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简述中日两国的历史交往(转贴/作者:笑如风)

(2007-02-23 20:27:16) 下一个
日本,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政治侏儒,曾经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给中国带来过巨大的灾难,而很多朋友对于中国与日本的交往也就限于那一段历史,因此也无法正确处理这个与中国有着重大关系的邻邦的感情。所以就想写点东西,简略说一下从秦汉时代中国正式与日本发生关系开始,到明末满清入关以前中国跟日本交往的历史,可能不够翔实,鉴于本人知识有限,请大家原谅。另外因为本人对于当今日本政府的小人作为非常的看不起,所以言语上可能有些调侃,大家权当一乐。

关于日本人从何而来,我们已无从得知,因为日本人很晚才从朝鲜那里学到了二手的中国文化,所以关于日本历史的记载在前期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过日本人的神话还是通过他们当时虽然简单却也算勉强能沟通的鸟语流传了下来。日本人说,以前吧,天上众神合计着要弄个世界出来,就派了两个神仙—两兄妹到了人间,大搞乱伦之后生下了一个叫做天照大神的产物,据说是太阳神,日本人就执著的认为这个乱伦的产物就是自己的老祖宗,所以大家一点不用惊诧日本人为何现在如此淫乱,而且对于家庭乱伦津津乐道,人家不过是遵照祖训;另外请大家不要再说人家日本人的国旗是月经旗,那是因为日本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代。大家会说,这跟中国有个屁联系?呵呵,没有,我就是把这事儿跟大家说说。但是有一点,日本人认为自己的天照大神是众神之神--当然我一直没搞清楚日本人的逻辑,当年派那两兄妹下来的神仙们怎么就让这么个产物当了神上神—总之现在日本人认为自己比别的民族优秀的原因就是源自于此,因此地理上的可怜(命不好,如今又夹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三个大国之间,有时想想日本人就想笑)加上日本人超强的生育能力再加上天命神授的思维,就构成了日本人对外扩张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而中国人最早能够想到日本的,应该是民间传说的徐福到了日本开国立业的事情。就是说当时的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于是就有个江湖术士徐福拍着胸脯跟始皇地说自己知道东海上有个蓬莱仙岛,那儿有长生不老药,让始皇给钱、给人、给船,然后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就直奔东海去了,谁知道那么一走就不再回来了。后来在日本有人觉得日本有徐福庙,认为徐福是带着三千对生力军到日本垦荒去了,并且建立了国家,徐福当上了老大。。。。。。。。谁?武大郎?别逗乐了。当然这件事情因为中国当时对于世界的认识也仅限于大陆地区,而日本人又没有文字,所以也很难考证了。不过前两天看到一个考古的新闻,说日本皇室有些秘密珍藏不肯给别人看,据史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些玩意儿证明了日本最早的天皇是中国人或者朝鲜人。。。。。。。。。嘿嘿,我琢磨着,要是中国人日本人兴许还能接受—日本人自唐代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我后面会讲--要是朝鲜人,日本人还不要了亲命了。

而真正有记载的是公元57年,日本派遣使臣到中国,被当时的东汉政权封为汉倭奴国王,此时距离徐福出海的公元前215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但是从日本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人并不具备派遣使节的文化(日本当时仍然是部落形态),也不具备派遣使节的理由,所以这时的所谓日本很有可能是由朝鲜或者中国出海过去在日本沿海所建立的一些小政权。不过据说公元前97年,日本的崇神天皇在大和祭祀,日本人开始自称大和民族。我觉得这个所谓的祭祀很有可能就是原始部落的那种祭拜活动,而所谓的天皇应该就是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大和民族应该就是当时最大的大和部落。总之在纪元开始后的第一个世纪,日本人受到了中国皇帝的封赏。请注意这个时代,中国已经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末、西汉末年几次动荡,而精神文化层次也由百花齐放转向了独尊儒术,国际上,凯撒早在纪元前就已经东征西讨,罗马帝国如今也早已建立。

