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外的马未都:我曾经很厌恶说教
(2010-01-16 12:51:57)
下一个
收藏之外的马未都:我曾经很厌恶说教
我从小是在说教环境中长大的,因而曾经很厌恶说教。小时候听惯了翻来覆去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没有大人真正把人生道理、社会道理讲述给你,所以开始活得很空泛。曾经在CCTV做一档教育节目时,家长说现在孩子不现实,理想太大,我就乐了。我告诉他们,与他们同龄时,我理想是“解放全人类,让红旗插遍地球的每一角落”。
本来应该说些轻松的话题,但不知哪根筋被拨动了,竟成了“说教”。回过头看看,第一感受是自己老了,急于传授人生经验,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其实,我的人生信条“自信、坚强、认真、宽容”曾多次跟朋友聊过,也好为人师地给后辈人讲过,有时还真是苦口婆心。说教的本义就是宗教不厌其烦地宣传教义。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儿子一人在外读书情绪低落时,我常用这句话开导他,希望他能正确认知这个世界,正确了解人生。
多数的时候,他是不理解我这个爹的苦口婆心。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他所看到的纷杂的世界不过是舞台上的一块幕布,而且还是第一道幕布。
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心智差距。这个差距通过学习,通过历练,尤其跌了跟头之后,会逐渐缩小,甚至超越。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就有了答案。
年轻不听年长者的话属正常。我小时候就特有主意,不算听话,凡事爱怀疑。因为怀疑,才走上收藏之路,才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证物来证明历史的真实。
我们无论年长年幼,都应该相信历史的真实,相信前人的经验。我们今天之所以活得比古人有质量,是经验传授的结果。人类摆脱野蛮之日,就一直在不懈地摸索一条文明之路,至今仍不知终点。
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书本。自有文字以来,人类对人类的总结,一直保持在初级阶段,无法僭越。我们了解自身的优点太多,了解缺点太少,经常熟视无睹。
我们民族之所以有精英,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等,只是因为他们凡事都比我们多想了一层,但仅这一层,就使他们看见了舞台最后一道天幕,绚丽而多彩。我们在古人睿智的思想下,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手足无措。我们为什么总是狭隘,而且心中难过?
儿子后来说,你应该告诉我,人生如意事十之仅一二。这样比较好理解。
他说的也有理。但残酷的现实里,人生如意事顶多有一二。别说凡人,过去就连皇帝都没奢望超过这一比例。
一个人的成熟在于当他的个人意愿不能表达,或能够表达但不可能如愿时,他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而不怨天尤人。(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