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41)
2017 (1)
2018 (1)
今天在网上读到了“关于烤鸭的只言片语“,勾起来我对百吃不厌的“北京烤鸭“的馋瘾。 当然,烤鸭这东东,您不能连续的吃,要隔一段时间,要让您的胃口有一段时间得以回味,这也是一种“距离产生的爱“吧?如今,每次大老远的回趟国,我都要到“全聚德“一坐,才感到不虚此行!
说起吃烤鸭,我可是吃的有年头儿了。 四十年前, 北京只有三家北京烤鸭店,两个叫“全聚德“, 都开在北京的闹市地界儿, 一家儿在王府井, 一家儿在前门鲜鱼口,以示区别,北京人就称它们为“王府井全聚德“, “前门全聚德“。 这两家儿都是“明炉“烤鸭。还有一个在崇文门外,叫“便宜坊“,据说它是“焖炉“烤鸭。顾名思义,焖炉是烤鸭时关上炉门,而明炉是烤鸭时不关炉门儿,焖炉是电炉或气炉; 明炉, 二十年前,我去王府井全聚德里面看过,那烤炉根本就没门儿,可以清楚地看到挂在炉子里面的鸭子在明亮的火上烤, 而且燃料是果木, 木香四溢, 不知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都说,明炉烤的比焖炉的味道好,老实说,虽然被抬为美食家,味觉应该不错,但我没吃出区别来。
小时候,记得全聚德卷饼用的葱是一种山东产的“羊角儿葱“。 有半尺长,蕉黄的瓣儿,嫩白的白儿,空口吃起来,甜,香,脆。 三十年了,尽管王府井全聚德,前门全聚德 都号称自己是什麽,打山东来的“正宗老字号‘,但再没见上过这种葱! 不知中央的首长们,或当今的大腕,大款们是否能吃的着?
就因为听说北京烤鸭的老家是山东,几年前,有次到了山东首府 -- 济南,我还特意去了一家字号也为“全聚德”的烤鸭店,好家伙!那儿的鸭子皮亘的跟生牛皮差不多,都说挪地方“橘子能变枳”,哪知道“枳也能变成橘“。
文革中,号召“破旧立新“, 不知是那位出的馊主意,把卷葱改成了卷黄瓜,且不说味道彻底变了,黄瓜水多(没用盐挤),把饼都带粘了。葱能帮烤鸭解腻,帮薄饼提味儿,黄瓜 ? 味不冲,难当此任。文革后,在“你办事,我放心“的那段时期里,又改成了,黄瓜,葱齐上,这还有点道理,籍辛辣的,为保龙体,可以舍本求末选黄瓜。 好像直到兴起了“经济挂帅,彻底恢复了老字号 ”
我小时候,烤鸭价格不菲,一般的人家吃不起。文革后,有一阵子,全聚德卖起了烤鸭架子,就是把鸭子片了肉后的骨架子。 烤鸭 20 块一只, 鸭架才 2 元,不过您要早点去排队,一天就卖几十个,晚了就卖没了。 2 块钱,骨头还带点肉,拎回家,顿它一锅鸭汤白菜,也算解馋了。尤其是那骨头边的鸭肉,经这麽一烤,一煮,贲儿,贲儿的香,比光烤的还好吃。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开水下锅,那鸭汤才能越煮越白,成奶白色。否则,寡味儿清汤一锅。
前几年,资本主义的金钱杠杆把中国的“吃”翻腾得,可谓是 饭馆遍地,菜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 烤鸭也不例外。 烤鸭店满街介是,不是专门的烤鸭店也卖烤鸭。还出了什麽,九华山烤鸭,鸭王烤鸭,鸭宝烤鸭,名目繁多,还都宣称自己在老式烤鸭的基础上有创新。 我都慕名一一拜访过,最后还是回到了“全聚德烤鸭“玉泉路分店,那儿的烤鸭,货真价实,口味正宗!有一点,我想是应归功于这番折腾,烤鸭的片法。以前只有一种片法,横着片,这样一来,鸭皮和肉就很容易分开,肉丝也长,经常是皮是皮,肉是肉,光吃皮,太腻,光吃肉又不香。现在,你可以让师傅竖着片,成一条一条的,皮肉相连,而且肉丝短,卷到饼里,味道极佳。不过用这种片法,师傅要多费点时,多费点劲儿。
我给您出个主意:多叫几个朋友,要上两只烤鸭,一只“横片”,一只“竖片”,对比一下,俗话说得好“就怕货比货“,如果您觉得“竖片”没“横片”好吃,您回来拿砖头砸我的帖!
我不禁多咽下口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