大家是不是看得有点枯燥了啊?没办法,这个时候日本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别说跟中国这个巨人比,甚至跟当时早已被中国人同化到的朝鲜、越南相比,抓过来可能都会被塞笼子里收门票参观用。闲话少说,公元107年,日本倭奴国王—兴许他们那时认为当倭奴国王比当所谓天皇有面子—派人来中国朝贡,而这时中国的班二哥经营西域已经有些日子了,可以肯定的是,没受到汉文化熏陶的日本人,比匈奴人还要落后。所以当二世纪八十年代百济(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派使臣出使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完全震撼了:我们太野蛮了!我们居然父母兄弟姐妹杂居!我们居然没有文字!我们居然没有礼节!我们。。。。。。。。总之日本人被当时的二手中国—朝鲜给震撼的是哭天撼地,马上强烈要求使节留下来帮他们的皇室教书,我faint,还皇室,搭几个破草棚也能叫皇室?没多久,百济又把日本人给震晕了一次,他们居然让人给日本人带去了中国的《论语》等书,日本人当时就仰望苍天,似乎看到一丝曙光,全民激动不已:我们有文字了!而且是汉字!大家争相走出草棚,奔走相告。请注意,这个时候中国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呢?短句诗已经开始流行,脸皮颇厚的谢大少已经开始品评古诗并认为自己仅逊于曹二,晋代的士大夫因为不敢谈论政治都在咧着嘴说些不知所云的东西,陶渊明同志已经回家种田,竹林七贤大搞行为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当时对于日本的友好,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对着中华帝国称臣,心里老大不爽,突然发现还有日本那么个蛮荒地方,顿时高兴到发狂,也过一回当文化大邦的瘾,却不曾料想,这个被他们扶助起来的小兄弟以后胃口大起来,每次对大中华有企图的时候,总要先暴锤这个扶助过他们的二哥一顿。继续说事儿,中国自西晋末年开始陷入大分裂的时期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代,这个时期中国遍地流血,胡人到处屠杀汉人,汉人一旦反攻也力求把胡人杀个干净,并且涌现出无数暴君,争着比谁更淫荡,谁更凶残。所以这个时候的日本尽管继续跟中国来往,但是仅限于民间的交往,中国继续向日本传递着文化和科技,
而日本人估计这会儿就算想进贡也不知道该给谁。就在中国大乱特乱的六世纪的时候,朝鲜跟日本还继续有交往,并且出了一个暴笑的事件,朝鲜人再次把日本人震到晕,这就是“乌羽之表事件”。这事儿是这样的,当时日本的老天皇去见耶稣了,新天皇登基,高句丽王国(朝鲜半岛新兴的王国)向日本人递交国书,结果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日本人还是没看懂,最后还是找到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才明白了什么意思,日本全国不禁泪流满面:我们还是野蛮人。日本新天皇抹鼻涕掉泪之后很高兴的奖励了这个中国老爷们儿,并且继续从朝鲜聘请博士来教他们学文化,日本人确实好学,想想明王朝时中国文化已经出现了两千多年,却拒绝有任何的前进,并且闭关锁国,后来的满清政府更是照着葫芦画大瓢,继续把闭关锁国发扬光大。

