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获诺贝尔奖内幕
(2007-02-28 04:30:51)
下一个
最近,巴黎的“中国文化人沙龙”很火。巴黎华人也有了贵族样的清谈沙龙。沙龙水平、层次都很高。除了使馆文化处的官员、各大报的编辑记者,巴黎各行和文化沾边的名流悉数到场。 我也以文化人的名义被邀到场,虽然心虚,但强装微笑。 作为报业同行,我对《时报》老编辑李先生的发言很感兴趣。谈论“文化”之余,我们也很八卦,对巴黎华人作家的私生活很感兴趣。李老师当然对此不屑,他只谈历史。 话说2000诺贝尔获奖者高行健,80年代末来巴黎时,生活相当窘迫(这可想而知,据说很多国内作家来巴黎看他时,他甚至请不起一顿饭。)。李先生与高是旧知,当时,李先生已经是时报知名编辑。当时,对于高行健来说,生存才是硬道理。虽然是异见人士,为了生计,不得不向有中国共产党背景的时报低头,请李先生引荐。然而,当时时报并不缺人,高被婉拒。李先生说,当时,确实是因为时报编制已满,而不是因为高是民运人士。 转眼到了90年代末,也就是2000年诺奖颁发前期。李先生在某一场合,和高行健不期而遇。毕竟是老友,李先生主动向高打招呼,然而出乎意料,高视而不见。李先生很疑惑。 不久,李先生遇到另外一个也认识高的朋友,这位朋友也说,高居然视如陌路。但是,分手时,高的话意味深长:我们会再认识的! 转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李先生,以及所有高行健旧知,终于从不同途径,弄清楚高为何在获奖前期表现“异常”。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委员马悦然在该年度提名阶段,就放出话来,2000年的文学奖,一定要颁给一个汉语作家。但是,还有后半句,他没有明说,一定要颁给一位异见人士。于是大家开始猜测。北岛?李锐?当然,高行健也在其中。最后,高行健“脱颖而出”。 于是,这就不难理解,高行健为何在获奖之前,把老友看成陌路。因为像李先生等,都在和中国共产党为背景的媒体工作。如果高在评奖的敏感时期和这些人联系,那无疑让评奖委员会对他的“价值观”和“出身”产生怀疑。高当然不会做这种傻事。再有,一旦自己企图进入中共媒体的行为被揭发,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先生感慨,如果高当时进了时报,他现在也就是一编辑,也不会获奖。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然而,大家还是对高当时的表现,表示不屑。但,可以理解。 下篇关注:高行健被纠错后的又一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