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毛笔字钢笔字书写方法

(2008-09-11 13:27:32) 下一个
汉字是一种表示汉语单词的书面符号,它从象形图画演变而来,是一种只表义不表声的方形字。其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随着人们生产物品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由刀笔划刻发展为用颜色书写,再发展为用毛笔蘸颜色水书写,又发展为用自来水笔书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交际不断增多,要求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文字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便不断向着简便易写易学的方向发展。随着书写方式的改进,其本身的结构方式和整体形态也跟着变化,于是才有了从象形字到甲骨文,再到大篆,再到小篆,再到隶属、行书、草体,再到楷体、宋体等等书体的演变。

文字形态与其他物体的形态一样,在得到人们的使用时,人们不单注重它的实用性,同时也重视它的外表的美观性。所以,文字从诞生那天起,人们就注意到了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尽量使其美观。

到了使用标准的毛笔书写的时期,由于毛笔的柔软特性,书写出来的点、画可以随意变化,正适应了汉字结构复杂、变化多端的特点,从而使汉字的形态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以致成为一门艺术。一幅书写文字,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使人们不单欣赏到文字所表达的汉语内容,同时也欣赏到文字形态所表现的气质和形势---有的字幅使你感到如静日赏菏,有的字幅使你感到似临千丈怒涛。
在近代出现了自来水笔以后,以自来水笔为代表的硬笔,成为汉字的主要书写工具了。硬笔的笔迹如屋漏痕,不如毛笔的笔迹变化那么多,但仍可以表现汉字的艺术涵义。

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会写字,但要把它写成一种艺术品,却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掌握书写点画、线条美的规律和文字结构美的规律,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和领悟过程。往往一个东西,人人看了都感到美观,但美在什么地方,就说不出来了。汉字的形态美的规律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达到形态美?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以艺术的观点来研究它。


把汉字看成是由点画按自然美的规律构成的;是自然界的一种有形的物体。它不是躺在纸上,而是立在空间的。每一个字,就是一个完整的物体,它又是一幅文章的一个成份。在一幅文章中,虽然各个字都不相同,却在整体结构上呈现着和谐的统一美。每一个字,都有恰当的结构、形势和位置。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气势特点。一篇好的字幅,好像一首美的视觉音乐,通过视觉对比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大家知道,篇幅由字构成,字由点画构成。点画写不好,字不会好;同样,篇幅安排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不按篇幅组织规律排布各字,即使单个字写得好,从篇幅整体上看也是不会美观的。所以,本文主要从点画、字形和篇幅视觉旋律美的方面,作一些初步介绍。



一.



点画有各种形态和气势,怎样才能把这些形态和气势书写出来?就必须掌握书写工具的特性和书写方法。不同的书写工具有不同特性,与之相应的,自然就有不同的书写方法。下面分别介绍毛笔的书写方法和钢笔的书写方法:

1.毛笔的运笔方法:

字写得如何,与运笔有直接关系。毛笔的特点,决定了运笔的规则。现将运笔的基本要点说明如下:
握笔:
由于笔尖柔软,且稍具弹性,在书写运行中,笔锋拖后。笔迹的粗细,由书写时对笔的上下提按程度决定;笔画的形状,由运笔的方向变化决定;笔端运动的高低、方向和距离,由书写人的手臂控制。由此就决定了握笔的方式:

1.保持笔杆与纸面垂直。
2.拇、食指主司捏住笔杆;拇、食指的关节可以伸屈自如,中指肚与无名指指甲夹着笔杆,可以使笔杆前后左右运动,在手腕不动的情况下,光靠手指的活动,可以划一个圆圈。这就是说,手指使笔,就如使用筷子一样轻松自如;切忌手指僵硬地握笔。