七世纪,隋王朝早已统一了全国,然后过渡给了伟大的唐王朝,这个时期的汉族人已经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血液,又重新抖擞起来,到处征战,四海臣服,这个时候是三大帝国在世界并立,唐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有罗马帝国仿佛三颗明珠照耀着整个地球。花开三朵,单表唐帝国这一枝。高句丽帝国因为刚刚换了新老大,所以对于多年的老大哥中华帝国严重不服,在朝鲜半岛到处欺负自己兄弟,惹得新罗人民跑到唐帝国那儿抹鼻子,于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生气了,出兵辽东,平定高句丽,捎带手把高句丽的帮凶,朝鲜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百济也给灭了,把朝鲜半岛四分之三纳入了唐帝国版图。而这期间,日本人看到一直对自己不错的朝鲜被欺负了,颇讲义气,也出兵协助,结果在白江口被中国军队一顿胖揍,哭爹喊娘,最后全军覆没,日本全国顿时震撼,一直以为朝鲜已经牛比至斯了,却不曾想到中华帝国更加的牛比,我们整天跟着朝鲜混二手,我们,我们。。。。。。。。我们不如跳过朝鲜直接跟中国混好了。请注意,在这之前,日本大多数时间对于朝鲜都是持仰望态度的,而这之后放弃了与朝鲜的对话而直接与中国政府接触,派出众多皇家子弟和文化人士到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都市长安学习,也为日本日后长期侵略朝鲜埋下了伏笔。而日本国内,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中国化的运动,这场运动对于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比明治维新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明治维新虽然让日本富强,这次的改革却让日本人走入了文明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对于中国的崇拜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一句话总结,就是中国的月亮就是比日本的圆,而且个儿大!从此,日本有了中央集权,有了行政划分,有了学校,汉字成为法定文字(据说日本人现在要去中国化,把汉字剔出日语,说实话,如果日本不历经一次大的政治文化震荡,估计实现起来很难),五经被定位法定教材,他们甚至认为中国的改朝换代才是历史的正确趋势,认为天皇的永久世系不符合中国老大的特色,应该废除。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对生活充满了希冀,因为唐帝国是如此的闪亮,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光明,如果当时你把一个日本人当作唐朝人看,那个日本人估计能把你当亲爹对待。而日本国内如今流行的礼节、文化,几乎还是中国唐朝时的形态,比如艺伎,就是源自中国当时的歌舞坊。当时日本流行的口头语是:穿衣要穿唐服,写作要写唐诗,如果你那时作为一个唐朝人在日本,又会吟诗作对,你火了,真的。日本从这时开始坚持不渝地吸收中国文化,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到什么地步,日本也就到头了。那么你可能会问,就是这么忠实和听话的一个小兄弟,为什么到了后来反而跟中国老大哥翻脸?这是因为日本虽然国内也征战不断,但是始终保持民族的单一性,而中国自唐帝国中期不断的征战、民族融合、再征战、再民族融合,日本人始终认为,他们才是纯粹的唐朝人,所以当不正宗的唐朝人--明代以后的汉人面对日本人时,日本人认为,这些人根本就是野蛮人。这个我在之后也会说一下。另外说一下,日本的这次中国化改革叫做大化改革,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应该看到过,这本是一段应该大书特书的让中国人自豪的历史。

从全盘汉化开始,日本渐渐走入正轨,经历了几次政变,后来确定了首都,日本人终于也有了中心,几次迁都后确定了下来,而对于中国这个偶像,却渐渐迷惑起来。唐代中期之后是一个大混乱的时期,外族入侵,军阀割据,农民起义,几乎都没有停止过,整个中华大地民不聊生,人民生活贫苦,爹娘交换儿女煮了吃,被称作起义军的黄巢部队甚至不带军粮,把尸体跟盐腌在一起带在行军的车上充当粮食,这样的一个国家对于日本的影响自然是渐渐缩小。后来中国进入了宋辽金三国时代,三个国家的人都自称是中国人,而实际上契丹人和女真人都还是野蛮人,没有文化,也没有思想,只懂得征战。而这时进入了十三世纪,也就是历史上的蒙古世纪,蒙古铁骑踏遍亚欧大陆,把一直以为自己才是主角儿的三国一锅端了,汉人此时沦为蒙元统治下的四等公民甚至奴隶,中国顷刻之间似乎回到了春秋之前的时代。这时的日本呢?仍然在进行着国家的统一战争,并且对汉文化进行消化,日本开始了幕府时代。此时的日本渐渐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是正宗的中国人,而原本的中国人已经被蛮族消灭,其实到了二十世纪,日本人仍然有把蛮族赶出中国大陆的想法,而野心家就把这个作为借口进行侵略,日本人的这种想法,真是让中国人苦笑不得的同时也不得不进行反思。
话说蒙元政权在侵略了中国之后,自然是顺带要把高句丽等朝鲜国家给灭了的,接着他们又知道了日本的存在,就派人去让日本人臣服。日本人顿时摸不着头脑:你们丫哪儿来的?元是什么东西,能吃吗?因为这时的日本已经看不起其他蛮族了,自然不会对这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国家感冒。忽必烈怒了。这个继铁木真之后的大侵略家想都不用想就派兵征讨日本,这支队伍主要由汉人跟朝鲜人组成,带队的是原宋朝的白痴将军范文虎。本来以这样的一支队伍拿下当时的日本也是不在话下的,十四万军队,四千多艘战舰,日本人当时就哭了:哥们,至于吗?全国上下,都吓得睡不着觉。但是这时天皇勇敢地站了出来,说:大家不必惊慌,寡人还有妙计!他的妙计是:全国人民跪在地上祈求上苍的帮助。天皇陛下更是身先士卒,跪的最虔诚。结果还真是这孙子走运,七月份是日本海的台风季节,这大风一挂,嗖嗖地就把蒙元军队的战舰吹到阎罗王那儿去了,范文虎这厮非常不讲义气的跑了,剩下没死的几万人,除了部分南人(原宋朝的汉人)被发配当作奴隶之外,其他全被干掉。从此之后,日本人对于天皇和天神的崇拜更是无以复加,也彻底与中国决裂。之后忽必烈又派了更庞大的军队去征战,结果还他妈选在台风天气—毕竟当时的蒙古人还是没文化,结果是一场更大的台风把这个军队刮到了外太空。

