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 2005 年来的美国,从那时候开始的四五年之中,找房、租房、搬家就贯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两个加起来一共搬了九次家,其中老公这边搬了四次,我这边搬了五次。但是这一次,我们希望是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怎么也不想再搬了。
那年因为不想等 七八月的 F1 签证,我在 2006 年春天以 F2 身份带着十五个月的女儿提前到达美国。之后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拿到 offer ,然后在两个月之内转变身份。我们来之前,老公住在和别人 share 的研究生公寓里。等我和女儿签证签出来之后,他就开始申请自己的公寓。那时候他东西少,我们到的时候,他已经搬好了家。因为女儿年小,环境、安全是首要的考虑因素,所以选择学校中心区的研究生公寓。一幢幢公寓环绕着一个大大的绿草坪,里面有三个小孩子的 playgrounds 。校警的汽车每几小时就在路上转悠,很安全。老公先定了一套 efficiency ,就是那种一居室的小套间。后来房子排到后,他去看了,觉得楼层在最底楼,走廊里的空气不是很好,于是就要求换了一间 one-bed room 。后来我来了觉得 one-bed room 已经很狭小了,还好当初没有租那间 efficiency 。
那套公寓我们从三月住到 11 月。冬天到的时候,才发现全部公寓楼只有这栋房子是水暖不是电暖。晚上的时候暖气不足。女儿那时候还很小,因为担心她着凉,我甚至把厨房里大烤箱的门打开取暖。不得已之下,我们申请了另一套公寓,从一个 building 搬到了另一个。再后来女儿回国一年,我们就退掉昂贵的研究生公寓,搬到一个 block 之外的便宜很多的普通公寓。
老公这边是轻车熟路,找房搬家很容易。可是找房租房对我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
从那年八月开始,我便在另外一个城市上学,人生地不熟。学期开学前曾尝试和学校的中国学生会联系,不过很不凑巧的是,我一直联系不上,成了彻底的outlier。开学之前,老公在rent网上登记了用户名,登广告,很快就有好几个人给我们联系。经过距离、价钱等种种考虑,我决定share距离学校几个block之外的一套three-bed room。那天开了很久的车,一个人去看房子。到那里才知道我的roommate 是个黑女人。刚来美国的时候对美国人的姓氏不太敏感,另外还听不出黑人的口音。当然,那时候也无所谓,快开学了,有个地方住就行。
那个黑人女人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她是个护士,有很严重的腰背痛,刚从维吉尼亚搬过来,东西还在运输途中,我们待住的房子还是空的。但是房子可以入住的时候正好是我开学一个星期之后。所以在开学的头一周我的住宿仍然是个问题。
那时候给学校International center发了求助信。很快收到了回音。因为我有车,所以选择范围大大增加。学校给我安排了一个美国host 家庭,说好可以免费住一星期。
好像形势一片大好的样子。
哪知道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找房经历就此拉开序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