在书写指甲大的小字时,只以手指运笔就可以了;在书写1.5厘米左右的中字时,只动手指就不能保持笔杆垂直于纸面了。笔杆不垂直,写出来的笔画就显得不丰满坚实,字的结构搭配也不会合适。因此,就必须用手腕的运动来弥补手指运动的不足。于是就有了运腕的动作。当书写的字更大时,只运腕也不够了,又必须用运臂来弥补运腕的不足了。这种互连关系,是写字时自然出现的情况。


不论书写小字还是大字,手腕都不能僵硬地放在纸上不动。因为不论竖写还是横写,手腕总得随写字的进程在不断地移动。所以,从写字的开始,大臂就必须将小臂叼起来,手腕就不能实着在纸上。因此,凡是学习写毛笔字的人,最先练习的基本功应是叼臂、虚起手腕,运笔如使筷子那样准确自如。

身姿:

身正才能让字正,身姿不正,写出来的字不会美观,也容易使人疲劳。


写字时,眼睛与字的角度应成60度以上的角度。特别在写大字时,一般都接近90度。因为人的视觉有误差,明明是正方形,视角越小,越感到是长方形和梯形。因此,写大字时,一般都得站着书写。

运笔:

因为笔头肚粗锋尖、柔软而略带弹性,这就决定了它的运动轨迹的特点。只有掌握了它的特点,才能运笔自如。

当笔锋朝前露锋落笔时,如果写横画,笔向右行,笔锋在后,笔尖朝左前方,呈横扫状。
当向左上方跪锋落笔写横画时,笔尖朝正左方。
写竖划时,不论怎样落笔,向下运行时,笔尖都在上方,呈下拖状。

笔画的粗细,由笔体在纸上的落迹宽窄决定。而落迹的宽窄,又由手对笔按提的程度决定。但是,当笔尖被按下去后,再提起来时,笔锋一般不会恢复到原来挺直的样子,而呈弯曲状。这种性状,使你再接着写第二笔画时,就必须顺应这一性状,调整运笔方式和提按程度。运笔的根本技巧就在这里。要让笔走中峰,除了保持笔杆垂直于纸面外,主要的就是按笔锋的运行性状特点,因势利导地调整运笔方式,使笔峰始终都处在笔迹的中间。


运笔方式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按笔、提笔、露锋、藏(跪)锋、中锋、偏锋、横拓、竖勒、左扭锋转、右扭锋转、回锋收笔、拖锋收笔、左顿笔、右顿笔、左挫笔、右挫笔、上撑笔、下撑笔、左撑笔、右撑笔、游丝连笔、等等。这些运笔方式,只有在书写实践中才能体会和掌握起来。下面分别简述一下。


按笔、提笔有快慢轻重之别,通过墨迹的浓淡润枯可以看出来。

露锋落笔,点画头部棱角分明,称作方笔,字画显得刚劲,但不浑厚。




藏锋,即逆锋落笔,点画头部棱角不分明,字画显得圆润浑厚。

            

中锋,即在笔行过程中,笔尖处在笔迹的中间,笔迹显得饱满浑实。


偏锋,即在笔行过程中笔尖偏在笔迹的一边去了,除写横.撇出现这种情况外,都是因为笔杆不垂直于纸面造成的。偏峰写出来的字画,显得单薄轻飘。

横拓,就是写横画,有水平的,有倾斜的。

竖勒,就是写竖画。有垂直的,有倾斜的。

扭锋转笔,落笔行笔以后再提起笔后,笔锋呈扁刷状。如果要写出比前一笔迹细的点画,就必须将笔向左或向右扭转90度落笔。写横画后再接着写竖,在写行书字和草体字时,有的人回锋提笔向左(顺时针)扭锋写竖;有的人向右扭锋写竖。


回锋收笔,画尾呈圆形.


拖锋收笔,画尾呈尖形.


左右顿笔,在落笔后行笔前或收笔前,将笔向左或向右顿按,以形成一个特定的头端.拐角或尾端.


左右挫笔,在拐弯处,保持原来的提按程度,将笔原地向左拉转或向右拉转.


上撑笔,在写横画的行笔过程中,使笔向上撑,笔迹呈上弓状.


