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上海名厨论上海菜

(2007-02-14 17:25:43) 下一个
上海菜,习惯叫"本邦菜",从家常菜发展而来。
  上海沿江濒海,气候温暖,全年盛产鱼虾,市郊菜田连片,四时蔬菜常青,这又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形成京、广、苏、扬等十多个菜系。上海菜原以红烧、生煸见长,后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各派菜系精华,形成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咸淡适口的口味特点。

  ■论剑者一:
  老法师:中国烹饪名师、市烹饪协会上海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老正兴菜馆总经理陈纪官论道:选料讲究、技术过关是传承本帮菜的要领

  去老正兴,事先没有预料到我面前的这位陈总经理,竟然是80年代市烹饪技术比武“下巴划水”菜肴的全市冠军,当时的他三十出头,却技压群芳,一举打败众人,从此这道菜成为老正兴的看家菜之一。
  创建于同治元年的老正兴,是做上海菜最老牌的餐馆。陈纪官71年入厨,几年后由于手艺精湛曾被外交部派往驻外使馆,80年代前期曾巡回于日本等世界各地交流厨艺,87年回到老正兴,至今已有35年烧本帮菜的厨龄。
  聊到他的老本行,陈师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要做好本帮菜,头道功夫就是在选料。拿青鱼秃肺来说,我们选用的是乌青鱼。天热时的乌青鱼泥土气太重,过于腥气,9、10月份的乌青鱼最好,买回养几天把泥腥气吐干净。十五六斤的乌青鱼,三到四条才能做一盆。”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小花园的鞋子,老正兴的圈子”。一道草头圈子,陈纪官的做法是取用猪直肠5-7寸的一段,这段肠辅助胃消化,不停地收缩,每时每刻在“练腹肌”,哪怕晚上身体处在休眠状态,它也在蠕动。因为这些缘故,这个部位既不是脂肪,也不像肌肉,而是平滑肌———比精肉肥,比木鱼蛋滑;还有蹄筋的韧、肥肉的香,这样做出来的口感才能达到滑润香腴。
  “一道油爆虾,按每斤七八十只的大小挑选个头,要让虾头在油里爆开,虾头剪须的一刀剪在什么部位都不能差之毫厘,更重要的是油温要恰到好处。”据说这道油爆河虾可是老正兴获得国家金奖的名菜之一。
  “再有这清炒鳝糊,鳝丝都是由自己的厨师亲手划的,买来的黄鳝都如食指般粗,一条黄鳝只划三丝,鳝丝要经过泡、煸炒、热油烹三次加热,每一次的火候都要拿捏精确,万一把握不好,鳝丝脱了水,吃起来就干瘪没有弹性。”陈师傅说道。
  这些要诀经过师傅带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师傅言传身教,徒弟心领神会,所以几十年下来,老正兴的本帮菜在上海滩立稳了脚跟,其中原料和技术的控制举足轻重,正因为如此,才保证菜肴的口味一如既往。

  ■论剑者二:
  老法师:和平饭店厨师长韩树恩论道:保留传统的同时上海菜要应需而变韩树恩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虽然双鬓有些微白,但老师傅谈起老行当还是神采奕奕。在和平饭店,这上海菜一烧,就是三十多年。

  “上海菜的演变就是个吸取众长、创新发展的过程。”和平饭店的厨师长韩树恩对记者开门见山:“最早的青鱼秃肺、圈子,已经在不少上海人身上失宠,原本的糟货,后来经人改良,放了点话梅味进去,反响就不错,再到后来,带了点辣味,也挺新奇。”
  韩师傅认为继承和发展是未来上海菜的趋向。拿一道糟溜鱼片来说,原是北京菜,用糟油烧成。传到上海后,一些厨师用本帮酒糟的方法烹制,味道更浓,久而久之成了上海名菜。“我们这里的一道糟香塘里鱼片,是从糟溜鱼片发展过来,原先用的是青鱼片,与之相比,塘里鱼片具有鲜香滑的特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这是变,也有不变。糟鱼片必定要配上木耳青豆,这样的搭配雷打不动,否则就是破坏菜的本原了。

  ■论剑者三:
  精英层:中国烹饪大师、锦江集团上海宾馆大厨郝秉钊论道:以调为手段,以养为目的

  1975年从厨的郝秉钊师傅,最早学过京帮、扬帮和川帮等菜系,曾经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为21国元首做过菜,他的雕刻工艺在行业内有口皆碑。他对上海菜的渊源特别有感情。他坦言,从上海开埠以来,本帮菜融会了16帮外来菜肴的特点,兼收并蓄,在40年代就有“吃在上海”的说法。不过,上海菜历史不长,真正打得响金字招牌的并不多,上海菜要发展,不能停留在原先的本帮菜上,还需要博采众长,用之得法,超越原样。近年来小南国的一道蔬菜色拉,由于改良配方,味道独特,深受上海人喜欢。
  谈及上海菜的发展,郝秉钊也是一语句道破天机:以调为手段,以养为目的。上海菜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味、香、色、型、气、营养方便的调和,做到绿色环保,才有生命力生存下去。