蒙元帝国灭亡后,中华大地上建立了汉人有史以来最黑暗的王朝—明帝国,而这个帝国的建立者当过和尚,干过小偷,入过丐帮,信过****,当了皇帝之后凶残无比,最影响到中国命运的是,他决定闭关锁国,以为他认为是开放导致了中国的内乱。所以说这时别说是日本,谁也不搭理。之后虽然又开过几次国门,但是很快又关闭上。对于与日本的交往,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倭寇骚扰我国沿海,但是其实这不是正题。首先,倭寇,也就是海盗,组成者非常复杂,中国人,朝鲜人,琉球人,日本人,什么人都有;其次,倭寇只是民间组织,并不是两国政府的交涉;第三,倭寇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很多人是被腐败逼上了这条路。所以对于倭寇,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戚继光将军最终平定了倭寇之乱。我要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所发生的一次历时七年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华帝国第一次以宗主国的身份对正在受到蹂躏的朝鲜提供武力援助,而侵略朝鲜的,是刚刚结束战国时代的日本。这个时候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是这样:朝鲜自脱离了蒙元的控制之后,已经近乎二百年没有战争,对于宗主国明帝国也非常的恭顺,这时的朝鲜已经太习惯于和平,也就是说,几乎没有战争的能力;明王朝虽然长期征战,但是因为政治腐败,国力空虚,所以能够支撑东北方战场的兵力十分有限;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成为日本的执政关白,野心勃勃,带领着他那批日本的所谓战国英豪,把目光投向了庞大的中国,而日本这时刚刚结束战争,但是居然并没有疲于战争,可以说是日本人的一个特色。战争爆发于1592年,丰臣秀吉率领着海陆15万大军穿过对马海峡,在韩国釜山登陆,结果自然是朝鲜军队一战即溃,不堪一击,日本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接连贡献汉城和平壤,朝鲜国王逃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向中国皇帝求助。这时的日本军队几乎已经自满到发狂,独眼龙伊达政宗在国内也是踌躇满志,认为中国唾手可得,而丰臣秀吉几乎已经计划如何分配中国,天皇到哪儿定都,自己任中国关白,日本交给谁。。。。。。。。反正做梦都经常笑出来。明帝国再也坐不住了,于是派出名将李如松,硬是从西部战场给他抠出一支军队援助朝鲜。12月份,李如松率军度过严寒中的鸭绿江,与等到花儿也谢了的朝鲜国王会合,并且在第二年的一月份大破日军,纵向推进三百公里,日本全线败溃,退到釜山,朝鲜几乎全部都已光复,而这时出现了历史上最搞笑的一次外交。明帝国与日本国都派出使节会谈,商量如何结束这场战争,这时已经是朝鲜战争爆发三年了,明朝派出的是沈惟敬,一个懂日语的浙江商人,日本方面派出了小西行长,一个家族世代经商的将军,于是两人在会谈中一拍即合,做起了生意,把和谈抛诸脑后。沈惟敬回国后告诉明政府日本人愿意称臣,接受中国的册封,而小西行长则告诉丰臣秀吉中国愿意与日本瓜分朝鲜。丰臣秀吉那叫一个高兴啊,没吃到猪肉喝着汤了也不错啊,以后再谋发展也未尝不可。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中国使节,丰臣秀吉赶紧把亲戚朋友都叫来听自己创造的丰功伟绩,结果听到的是:责令日本军队全部退出朝鲜半岛,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次验证了之后脸气了猪肝色,抢过诏书往地上一摔,用夹杂着唐代陕西口音带着平假音的中国话—也就是当时所谓的日语大骂:老子想当国王,还他妈用你们封?大家注意一点,一直到这时,中国政府可能都不知道日本还有天皇这么个主儿。。。。。。。。。于是乎,朝鲜战争再次爆发。一开始日本军队早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而一直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的中国政府已为日本这会儿应该正在举国欢庆接受册封,放松了警惕,日本人攻势凌厉,再度攻陷半个朝鲜,而明朝政府缓过劲儿来之后,联合朝鲜水路两军还击日本,陆地战场胶着的同时,海战方面中朝联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水师将军李舜臣曾经率领几十艘战舰对****本的三百多艘战舰不落下风,击沉日本五十多艘战舰之后全身而退,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水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地面战场上日本也开始被压制,水师最后一战李舜臣和中国水师名将邓子龙双双殉国,但是几乎灭亡了日本海军,这个时候,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丰臣秀吉一命呜呼了,日本撤军,用一种体面方式结束了这场其实马上就要失败的战争。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捡了大便宜,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江户时代。这场战争历时七年,实际以日本战败告终,明帝国在唐帝国之后再次重创日本,不同的是,这时的明朝,已经是帝国斜阳了,在被大量战争耗空了自己之后,被女真部落建立的后金帝国击败,而在这之前,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朝鲜,只几天的功夫,就被皇太极攻陷了汉城。而我所要讲的也就到此结束。