下撑笔,与上撑笔相反,笔迹呈下弓状.


左撑笔,在写竖画的行笔过程中,使笔向左撑,笔迹呈左弓状.

右撑笔,与左撑笔相反,笔迹呈右弓状.

游丝连笔,这是行书.草书特有的行笔路线轨迹.而这种轨迹不是书写者无意或随意乱留下的,它是作为表现字画之间的一种气势的部件而留存的.因此,它是体现一种书写风格的重要成份.游丝是一种远细于主画的笔迹,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体现出两个主画之间的气势关联性就够了;如果太粗了,甚至与主画相同了,就成了“缠绳”,失去了笔画气势。
例如:之

2.钢笔的运笔方法:
1.
执笔:


拇指的第一节与食指的第一节相触抚在笔杆的上面,食指的第一节托于笔杆的下面,即此三指捏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上下并排附于中指下面,小指下侧轻轻接触纸面;五指自然弯曲,虎口呈方形,掌心空间可容下一个鸡蛋。

笔杆与纸面的倾斜角约为75度。
如下图所示:

这样,如果手掌不移动,只靠五指的协调运笔,就可以画一个长约四厘米宽约三厘米的椭圆。这就是说,这样执笔就可以使钢笔在纸上灵活地运动。但是,要写好字光靠手指运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让手掌、小臂、大臂适应手指的运动儿一起运动。因此,手掌就不能牢固地压在纸上,小臂要将手掌刁起来,大臂要将小臂刁起来,我们称之为悬臂。初学者首先要过悬臂这一关。

2
.运笔:

钢笔的运笔方法,除了没有控制笔迹的粗细润燥外,其他都可以仿照毛笔的运笔方法。但是,钢笔字也需要游丝衬托,钢笔字的游丝主要是利用笔尖在提起的时候,纸面的弹性形成的。但钢笔字要尽量减少游丝连笔。因为游丝多了会使篇幅显得不清丽,甚至引起误读。
各个人都有各个人的运笔方式,因此形成各个人各自特有的笔迹.不同的毛笔字帖,是由不同的运笔方式写出来的.初学者在临摹一种字帖时,不应当只是绘画似的模仿作者的字形。而应当首先研究掌握作者的那种运笔方式,在掌握其运笔方式(即练到自己的肌肉运动方式,与作者的肌肉运动方式相同,并形成与作者的运笔方式相同的习惯)的前提下,再学习他的结字和谋篇技巧.每一种风格的字帖,都有其自己独特的运笔.结字和谋篇的规律.颜体与欧体不同,揩书与行书不同,行书与草书不同等等。再者,笔的软硬程度不同,写出来的字的气质是不同的.如果用软笔去临摹用硬笔写出来的字帖,是很不顺手的.有些碑帖,经过刀笔加工,把原来毛笔的自然轨迹改变了,后人再用毛笔来临摹,就不能用正常的书写方式写像了.所以,临帖者也必须针对字帖的风格,选取相应的毛笔,才能学好字帖.
在此要特别提一下初学者所犯的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在临摹一种字贴时,只是注重字的外部形体,照葫蒌画瓢,刻意画像,就认为学到手了。
其实,第一,前人写的字.也并不是个个都合规矩,没有败笔的;其次,你这不是写字而是画字。因为你没有掌握人家的运笔方式,也就是你的肌肉运动还没有形成人家运笔方式的习惯,所以,你除了画会了字贴上的字以外,别的字就写不像了。
如果你已经学会了一种字贴,并且已经形成了该种字贴的运笔习惯,如果再学另一种运笔方式的字贴,那就会使已经学成的书写方式习惯,不适应该字帖的书写方式。如果硬是摹写,往往会出现学了后者忘了前者的情况。所以,你一旦学会了一种字贴的运笔方式,就不要轻易改变。
一个正揩字帖的作者,他的运笔方式也必然与他的行书运笔方式是相通的。因此,学帖者当学会一种正揩字帖后,再学行书时,应当仍然接着学这一作者的行书字帖。这既符合原作者的运笔规律,也符合自己已经形成的运笔习惯。一旦形成了一种运笔方式的习惯,在你的作品的整个篇幅上就会出现贯通一气的整体气势。就像一个广东人说普通话似的,不论他在单个字音上咬得怎么准,但在说话中总甩不掉那广东话的韵调。
临写墨迹字帖,便于学习作者的运笔方式;临写碑帖或法帖,便于学习作者的结字和篇章布置技巧.




