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玩有二十多年了,但前年才学会了上网,掐指算来有一年多了,在网上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古之师在他们的帮助下,即梳理了自己收藏方面的知识,也学到了网友们的辩伪知识,获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我想把大家的辩伪窍门整理贴上,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尽量少受赝品的伤害,大家开开心心地玩古玩。即能获益又能陶冶心情。何乐而不为!
由于是借花献佛,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希望大家共同探讨,补充。我以为“辩伪识真”是每一个收藏者获益的保证,希望能得到版主老大和资深网友帮助。谢谢!
玩古玩离不开鉴赏,而“鉴”尤为重要,否则赏就成了空中阁楼,但鉴定对任何人都是个头痛的事,因为古玩的门类太多,尤其是九八年后,赝品泛滥,辩伪成了就成了收藏的高门槛,为此我买了许多有关收藏鉴定的书,并想法搞来了扬州培训班的教材,但不管我如何的认真地学习,碰到实物鉴定时心里终是不能下定论,老是觉得在对与不对之间摇晃,而书上的鉴定方法,我又很难在实战中运用。如仿民国瓷的特征“底足发芒,似有砂实无砂”,我仔细地对照实物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是砂,更不用说“似有砂而实无砂”了。而明清大多为景得镇烧瓷,元以前全国都烧,还有大窑小窑,我如果记每一窑口的特征,那我一辈子学不完。那段时间我不敢看瓷。
古玩有没有共性可找?一个偶然的事情让我找到了辩伪的捷径,“自然遗留的痕迹”。有一次我把一印泥合洗干净,目的是想看看胎和火石红,但当我再看时,觉的变了,没有了以前的老气,我洗去了那些陈年老垢,为什么不用岁月遗痕来作辩伪依据呢。任何古玩存世不外是三种,传世,出土,出水。只要经历其中的一过程,就必然会留下痕迹,而痕迹只要有人为的迹象,基本可定为仿品。由于切入点小,就容易看深,看透。如明清瓷大多为传世,瓷器传世最明显的痕迹就是“软道”,这是经常清洁造成的。[扬州培训班教材也把“软道”作为辩伪依据]由于清洁的侧重面不一致,和用力的不一致,必然造成软道的粗细不一,长短不一,有多有少,而人为的软道有规律性可找,如用力相同,长短粗细也相同,用砂皮仿的有较多的平行线,经常擦的地方不多,隐蔽处又不少,这些都与习惯的动作不符,只要与自然产生的痕迹不符,就在放弃范围。
表面因为清洁而产生的软道。
表面因岁月产生的自然旧貌。
由于底面不平,放桌子要移动,长年累月才有了器底有的地方光洁度好,比较白,有的地方老垢多,整体是不均衡的,但它是自然的,仿的往往比较统一,仿的如能自然就是高境界了。
有朋友提出所谓的软道,如果买一个新的仿古瓷, 我在家用它三五年不也能出来一样的效果吗???
我以为环境不一样,器物产生的痕迹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时代有其共性;现在我们清洁用水是自来水,经过净化,里边是没有细小沙砾的,不管你用几年,也没有明显的软道,可用日常用的碗观察。
以前清洁用河水,里边往往有细小的沙砾粘在抹布上,长年累月地日常清洁,陈设器偶尔会在表面留下粗细不一,方向不一,长短不一的划痕,仿的软道是不自然的,呆板的,表现在软道方向统一,用力统一,深浅统一。
又有朋友提出外销瓷器就不能用传统方法来判断了````
老外的保存和使用方法和国内完全不一样,例如盘子吧,尤其是大盘子,我们见到过不少,口沿都有毛边,但是底足一点使用痕迹也没有.如果用国内传统方法来判断,肯定就出错了.因为老外把这些大盘,都用铁丝给绑住挂在墙上,拿上拿下的,铁丝容易将盘子口沿给弄坏,形成磕或蹦或毛边等,底足却从来不接触到其它物品而保存极好.
生活环境变了,产生的痕迹也不一样,国外的日用瓷器上是很少有软道的,因为他们在工业革命前后就使用自来水。底足没有痕迹和桌子表面有关,如光滑度和干净度,我仅是提供一种思路。
其实许多老垢是洗不掉的,因为胎和釉有非常细微的空隙,但里面仍有空气存在,它阻止染料的进入,所以仿古颜色也不能进入,但长年累月却能沁入脏东西,所以老的釉面或底足里边常常有细小的黑点存在。
现在有许多高仿的表面不做痕迹,声称以前就是收藏品。其实任何古玩都经历了时玩或陈设的阶段,哪怕是宫廷用品也有一个使用的过程,当然库出不在内,也只有皇家才有百年不开封的新物品。古玩没有了时玩的阶段,我以为其真实性就要打个问号了。
玩自己看的懂的,有把握的,决不抱有搏一搏的心态玩古玩。这是我对自己选择收藏品时的忠告。
我仅仅是提供一辩伪的思维方式或方向。因为古玩必定有一“时玩”的过程,是由“时玩”积淀.演变而成为古玩的,没有了此阶段,就成了无源之水.那些象新的一样,宝光四射的只有皇家才有拥有的可能。就是权贵也往往富不过三代,其收藏品的命运也就一样坎坷。皇家的收藏品流入民间的可能性是微呼其微的。而售假者的最怕的是破绽,多一道工序就多一产生破绽可能。而做旧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破绽的,因为人为的大多是不自然的。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点辩伪思路,贴上与朋友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