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化石化
(2009-10-13 16:36:23)
下一个
--------------------------------------------------------------------------------
2009-05-24 11:33:42 作者:鲍尔吉·原野 来源:北京晚报
读词源学词典,发觉到语言的化石性超过不会说话的古代遗址。它像树的年轮一样,看出一个民族的经历。也就是说,它以证据的方式说明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与瑞典语、丹麦语、冰岛语、德语和荷兰语存在语言近亲关系,又称条顿语族。英语当中的七万多个单词的一半来自日耳曼语源,这些词包括:土地、草、树、夏天、冬天、母亲和父亲、丈夫、妻子,还有重要的动词:来、看、遇到和得到、站、坐、想。这些词是语言中的主干和根本,纯朴、乡村以及不开放(没到开放时候)。而英语中涉及政治与艺术的词汇来自法语,如宪法、总统、议会、城市、法庭、宫殿、自由、诚实、油漆工和裁缝。英语里面有关烹饪、时装、文学、艺术和外交的词语均来自法语。
接触法语之前的英国人不仅不懂政治,也不知自由与诚实,离文艺更远。他们开始帝国生涯之后,从另一个海盗国家西班牙的语言中引进战争词语,比如舰队、游击队、套索,走向世界。
然而,民族的壮大离不开科学和哲学。英语中的哲学词语大多来自拉丁语,如实在、超自然。英语中的科技语汇来自希腊语,如字母表、几何学、地质学、精神病学、病理学和摄影学。
兹证明,在历史上,希腊人比英国人更懂科技,法国人比他们更通晓城市生活,西班牙人更能打仗。阿拉伯人给英语带来了酒、暗杀、炼金术、糖和代数学这些词语。
打开词典,所有的词都有词源,如同一棵树在泥土下面的根。一个向外发展的民族一定与其他民族在语言上以及各个方面互相融合,不管是侵略还是被侵略,想拒绝也拒绝不了。人可以修改历史,但修改不了自己的语言。
词源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从巴黎步行到马德里,每经过一个村镇,都有方言的变化,但能听得懂。但巴黎方言和马德里人讲的卡斯蒂里亚语却完全不一样,中间是方言的渐变。这是说,语言不仅互相借用,而且互为筋骨。词源学认为,一个语族之内的各种语言,都由方言派生而出,如法语、西语、意语、葡语都是拉丁语派生出的独立语言,由方言转化而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苗、瑶、彝语亦是如此。从词源学而非人种学的意义说,英语一半来自于日耳曼,另一半来自拉丁和希腊。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学家说,每一个人都持有一种方言,即有别于他人的发音。北京人说标准音——语音学称为官方语音,但每个北京人说的都不一样,也没法一样。更多情况下,方言指一个地域共有的发音和单词体系。南非人把荷兰语变成了方言,形成一种语言——阿非利堪斯语。如今的杭州人部分使用南宋时期的开封方言,福建的客家人在部分使用晋代的河南话。
当今的汉语跟几十年几百年前比,开放度达到最大,包含了大量外来词语。五四时期始,汉语引进“组织、干部”等日语。如今电脑业、动漫业、医疗业都在说外行人听不懂的方言——语言学家把行话归于方言。汉语很繁荣也很乱,有人嫌它不够乱,发明一些新词,如“雷人”。我不觉得这有什么时尚,它只算行业方言,跟黑话(唇点)差不多。(实习编辑:杨晓梅)
鲍尔吉·原野:现居沈阳。出版过《掌心化雪》、《现代文学典藏——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等多本散文集。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人民文学杂志散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