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由象形图画演变而来的。所以,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仍然保留着图形的痕迹,有些表示抽象意义的字,是由表示具体事物的象形构件延伸而成的.由此使汉字的结构复杂化;也使汉字产生了表现意象的功能,单是点画的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就可引起人们的丰富的相象和品味.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笔画是点.横.竖.撇.捺.勾.拐.而这些笔画在不同的字体和书体中是不同的.而不论这些笔画怎样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搭配只有遵循着如下三个原则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三个原则是实用性.整体性.美观性.


要具备实用性,就要让字体简捷,易识易写.


要具备整体性,就要让字体的各个笔画之间,各个字之间,在整个篇幅之内,在形势和意向上互相照应联系起来,而不是随意堆积起来;各个笔画和各个字的大小、长短、粗细、依托、勾连、位置、空白等都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要具备美观性,就要让字形符合自然界物体形象美的特性, 即稳定、平衡,对称、均匀、圆曲、流畅、活跃、劲力、含蓄、明朗、节奏、悦色、自然等。


汉字的这一特点,使每一个字都能成为一幅独立的意象图案,一篇具有艺术性的字幅,就成为一幅具有一定气势和意象的图画。



要把汉字看作表现

动态物体的图画


汉字经过人们几千年的改进和完善,其结构逐步达到动态美的程度.从汉字点画之间互相照应的特点看,每一个点画都带着动态形势。有些点画虽然没有直接相连,但从气势上看是互相照应的。


从前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牵牛"图:一条小河沟,沟那边是一头大黄牛,身扭头拗地向沟那一边挣;沟这边是一牧童,他登地撤身用力地向这边拽.但是,人牛之间却没有画上牵牛绳相连.内行人看了都夸此画画得高妙.妙就妙在无绳胜似有绳,绳断而势连。字幅的艺术,就在于这种动势。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在表现点画和字体的动静气势时,就必须采取对比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以下三个问题,即静态形式,动态形式和对比方式。

一.静止形式: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静态物体,都是平稳地置于一个空间中的.之所以平稳,是因为它的重心垂直于它的承托物或地平面。否则,它就要倾倒。当我们看到一个静止物体时,心情是平稳的;而看到一个将要倾倒散碎的物体时,心情是紧张的。


字是给人们看的。要使人们看了顺眼,首先要让字具有一种"黄金块"、圆形或"天圆地方"的轮廓;其次要让字的重心垂直于横线。一个字的重心线,由这个字的左右两边的点画的长短粗细决定。从粗画与细画的对比来看,粗画显得"重",细画显得"轻"。

例如:"秋"字.当写成

时,"禾"."火"重量基本一样,重心线在中间。
当写成
            
时,禾重于火 、重心线偏左了,显得不稳难看了。
如果把它纠正过来,可以把"火"的捺写粗,以将"禾"的上撇的重量称过来.写成
         
第三,匀称感也是物体的静态形式之一.在一个字的既定轮廓内,上下、左右部位的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等,都要显得匀称,才能顺眼。一般要中部均匀,四外平衡;或者上密下疏,上疏下密。

黑白对比度,也是决定字性美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论,小字为1:1,大字为3:1,有些特大的字,必须远看,2:1为宜.这样,就使小字显的清晰明朗,大字显得浑厚雍容。


一个字本身中的结构对比,一般而论,上密下疏,中密外疏,中敛外展为宜.

