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间,饕哥总要回上海小住,一则有事要处理,二则是为了在清明前品尝长江的时令三鲜: 河豚,刀鱼和鲥鱼。
1。河豚
小时候饕哥很喜欢诗词,那时读到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觉得很清新悦目。当时还纳闷,苏东坡这样的豪放派大家,怎么会写出这样清丽的辞句? 后来才知道苏氏还是位美食家,这首小诗与其说是诗家的题画咏春,倒不如说是一位美食家的怡情偶成,见春画而思吃河豚,恐怕是隐题吧。
河豚,英文叫puffer fish或 blow fish,身体呈椭圆型,短而肥厚,眼睛及血丝均有巨毒。因其味美,自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鱼味" 之说。又因有巨毒,民间也有 “冒死吃河豚”的说法。每年都有人因吃河豚而丧生。名义上官方是禁吃的,但事实上,屡禁不止。达官显贵,殷商富室,莫不趋之若骛,如何禁得? 据说餐厅处理河豚,须有两人在场,一整理,一监督。眼睛要给厨师看,少一颗,不能下锅。血丝不净者,亦不能下锅。厨师在上菜时,要持箸在客人面前品尝,若有毒,厨师立倒。食客在厨师验菜无虞后,方可进食。吃河豚的习俗,是主人不主动邀请,亦不劝客的。
饕哥初次吃河豚,约在十多年前,因事到江北的小
城,当地人款以红烧河豚,食之惊为天人。此鱼肉质鲜嫩,滋绵味厚,口感丰腴,其皮胶质粘稠,外表略有沙质感,要卷而食之。河豚的鱼膘肥嫩鲜白,入口即化,此菜的热汁浇在米饭上香浓异常。 嗜食河豚的人说,,吃河豚首先是吃鱼白,其次是吃鱼皮,再次是吃鱼肉,最后是吃鱼汤拌饭。饕哥食河豚,喜佐以好年份的解百纳红葡萄酒。酒体丰厚,果味浓郁者尤佳。江南小城,觅佳酿不易,饕哥常以河北昌黎产的92木盒装或94黑筒装长城干红配之。其中94珍藏品价廉而质量较稳定,而92年的则凭运气。
会烧河豚的厨师,因风险大而收入颇丰,一年只在三四月间做一个多月,即可养家一年。饕哥认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厨师,身体颇健壮,只会烧河豚,吃河豚的季节,大家排队请他来烧。饕哥吃他烧的河豚也有多年了。人越老越抢手,就象个名老中医似的,好像河豚不经他的手便不名贵了(实则其菜略咸)。此翁虽收入丰厚,家境殷实,但是个闲不住的人。过了三四月份便常到附近的厂里帮人家装货柜,每纸箱赚两毛钱,老人常以此为耀,众人亦做笑谈。
据说这几年在长江中养殖的河豚越来越多了,这种河豚毒性小不足以伤人,甚至无毒。因此可能开禁,饕哥品尝过几次,只要厨师好,鱼新鲜,其实没多大差别。
日本人也喜吃河豚,称之为fugu。但彼豚非此豚,长江的河豚生长在咸淡两水之中,肉质之鲜美远非咸水鱼可比。饕哥在八九月间,在海边也常钓到puffer fish,摘钩时鱼肚鼓成一只小球儿,很有趣。放回水中,摇尾而去,颇为可爱。
河豚味香浓,饕哥颇喜,但饕嫂嫌其食之粘口。某年饕嫂伴饕哥返沪,饕哥向饕嫂献宝,过江吃河豚,彼并不欣赏。
入厨前
红烧后
2。刀鱼
大约在98年,
