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古城东南墙外,黄冢累累,大有一种古战场遗址的苍凉氛围。当时有条小路铺着鹅卵石,蜿蜒于墓与墓之间。走在路上,耳朵里是大海涛声,眼里是大大小小的坟头,心为之惊悸。现在这一片土地修起了石雕园。园里有惠安女塑像,有一百零八尊《水浒传》人物,有《红楼梦》人物、《西游记》人物,有廿四孝雕像,有戚继光巨大石像,有两只硕大无比的大猫:一只黑猫,一只白猫。另有观音园。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大部分难称精品,但却有各自姿态。
名著人物家喻户晓,又有演员演绎过,要雕得令人啧啧连声,绝非易事。据说崇武石雕厂当时缺乏人物雕刻人才,这些人物石雕是外地石工打造。不管雕工怎样,客观上,它们有利于来此一游的人加深对古典名著的印象,可以提升古城的文化品位。
最令人难忘的是这么一组石雕,不知大家记不记得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所以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雕刻了两只猫——白猫和黑猫,因为没有邓小平的伟大创举,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廿四孝塑像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劝人行孝。这里向人们阐述了古时候的孝道,古时候的人为了自己的长辈不惜付出一切:有的为了让母亲睡得好,被蚊子叮得都是伤;有的为了让父母高兴,虽然年已七旬,但仍像孩子一样玩耍,逗父母欢心……
对于崇武来说,石头就是小城的灵魂。
周长2567米的花岗岩古城墙承载着小城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从前以来,历史的记忆延续至今。
踏着石砌的台阶,缓缓地走上城墙。跑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着干净的绿。
斑驳的城墙就是古城的典籍,迎面的风轻轻地翻过一页页史册: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平定倭乱;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
城墙或许已忘记了年龄,却给历史填满了空隙,散发着来自悠远的香。
戚继光石像高十几米,由一块块大方石垒成。石像面朝东海,威武雄壮。戚继光和俞大猷是抗倭名将,并称“俞龙戚虎”,威震海宇,立戚继光仅仅是他来过崇武吗?
守城将士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石城之上,流汗、滴血。他们敬仰关公,把关公当成战神。他们的后人广为传说关公显灵帮助守城。日寇从海上炮轰古城南门,据传关公大刀一拨,炮便打偏了。正是将士们同仇敌忾,才有东南沿海的安宁。触摸着城墙,似乎触摸到将士的脉搏。人民的意志坚不可摧的时候,外敌便无缝可钻。
古城门
战火留下的遗迹
威震海门
人生之哲理得由男人和女人自己去思考
形态各异的石菩萨
古城东北角,有一个大海滩,人称“半月沉湾”,一听此名便诗兴骤起。滩上沙子被海水淘得很细。赤脚走在上面,感到春风般温柔。这个海滩据说落差很大,从海水漫到的沙滩往下走马上是深水,不宜辟为海滨浴场,太可惜了。
海韵
此处还是东海和南海气象分界点。我们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崇武以南,崇武以北”的风力如何如何的就是以此为分界点。
雕精品荟萃
三个和尚的故事寓意深远
拍打后会发出金属铿锵声的石牛
鼠乐园
石鱼儿
南陵塔
小小惠安女^_^
你看这匹可怜的老马^_^
崇武文化广场
海湾泊船
天下第一奇庙,您听过吗?您去过吗?若没,请抽空看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