二.动态形式:

动与静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在表现动态时,必须有静态作衬托.动态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笔画的动态形式,一是字体的动态形式。


笔画的动态形式:


"
点".点悬势动,点落势静。如:

二.动态形式:

动与静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在表现动态时,必须有静态作衬托.动态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笔画的动态形式,一是字体的动态形式。


笔画的动态形式:


"
点".点悬势动,点落势静。如:


"
横".平直如木棒平放于地上,平静无势。如:


如藤条被弯,如弓形,蓄势待发。如:


"
竖".垂直如线,显得刚硬挺拔.尾如悬针,其势一泻千里; 尾如垂露,显的余力无穷.如:


"
撇".直头撇显得畅顺;拗头撇显得劲力无穷。


尖尾撇显得舒展开阔.勾尾撇显得余力未尽。


直撇显得刚劲.曲撇显得柔韧。


"
捺".三波,下弓尖尾捺,流畅舒展.尖头,上弓圆尾,敛势未发。


"
下拐角",直角如折柴,松弛无劲.漫拐角显劲力.急折角显内敛劲。


"
右拐角",直角松弛无力.漫弯内含劲力。


勾、挑不论向左右上下的勾挑矢头,都有收揽承接之势,勾茎过直过弯都会显得无力。

点画的气质,主要表现为刚柔、燥润、展敛和力度上。

刚柔表现:方笔,棱角分明显刚。


圆笔,头尾圆润显柔。


折拐显刚。



漫拐显柔.





直画显刚.


曲画显柔. 枯燥显刚.圆润显柔。


燥润表现:破锋显燥.满黑显润。


展敛表现:露锋显展,藏锋显敛;宽敞显展,收紧显敛;气势舒展显展,气势含蓄显敛.总之,长短适宜,粗细得当,合于自然,视觉流畅,显示出舒展的形势;该长而短,该直而弯,该细而粗,该断而连等等都显示出收敛势。


劲力表现:点画看去有弹性,有动势的为有劲力;否则就无劲。




组字规则



每个字的整体气质,由其点画的气质综合体现出来的.这种综合的气质,不单由每个点画自己的气质组成,更主要的是由它们之间的搭配构建方式形成的.前面已经说明了点画气质的表现方式,这里主要说明字的构建方式和规则。

篆隶揩行草各体,都有其特有的书写和构建规则,而这里以正楷为例,讲它们的共有的规则.组字一般有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形状安排;气势安排;对比安排。
一.
形状安排:

主要有如下几点:
1.笔画的粗细运用:

横竖相连的,一般要横、竖不同粗.




主笔画是字的骨架要粗壮浑厚,辅笔画为装饰要灵巧明朗,相对地细一些。



笔画的粗细对比运用,一般为了如下目的,


均匀疏密



平衡重心



扩缩字体


2.字的展敛运用:

字的舒展或收敛形势,是由它的点画形态和部首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形势体现出来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有静态结合,有动态结合.静态结合是它们之间的连接.交插;动态结合是它们之间的气势交流.外展的点画要从一个中心点或中心线上辐射开去;收敛的点画也要向一个中心点或中心线上集中。




舒展并不是松散,点画部首之间势连则聚,势断则散,不在于是否连接。



3.一般的组字规则:

组字方式主要有点画部首之间的

穿插.


避让.


互补.

求异.

平衡.
相向.
相挣.
依附.
覆盖.

支撑.

承接.



悬吊.


呼应.


借补.



点不细于主笔画,撇不细于横竖主笔,捺不细于点。



笔画同者,要使之在形状、位置、气势等方面不同。



部首之间互相穿插.不能相触相接



长字一般要中宫收紧四外舒展或者中间舒展,上下收敛.



扁字一般主部收敛辅部舒展.




一字的支点须在该字的重心线上.



上大下小的字,要如松立.




上小下大的字,要如山安.





有中担画的,一般要上下同宽.



有下托横画的要粗壮舒展.以走之撇为托的,要呈上兜形势.