  ■论剑者四:
  新秀者:火烈鸟上海餐厅厨师长范益铭论道:万变不离其宗

  追根溯源,上海菜万变不离其宗。这是华亭宾馆二楼火烈鸟上海餐厅厨师长范益铭的感言。40岁还不到的他,从上海老饭店出来,已经深得上海菜的精髓,而且执著地在这家新派餐厅做“本味”上海菜。
  “上海菜咸中带甜,再怎么变化,坚守上海本地口味是大前提。”
  对于这一点,范益铭师傅很“固执”。“我们把八宝辣酱改成了八宝年糕,只是在原料口感上有所改进,但是咸、甜、辣的菜式本味还得固守,不能太‘野豁豁’”。
  范益铭向记者介绍,他们店里的糖醋遵循本帮菜的做法,就算是改良过的果汁入菜也还得循着这个“酸甜”本味吧。

  ■论剑者五:
  精英层:原蓝天宾馆副总、市食文化研究会理事汝伟论道:菜肴要有技术含量和个性

  师傅概括出了几条他的心得:一.上海菜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变化的口味和快节奏的消费需求;二.上海菜应当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易拷贝,有一定排他性;饭店有个性,厨师有个性,菜肴也要有个性,否则让人“一学就会,一哄而上”,上海菜的真谛就容易流失。
  三.菜肴要注意营养配比。

  ■论剑者六:
  新秀者:美林阁总经理张国荣论道:变法———传统烹饪+新食材,传统食材+新烹饪

  作为本帮菜的后起之秀,美林阁、王朝、梅园村等代表了上海菜的方向,他们在继承了老本帮菜式的特点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成为新上海菜。
  出身厨师的美林阁总经理张国荣谈到,新上海菜可以有这么几个变法,一是用传统的原料融进新的烹饪手法,比如糖醋做法,本帮菜烧出来的菜“黑赤赤”,用老抽和生抽加以调和,生抽色淡味浓,老抽味淡色浓,中和后味道不变,色面上却要鲜亮很多。同样在烹饪禽类菜肴时加入柠檬汁等果汁,味道还是酸酸甜甜,清新的口感让人味觉一新。二是用传统的烹饪方法烧新的食材,糟钵斗大家熟悉,可是内脏很多人不爱吃。有些店家就把内脏改用鱼翅和其他山珍海味,用火腿汤吊鲜,糟的味道不流失,整道菜吃起来却鲜香可口。
  张国荣说道:“未来的世博会,客人来到上海吃什么?上海菜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好发展拳头产品,也要讲品牌。”

  ■论剑者七:
  精英层:申城本帮菜泰斗李伯荣的弟子、德兴馆技术总监伍宝鉴论道:烧上海菜火候功夫要了得

  伍宝鉴继承了师傅李伯荣对上海菜的理解,“一道经典菜就是一种文化,糟钵斗、油爆虾、八宝辣酱传承着老祖宗沉淀下来的海派文化。”难怪和店里的一位老客人聊起来的时候,股股怀旧情结在两人心中涌动。
  聊到上海菜,伍宝鉴非常自信,所谓“术业有专攻”,德兴馆是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要烧好上海菜,火候功夫很关键。比如油爆虾,油温热到一定程度放下去,20秒出炉,壳脆肉嫩。”“红烧划水,乌青鱼尾一片二,入油煎,翻个身,放卤出锅,过程不超过五分钟,一气呵成,这样出来的划水才嫩。”这样的要诀已经被伍宝鉴烂熟于心。
  不少人讲到上海菜就会提“浓油赤酱”,伍宝鉴说:“这不能概括上海菜的全部特点,但有些菜就得这般‘浓’,这般‘赤’。你就拿请烧鳝糊来讲,酱油一定得加到这个程度,否则出来的鳝丝‘白寥寥’,没法吃。”伍宝鉴说完啧啧嘴,露出惋惜模样。
  说到上海菜的发展,伍宝鉴认为,将来少油肯定是趋势,上海菜颜色深的本色不变,但是还得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走健康路线。

  ●名家建议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吃惯了的味道,再颠覆就难了。“蹄膀不放酱油,怎么看怎么不像。”近几年,无论是传统本帮菜还是新改良的上海菜,“变”与“不变”都是一种辩证法。
  上海菜要和国际化接轨,除了菜保持入味之外,颜色反常强烈、花哨的装盆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把菜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精雕细琢。
  ———美林阁经理张国荣
  现在的蜜汁排骨采用了李锦记海鲜酱,味道保持不变,甜度降低,符合现代人健康需求。糖醋的做法最早有两种,一种是单纯靠酱油、糖、镇江醋兑出来,另一种则是使用番茄酱。现在调味的辅料多了山楂汁和柠檬汁,手法运用就灵活多样,但是味道还是得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