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APEC会议各国元首“唐装”面世以来,一时间“唐装”这一新名词红遍大江南北,两岸三地和海外的华人商家莫不以唐装为名大念生意经。一时间你也唐装,我也唐装,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在如今唐装遍地都是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服装才能算得上是唐装呢?北京服装协 会秘书长杜女士表示,唐装其实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既然是源于满清的马褂,为什么不叫清装而叫唐装呢? 唐装的主要设计者解答了疑问:
“余莺是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说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另外,国外的一些华人也有称中式服装为“唐装”的说法,“所以唐装的取名也颇有国际化的味道!”余莺半开玩笑地说。她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 ”
哦,原来唐装的命名是大有来头的,居然是国际化的产物。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所以“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这话让人觉得有些不通,首先“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这句就不对,别的国家我不知道,美国洋人用的是“China Town”,直译就是中国城,连个与唐发音相近的音都没有;纽约的主流中文媒体雅的用“华埠”,白的就用中国城,间或有用中国街的,唐人街却不大用。不大用原因很简单,唐人街是广东话,并不是标准的书面用语。在香港万人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广东话』(ISBN957-9653-91-7〕里就收有唐人这一条,下面解释为中国人。我的广东同事就常用广东话问亚裔客户‘你系唔系唐人?’显然,她在问客户是不是中国人,并非是不是唐朝人。
为什么海外的广东人要自称唐人呢?问我周围的广东人,都说不知道。在广东话里,唐人是与鬼佬相对使用的,中国人是唐人,西人就是鬼佬。鬼佬根据种族又分为白鬼,黑鬼和西班牙鬼(即讲西班牙语的拉美混血人种〕。当广东人要区分广东裔与非广东裔的华人时,用的是本江佬和外江佬,并不使用唐人这一词。这就从语言的使用氛围上证明广东话里的唐人就是中国人。我推想唐人这一词的选用或许与近代中国人的移民血泪史有关。当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被西方殖民者以坚船利炮轰开后,西方殖民者不光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更发现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人即吃苦耐劳,又好管理,正是他们理想的廉价劳工,于是开始在广东沿海大量招聘中国劳工到美洲去从事修筑铁路,挖掘矿山等重体力劳动。大量的广东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卖了“猪仔”,来到美洲做苦力。这些苦力们不光要忍受繁重的劳动,还受到当地殖民者的种族歧视。特别是那条大辫子,更成为殖民者的笑柄,梳辫子的中国男人被殖民者唤作China Girl 来取乐。在这种情况下,文治武功,四夷尽服的唐朝人,便成了中国人的理想代表。自称唐人,给当初饱受欺凌的海外华人以心理安慰,引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支撑他们度过那段苦难的日子。
总而言之,源于广东话的唐人,唐人街语意就是中国人,中国街,表面上似乎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没有联系,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却表达了当初飘零海外的苦力们对繁荣开放,富足和平生活的向往。现在把满清贵族以血 腥屠杀手段来强迫中国人接受,本身又代表着华夏民族一段饱受奴役,做牛做马的屈辱历史的旗袍马褂命名为“唐装”,并用来弘扬中国5000年的悠久文化,这是命名者个人遗忘历史的悲哀,更是被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遗忘了的华夏文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