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理财 原创文集

富裕自己,造福他人。 让自己开心,让身边的每个人开心。
个人资料
BayFamil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AI 的二级效应 2025投资年会之三

(2025-11-13 19:04:21) 下一个

投资俱乐部继续讨论AI的相关投资。我接触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就是AI的二级效应。

历史上很多次技术革命,产品公司并没有挣到钱。比如生产灯泡的人,生产光伏板的人,都没有挣到钱。AI公司到底能不能最终挣到钱呢?这个似乎也不好说。OPENAI目前并没有探索出高利润的路径。所以我们也无法判断到底AI是不是在泡沫里。

但是这个不重要,因为很难判断。我们非常确定的知道的是这个。就是当一个新的技术改变世界的时候,最挣钱的是在二次影响上。比如,汽车的发明,最挣钱的公司是沃尔玛。汽车导致城市格局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诞生了沃尔玛这样的big box retail.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互联网上,互联网的发明,CISCO这样生产硬件的公司股票价格并没有像Netflix暴涨那么多。图片

二次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不出意外,AI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AI这波浪潮中,最挣钱的公司可能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有必要脑洞大开想一想它会是什么?目前AI最赚钱的是上游产业链上的芯片。就像汽车革命的时候,淘汰的是马。催生了石油,橡胶,等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你投资在这些产业链肯定赚钱。他们股票高涨。

在AI的下游。我们最直接看到的是,AI 降本增效最明显的行业:

  • 医疗:联合健康(UNH)、Teladoc、Intuitive Surgical(AI辅助诊断/手术)
  • 金融:摩根士丹利、贝莱德(BlackRock,AI投研)、保险精算自动化
  • 汽车:特斯拉、丰田、Mobileye(自动驾驶/车载AI)
  • 电商/零售:亚马逊、Shopify、京东(智能客服、推荐系统)
  • 游戏/娱乐:Unity、Roblox、Netflix(AI内容生成、推荐优化)

这些很容易就能想到,另外一个能够想到的就是拥有大量雇员的公司。他们会大幅消减人员。用AI取代现在的员工工作。

这些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可以随着AI和机器人到来。大幅裁员降低人力成本的公司有这些:亚马逊,沃尔玛,麦当劳,星巴克,迪斯尼,电影公司,主题娱乐公园。比如亚马逊有150万员工。大部分是从事物流,仓库和客服的工作。这些工作最容易被机器人和AI取代。沃尔玛也差不多。

但是这些都不是AI的二次效应。二次效应是因为AI改变了社会结构而带来的效应。

比如我们看这个图表。

图片

AI数据机房的投入超过了办公室的投入。未来世界可能城市就是一排排的数据机房。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对室内装修,城市街道,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兴趣下降。这些就属于二次效应。

其实我眼看着年轻人普遍越来越对实际的东西没有兴趣。每天只是看着手机和电脑。家装产业,类似白酒一样,一落千丈。人们普遍不再在意和追求家具和酒精饮料。而是回到家里,一脑袋钻进了虚拟世界,看着手机放不下了。未来AI发展会加剧这个过程。

关于AI引发就业问题和劳动力的社会结构变化是讨论的最多的。普遍观点就是白领会大面积失业。

但是有个更加匪夷所思的观点,来自耶鲁大学的一份报告。我读到之后,感觉AI,或者AGI时代到来之后,社会的就业分布可能更符合这个报告里面的预测。也许AI的二次效应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思路。

图片

这篇文章的论点惊人。他把人类的工作分成两种。一种是必须的,瓶颈类型的工作。比如生产一辆汽车的工作。餐厅里烹饪美味佳肴的工作。另外一种是打酱油的,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工作,比如各种NGO,社会福利项目的工作人员,各种心理咨询师。各种复杂的监管和法律文书工作,心理咨询,市场营销,大学老师,和其他的各种屎上雕花的程序流程工作。这篇文章认为AI将取代几乎所有的必须的工作,只留下可有可无的工作。只有可有可无的工作的人可以保住饭碗。因为人类创造可有可无的工作的能力是无限的。比如,虽然AI和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线上学习到了。知识是免费的。但是一点都挡不住大学的兴旺发达。比如转账和贷款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但是挡不住银行系统发明的层层监管,让每个人都很忙。你去银行办个贷款,一堆堆的文件要签字。再比如,虽然AI可以回答很多法律和医疗问题。但是政府监管会让法律和医务人员层层叠叠地增长。明明技术上可以很容易实现的在线投票,可是大选依旧是纸张打卡。明明是简单的移民办理手续,却发明无数流程,让律师大赚特赚。类似的例子就是工业革命之前,农业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80%。 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 难道真的是人类创造出来了78%的必须的工作么?其实不是的。是人类发挥了想象力,增加了社会复杂度,发明了很多可有可无的打酱油的工作。比如全靠市场营销的泡泡马特。这在农业文明时代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泡泡马特创造了大量就业,但是泡泡玛特的全产业链其实都是可有可无打酱油的工作。未来在AGI时代,劳动力的工资就变得和计算机成本一样,最终无限趋近于零。今天我们开一个100匹马力的汽车,成本远低于养100匹马的成本。未来的智力成本也非常低,人工支出在GDP的比例占比接近于零。所以真正刚需瓶颈类工作都是AI在干。可是瓶颈刚需类产业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低。图片

未来可有可无的工作人口会大幅兴起。人是不能闲下来的,无所事事的人很快就会找到新的打酱油的工作充实自己。比如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会继续膨胀,研究人员会越来越忙碌,申请经费,发越来越多的灌水文章。政府和市场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让每个人都忙碌起来。社会层面最容易膨胀的可有可无的工作就是电子游戏产业。未来AI可能会让大量满足人们情绪价值的东西涌现。泡泡玛特只是开胃菜。赛博宗教,数字永生之类的可能才是打酱油类工作的大杀器。最先抓住此类打酱油的那个市场的人,也许就是最先抓住AI二级红利效应的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