字的上部笔画少于下部笔画的,或者相反的,少的部分要粗壮舒展,多的部分要细小收敛。



字的下边用竖.撇.捺支撑的,一般是上密下疏。



变常为崎



变平为险


4.独体字:

要重心稳定,左右"重量"平衡,字的支点应在重心线上。



要突出主笔,凡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部的横和两边或正中的竖一般要写的粗或长。



笔画间隔要匀称。



撇捺相对的要对称。



上头有三个尖的要中间高,或雁行。



有两个尖的要左低右高。



独体字在轮廓上看,一般呈方形.圆形.上三角,下三角。



在组合布局上,一般要上密下疏。


5.横列合体字:

宽短的左旁,要如背如挎。



宽短的右旁,要似携拎。



宽长的左旁,其上部一般高于或平于主体;但如果其上头是平画,主体上头是尖画,则要低于主体;其下边一般与主体平或稍短。



宽长的右旁,一般上头低于主体,下部平于或长于主体。



窄长的左旁,上头一般要低于主体;但如果主体的上头是平横的,一般要高于或与主体相平;其下部要稍短于主体或长于主体。



窄长的右旁,其上头平的,一般要低于主体;其上头尖的,一般要高于主体;其下部是竖支撑的,下画要长于主体。



宽窄长短基本相等的两部分结成的字,一般是左敛右展,互相穿插倚靠,融为一体。



由三部分结成的字,要突出主体部分。



左右两部分在笔画上不易贴合的,要使之在形势上互相呼应。




下部有两竖尾作支撑者,一般左短右长。



在轮廓上一般呈方形.圆形.左梯形.右梯形。




在组合布局上,一般取上匀.中匀或下匀。


6.纵列合成字:

上宽下窄的,要上盖下,下支撑上或上叨下。



上窄下宽的,要下托上。



各部分在结合时,也要互相穿插协调,上下呼应,融为一体。



在组合布局上一般呈展---敛---展形势,并成上密下疏或中密外疏形态。


7.包围结构的字:

四面包围的,外框是主笔画,要粗壮,势力向内,框内的笔画要匀称明朗,要填满,与外框相触接的笔画尽量减少。


上包下的,内部笔画要上靠。


下包上的,内部笔画要下靠。


左包右的,内部笔画要居中。



上左半包围的,上部要盖住,内部画要填满,并向左上靠紧,左右要平衡。



上右半包围的,内部笔画要上靠,左右要平衡。


以上所说的只是最一般的规则,在实际书写过程中,随着篇幅的气势变化,应如古人所言:"字无定则,因势而变"。
二.
气势安排


就是怎样显示笔画之间的动态形势。


字体的动态形势,主要表现在字体内部的部件关系上。


在字体内部部件的搭配上,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忌相触相连.
2. 有悬吊就要有承接;有左沉就要有右称;有右倾就要有右支;有崎变就要有正矫等等。
3. 相望、相背、相挣、相参、相补、相让、相配、雁行等,双方力量要相当。
三.
对比安排

就是在笔画之间和字字之间要用如下对比方式:
1.
笔画对比:

主要有粗细、曲直、浓淡、燥润、方圆、转折、断连、拗顺.刚柔、展敛、含露等。
2.
结构对比:

主要有大小、疏密、向背、连断、正崎、同异、平险、敛散、靠挣、顺逆、触吊、悬落、盖托、压撑、偏称、松紧、齐参、轻重等.
以上讲的点画书写规则和组字规则,主要是针对楷书字和行书字说的,在写草书字时,基本上也要遵循这些规则。在写草书字时,为了艺术性需要,也要冲破这些规则,这就是草书的高妙之处。切记草书不“草”,每一点画都是有讲究的,必须点画分明,骨劲肉丰,对比自然。草书要点如下:
草书不要似缠绳,主笔游丝要分明;
笔锋扭转勿反折,点有顿挫画劲行;
横竖撇捺送到底,疏密不匀求平衡;
字内省减存轮廓,一边朦胧一边晴;
对比须有旋律感,形态气势勿雷同;
一纸犹如万里海,风吼涛涌舞青龙。




