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国十大大将许光达[图文]

(2007-02-22 16:52:05) 下一个


许光达(1908-1969)


生平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1925年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1月,任军长,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对知识分子的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著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论新战术》(1940),《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


大事年表


  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萝卜冲,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


  1916年,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取名许德华。


  1919年,考入长沙县(朗木)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


  1921年秋,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1925年5月5日,由毛东湖,陈公陶介绍,在长沙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9月,由毛东湖、曹典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小组成员有陈公陶、陈西亭、曹典奇。


  1926年春,被湖南党组织选送到黄埔军官学校,考入黄埔五期,编入入伍生第二团炮科十一大队。


  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黄埔五期师生随邓演达迁往武昌。许光达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炮兵大队第十队学习。


  1927年7月,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分配到江西九江第四军直属炮兵营,任见习生(排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2日,党组织指示许光达等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即与同学六人,脱离炮兵营,徒步赶赴南昌。5日,到达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随即沿抚洲向南追赶,至宁都,赶上部队,被编入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任三排长。师长周士第,团长孙一中,营长蔡睛川。


  起义军到达汀州,决定兵分两路。许光达随二十五师留驻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保证主力进军潮汕。部队由朱德指挥。许光达在战斗中负重伤,被留在大埔北茂之前村老乡家养伤。年底,与党代表廖浩然去潮汕寻找部队,因起义军失败,辗转前往上海。


  1928年1月,在上海找党无着,得知原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安微寿县皖系军人柏文蔚部办学兵团,即与廖浩然赴皖,被任命为三十三军学兵团教育副官。学兵团军官中有秘密党支部,受中共寿县县委领导,许光达在支部负责宣传工作。


  6月,寿县县委指示学兵团共产党员配合寿南农民起义,因无经验失败,逃离学兵团,被党派往西北军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


  9月,返回长沙老家。


  1928年9月28日(农历8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10月7日,长沙警备队奉何键命令,缉拿许光达,被迫逃出长沙。改名许泛舟,到河北清河县其岳父邹希鲁处暂避。邹任清河县长,即让其婿当了警察局长。他利用职权,释放政治犯若干。并计划策反警卫队,改编为游击队。


  1929年初,因当局追捕,逃往北平,寻找党组织。其间,岳父被撤职,返回长沙教书。


  1929年4月,因生活无着,接不上组织关系。经廖运周介绍,到无锡皖系独立旅警卫营当排长,营长廖运泽。


  5月,独立旅移防芜湖。遇原寿县县委负责人李味酸,同芜湖党组织接上关系。


  7月,韩德勤接任旅长,打击皖系地方实力,根据芜湖党组织指示,乘机偷步枪十余支。事发,逃离警卫营。中旬,经芜湖党组织介绍,改名洛华,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


  9月,学习结束,与孙一中一起被党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改名许光达。


  1930年2月5日,洪湖地区两支游击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成立红六军,孙德清(即孙一中)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许光达任参谋长。


  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四、六两军,许光达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


  1931年2月,二军团在枝拓坪休整,许光达奉命与柳克明率十七师到松滋、公安地区筹粮,并欲打通与洪湖的联系,因敌增兵未果。


  3月,二军团奉中央指示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下编七、八两师。许光达任八师二十二团团长。


  5月,敌十余个团向马良坪合围,许光达率二十二团抗击,战斗中被敌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系,乃率二十二团向西突围,转至九道梁地区,坚持游击斗争。


  7月,得知红三军占领房县,率二十二团赴房县与红三军主力会合,任八师师长。


  9月,红兰军主力与九师在刘猴集会师,三军返回洪湖。


  1931年10月,夏曦接任三军政委,撤消军、师番号,部队编成五个大团,许光达任二十五团团长。


  1932年1月底,率二十五团参加瓦庙集战斗,身负重伤,经贺龙及湘鄂西分局批准,2月29日被送往上海治疗,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没取出。


  同年5月,被党中央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经营口,哈尔滨,满洲里,赤塔,到达莫斯科,伤愈后,被分配到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


  1934年夏,由列宁学院结业,到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


  年底,奉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之命,被借调苏军边防军司令部,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与马仲英的冲突。