辜振甫初次到上海,汪道涵出面接待。辜老世家巨宦,什么没见过? 汪老颇费踌躇。有人献策说,辜痴迷京戏,票演老生,当年李登辉与郝伯村政争时,辜演"将相和"请两人来看。大陆的名角儿台湾没有,咱给他安排一场堂会,准错不了。又有人说了,辜有钱有势,他真想听这几个人唱,难道不能请他们到台湾去唱 ? 咱还得想点儿别的,让他非在这儿不能见得到的。
时值江南三月,烟飞草长, 正是刀鱼初上的季节。有人想到了刀鱼。 此鱼乃长江特产,味极鲜美,出水即死。冰冻则鲜味尽失,辜在境外是吃不到的。众皆曰好。 一时间满江渔帆点点,争觅刀鱼。据说当日百舟争钓,只得一条。 快车送往上海,清蒸颐客,辜氏颇感主人殷殷厚意,小小刀鱼,亦为国共和谈助兴,堪称一段佳话。
刀鱼也是淡咸两栖鱼类,肉质细腻,口感爽滑。型似刀状,色如银钩,刺若繁星。 寻常的吃法有三: 清蒸刀鱼,刀鱼馄饨 和油炸刀鱼刺儿。后两者的做法值得一提 : 取刀鱼一条,钉在木质锅盖上蒸,鱼肉坠入盖下盘中,刺留盖上。 肉做馄饨,刺炸后入盘呈上。 金黄的鱼刺松脆香酥,雪白的馄饨清嫩鲜美。 所谓“食不厌精”,此可为一佐证。饕哥品此鱼,从不配酒。先徐徐饮矿泉水一口,然后依次吃鱼,馄饨 及炸鱼刺。当地人吃食颇豪迈,诸鱼一起上桌。有人先吃河豚再吃刀鱼,这好比听完孙菊仙再听余叔岩,顾曲者不为也。
清明前的刀鱼最好。 鱼刺细滑柔软若无,入口既化,时价最昂。2005 年清明前,一盘刀鱼曾卖过一万元RMB 天价, 很过分。清明后,骨硬如麦芒,肉质亦略逊,价格则一落千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常以太湖的刀鱼(湖刀)冒充长江的刀鱼(江刀)。 湖刀淡水生长,味稍逊,若以红烧烹之,味仍不俗。
入厨前
清蒸后
红烧后
3。鲥鱼
很多人因鲥鱼稀少而开始以“回”鱼(带走之旁的回,查不到此字)充数,称为"长江三鲜"。回鱼体大繁多,以此鱼凑数,也无不可。 饕哥不喜此鱼。 因长江舟船争渡,常
有机油漏入江中。 回鱼调皮而吃油花,因此鱼中常带油腥味,是受污染的鱼。 坊间多做红烧,浓油赤酱为的是遮掩油腥之气。
江苏地处江尾海头,每年四五月份,是出鲥鱼的季节。一般每条在一公斤上下。此鱼同刀鱼一样,出水即死。 鲥鱼既有鱼的鲜美,又有肉的质感,吃到嘴里滋滑肥润,香鲜无比。其鳞可食,颇有质感。做法是: 将鲜鱼去内脏,不去鳞, 洗净放入适量酒酿,再加上一点儿熟猪油(没办法,很少能吃到此鱼,必须依惯例调制,才能尽善尽美),加葱姜调料及火腿片儿,上笼急蒸15 分钟,出笼的鲥鱼肥美香腴,令人大快朵颐,饕哥食后才想起忘了拍照,也是一段逸事,足资晚来回忆。
长江的鲥鱼稀缺,有人用钱塘江的鲥鱼替代。如果鱼新鲜而厨师好,虽不中,亦不远矣。因为这道菜有两个重点:鱼鲜而配料齐。最可鄙的是坊间常有人用美国或缅甸产的充数,冰冻寡味令人扫兴,上海餐厅卖的鲥鱼,多是泊来货,不可不查也。
美国的鲥鱼与国内的无法相比,刺多寡味。纽约的名厨们在春季将shad鱼子入菜,多是半熟的,味道还不错。
Have you tried fresh shad in US? How's that compared to 长江的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