篇章布置



单个字写好了,如果通篇字字之间,行行之间,没有对比变化,全篇就会零乱呆板,不统一不生动,更谈不上有艺术性.所以,篇章布置具有比单字结构更重要的艺术技巧.篇章布置的一般规则如下:

一.
要有各种对比变化,而且要有旋律。

只有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对比中,才能表现出字的劲力,动势和篇幅的旋律节奏.而对比的方式丰富多彩,主要有笔画对比,结构对比,黑白对比,字字对比,首尾回应等。

笔画对比和结构对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讲了:此处不再重复。关于后面三项说明如下:

1.黑白对比:
白纸黑字.在纸面和字数一定的情况下,纸面决定了字的大小.各字所占位置和面积都必须按对比旋律的变化要求来安排.特别是行书和草书,更是随意象和气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节律的,达到统篇平衡.黑白对比离不开字间对比,字间对比服从于总篇的黑白对比.

2
. 字间对比

字之间的动态形势,主要表现在整篇中各字的布白和形势的对比变化上.
主要有大小、方圆,长扁、展敛、松紧,疏密,浓淡、肥瘦、正崎,同异、连断、向背,等。
方、圆形显得稳定;三角形、扁形、崎形显得活泼。要同中求异.即在一篇字幅中,凡是相同的字,都要作不同的书写,但也不应超出该篇字的统一体式.如揩体不能加杂着隶体。




相同的字相邻时,在形状或气势上要有变化,避免雷同。

未来


3
.首尾回应:

一篇的开头首字,要有领衔通篇气势的气质,末尾一字,在气质上要与首字一致,并有收结通篇气势的意象.这与一首歌曲的开头音和结尾音的关系十分相像。
一篇之内,应以布白匀称,结构稳重的字为主,险崎点画,险崎字达到活跃节奏,陪衬气氛的作用即可。
另外,横行写字,各字上部基本取齐,而下部要作长短参差变化。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二.要通篇一气,变中统一。

唐朝孙过庭书谱中对篇幅布置有如下名论:"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常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揩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此段话讲的是,在一篇字幅中,要做到在统一的总体气质下,有各种对比变化,才能使篇幅生动活泼.要做到变化而不违背统一,就必须在保持书写方式不变的前提下,作各种变化。

一种书写方式,就会书写出一种点画形态。字是由点画组成的,不论点画怎样结构,其点画的形态都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通篇气质的一致性。一个人形成了一种运笔方式,便自然产生与此相应的笔画形态,这种笔画形态,是顺手而成的,如果不是有意改变,是不易改变的。所以,孙过庭说,即使"忘怀楷则",也不会违背羲献钟张的.这就是说,学他们的书写方式,已形成了习惯了。每个人的运笔方式习惯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笔迹就不一样。

在运笔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各字之间的对比变化,不是随意乱来的,而是有节律的,使人看了不觉得零乱,而觉得变化起伏,跌宕奔放,呈现出视觉旋律美.只有运笔纯熟,几乎达到对书写方式不加思索的程度,才能跃到这一步。当一个舞蹈演员真正学会了一个舞蹈节目后,他只顺着舞蹈音乐节奏,不假思索地就把各个舞蹈动作做出来了。写字动作实际上是一种手臂舞蹈动作。

三.要根据字体的特点进行使用.
楷书,气势庄重,整齐严谨,气质浓重或清丽,多用于庄重的场合。
行书,笔路显露,线条流畅,点画生动,意象变化,气势充盈.反应了书写者的意象风格.适于函牍交流使用。
草书形态崎险,气势奔放,变化多端,意象生动,最具视觉旋律感,艺术性最强,但通用性差。多用于艺术性场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已婚妇人的评论: 好!客气啦!
已婚妇人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转帖,正用得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