影,直到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年-前88年),它才重新露面,变成一部很时髦的书,解释者起码有三个学派:“鲁论”、“齐论”和“古论”;到了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又形成一种通学派,对《论语》的文本、句逗、分章、结构、诠释等等进行研究。
我们现在读到的《论语》(注:今本《论语》,据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本统计,白文12000字),不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订的。这个本子经过了两次大的改造,一个是西汉后期,汉成帝的老师张禹编定的《张侯论》,有21篇;又过了200年光景,到了公元二世纪中期,有一个博学而影响很大的郑玄(字康成,中国第一位经学大师),他以《张侯论》为底本,根据不同版本进行点校,就是“我认为这里该用这个字、该这么分章”,他把《论语》的今本给定下来了。
郑玄的时代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经600年了。这600年中有多人出场增删修订《论语》,即使其中“子曰”全部可信,拿它作为惟一依据将孔子捧上天或按下地,都是令人惊异的。
梁启超在1920年就说过:自汉以来,围绕着孔子的今古之争、正学异端之争、考据性理之争从来没有停过,因而孔子渐渐变为董仲舒、何休,变为马融、郑玄,变为韩愈、欧阳修,变为程颐、朱熹,变为陆九渊、王守仁,变为顾炎武、戴震。……
呜乎,子曰《论语》,如来如此!老殷继梁启超的话续曰:如今,子曰《论语》变为于丹本矣。
于丹对《论语》的诠释,多有谬误;引述的20多个故事,亦有媚俗之嫌;“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孔子……但是,于丹为何既能取悦世人,又颇受朝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