已经凌晨四点半了,写了将近三个小时,因为断网,所以只能凭记忆和手头有的一点资料去写,有错误的原意接受大家批评。

写这么个东西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在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一个状态。领先了十八个世纪的中国为何会在短短两个世纪内被日本超越?这个问题如果不彻底搞清楚,中国的落后很有可能还将继续,而这牵扯到思想、政治、民族以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也都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了解,把我们的知识综合起来,把这一切总结出来。另外还有一点,也是我写这个东西的目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句话绝对不是一个真理,但是也经常应验,如果我们没有把以往看清楚地话。打个比方,当初日本籍着朝鲜与中国接触,白江口一战之后开始转为直接与中国接触,而改革开放初期,共和国籍着日本与美国接触(不要有被侮辱的情绪,当时的中国经济确实弱小),于是有了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黄金十年,而步入九十年代之后因为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国际政治与中国政治的变化,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变化,中国政府渐渐甩开日本,北京直接与白宫对话,而这时的日本并不像古代的朝鲜没有意见,夹在两个巨人之间的这个矮小但精悍的国家,总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所以,我国究竟该有怎么样一个国际战略思维?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再举一个例子,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也是被列强屠戮,而很快就实现了一个几乎是奇迹的富强,但是中国在被列强蹂躏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满清政府的无能和缺乏进取精神还有中国领土广大改革推行困难固然都是其中的因素,但是联想到汉族政府在宋、明两代再也无力振兴,而原本强悍的满清政权在部分汉化后也失去了进取心,迫使我们必须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作重新的反思。

很多同学都觉得以前很多可以去做得大事,都已经被先人做完了,继而失去了当初的抱负,但是实际上中国在当代经济有所发展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政治等领域都是百业待兴,时代呼唤着英雄的出现。希望拙文能让您在了解到历史的同时做出一些思考,对于中国眼下的很多问题能形成一些战略思维,不是仅凭一腔热血行事。也让我们的父辈看到,八零后的大学生不是败家子,中国的强大,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