  1937年冬,在王稼祥、邓发同志安排下,离开苏联,经新疆、兰州、西安,于1938年1月到达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


  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同年秋,邹靖华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夫妇分离十年,重又相逢。


  1939年底,抗大上前线,延安留驻抗大三分校,任三分校校长。


  1941年,调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防空、交通司令。冬,调中央情报部一室任主任。


  1942年春,到晋绥军区第二分区任司令员兼独立第二旅旅长,驻山西保德,领导二分区抗日武装斗争。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宣战。许光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由吕正操兼任。11月与吕正操、孙志远一起指挥北线部队向平绥线进攻。19日,率独二旅攻占清水河。下旬,吕正操率三十二团解放左云,许光达率三十六团收复和林格尔,击溃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第五师,解放凉城、新堂。月底,蒋介石命令傅作义的十五战区部队抢占归绥,沿平绥路向东进攻解放区,许光达指挥三十二团,二十七团在新堂以东岱海滩全歼来犯的国民党暂十七师第一团。


  9月,傅作义用五个师的兵力,包围新堂,许光达、吕正操率独二旅打破包围,南下大同,攻占口泉煤矿。中旬,吕正操、林枫率三十二团和新组建的连以上干部四百余人开赴东北。许光达率独二旅北上商都。


  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参加绥远战役,打击傅作义、马占山东犯部队。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2月,奉命参加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先赴大同、太原,后赴沈阳、抚顺等地执行军事调处任务,6月结束,返回部队。


  1946年11月,成立第三纵队,下辖独二旅、独三旅、独五旅。许光达任纵队司令员,孙志远任政委。


  1947年8月4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率三纵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攻击榆林战役。7日,攻克高家堡,全歼敌二五六团。随后,参加了掩护中央机关转移的乌龙铺战斗。


  10月,率三纵参加延长、延川、清涧战役。10日,攻占延长、延川;6日至10日,会同一纵,攻克清涧,俘敌七十六师中将师长廖昂。


  1948年2月,率三纵队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负责指挥围攻宜川,以引诱刘戡主力沿洛宜公路东进。24日,率三纵包围宜川,扫清外围据点。


  3月1日,刘戡主力在瓦子街被歼,2日,指挥三纵队攻克宜川,全歼守敌,俘敌二十四旅中将旅长张汉初。


  4月,率三纵队参加黄龙山战役,负责围攻洛川。17日,延安守敌弃城,沿洛(川)白(水)公路南逃,26日,许光达指挥三纵队在洛川以南之王庄镇,石头镇地区展开追击战,直至白水城下,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敌全部坦克、汽车、榴弹炮、野炮,山炮等重武器。


  8月,率三纵队参加澄(县)郃阳战役。


  10月,率三纵参加荔北战役。


  11月,率三纵参加冬季战役,与二纵、六纵组成左翼兵团,东渡洛河,28日会同二纵攻克永丰镇,全歼敌七十六军。


  1949年2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纵队整编为第三军,下辖步兵第七师、第九师,许光达任三军军长。


??7月,南北战场展开全面进攻,军委决定组成大兵团作战,以三军,四军、六军组成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兵团司令员,政委王世泰。


  7月7日,率二兵团参加扶郿战役,先后解放扶风、宝鸡、凤翔。24日,率二兵团参加陇东追击战,先后解放陇县,安口窑,华亭、化平、通渭。


  8月12日,率二兵团参加兰州战役,指挥二兵团担任主攻兰州的任务。26日,解放兰州。


  9月,指挥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向西北追击,21日与一兵团会师张掖。


  1950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始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


  9月,装甲兵领导机关在许光达主持下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月,成立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兼任校长。


  1951年1月,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


  1955年9月,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59年9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56年至1966年,先后率军事代表团、政府代表团、友协代表团、友好代表团十次出访欧、亚、非数国。


  1969年6月,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去世,享年61岁。在长达十八个月的非法审讯过程中,光明磊落,坚持真理。1968年4月20日,他在《毛泽东选集》上写了一首诗:“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许光达平反昭雪。


  6月9日由中央军委主持驻京三军指战员代表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