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温哥华学英语的趣事 - 非原创,朋友的大作

(2007-02-11 02:51:13) 下一个


ESL英语班儿的哥们儿姐们儿们你们好 要我说那ESL英语班儿,你们还是甭读了吧。
再读下去就更没劲了。二十六英文字母尚未记全的主儿去读,兴许还能有个长进
,至少它们毕业时能说出甚至 豪赌又赌、耗啊油、饭三刻有 之类的成句。
可你们好歹都国内大专以上的,来前怎么着都学过十年以上的英文,
你说你们跑到这ESL里干嘛呀?从二级学到三级毕业,也没见你们比进去以前能多说出个五的,
也没见你们发音有任何长进,在说very, various, value时
,不还是把v说得跟从前那样口型轻描淡写嘴唇咧都不咧吗? 那些开ESL学校的老板
,几乎都是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熟人一堆,后来下海的家伙们,都是政府部门的关系户,
它们租几个房间,招几个会英文的当老师(这里不缺,扫大街的英文都特native),
就从政府(移民部)那里按招生人头份儿拿钱。拿的就是你们的landing fee。这种效果极差的教学法
,养活了它们那些假模假式弄得跟真事儿一样的人。 有少数国内来的大款儿,
自打扎进ESL班里,就生怕别人不知他有俩钱似的,
找尽各种机会抖落自己文化中的糟粕去迎合西人老师,当全班同学面滋事。
这班里就有一位,三十几一大老爷们儿,隔三差五要请ESL老师吃午餐吃晚餐。
西人文化是占尽大小便宜,asap地plus自己minus别人的一种文化。
西人男女初恋乍始压马路,男方要是捡起路边一分硬币女方则窃喜,
与他人合伙打车结账半分时赖掉零头女方则雀跃,这在美国在中国我见得多了去了。
俄亥俄州立大学某系主任老婆在本校任外教时是我朋友(要么就是我是她朋友)
,就看她欠系学生会派出陪她购物的一学生的五元钱四处躲闪不还,前后折腾半年以上
,还拐弯抹角问我跟那学生关系熟不熟。。。扯远了您呐,言归歪传,话说ESL老师自然乐不可支,
每餐必去。更逗的,是这大款儿后来竟发展成建议大家轮请老师吃饭的癔病程度。他毕业那天早上,
买了个价值百刀的瓷花瓶,搬进教室,当大家面送给了老师,对老师3Q3Q个没完,端的让同学们小吃了一惊。
老师亦对他赞不绝口,做给大家看。事后同学们议论纷纷,说他给大家树了个不好的榜样,
都这样还不得把吃大家靠大家养活的ESL学校老师们给惯坏了,以后每人毕业还都行送礼?送重礼给老师了?
有人说,这算什么文化啊?丫国内是不是当过官儿呀?行这套。大款儿离校后很久了
,听一同学说她与老师混熟,偶尔听那老师竟然说过班里她最look down upon的就是把喂饱了她的那个大款儿学生。
扯哪儿去了?对了,ESL英语班儿甭读的事儿。现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空前踊跃地开始学中文了
,大温地区的metrotown或者richmond,未来的发展就是华人世界,国中之国,
弄不好立法行政管理权今后全都得落到华人手里,中文普通话将成为第一语言。这就是历史的变迁呀,
谁能阻挡得了历史的洪流呢?你就是学了英文也越来越没用。
今后住在这些地区里的大西人们不得不开始自费上夜校学中文,否则找不到工作。
小西人们成长在这环境里不学就会。去年12月在三号路边lansdowne就碰上一个,
十几岁的小嫩白仔儿,他问路我们就聊了会儿,他问我where did you live before?我说beijing,
他旋即脱口而出:那你丫北京住哪儿呀?我听了差点儿喷他一脸有机化合物,我说:我操,
你丫北京话哪儿嫖来的?他也不含糊,笑嘻嘻地:海淀呀。说那海字时,还故意把辅音h发得跟老北京咳痰似的。
现有那些ESL学校们,今后保不准陆陆续续就地改成孔子学院分校了。
这么大一把岁数这么个华人服务普及的环境(听说kingsway上都已经开了个华人的hospital了呢,
注意:不是家庭医生,是大医院!),英文再学也无长足进步了,没那动力没那需要也没那环境了;
反过来别忘了中文,看不懂繁体字儿的赶紧着多识些繁体字儿,中文句法缕不清楚的赶紧着复习一下汉语语法纲要,
地方口音的学说普通话千万别学北京话。港澳同胞们垒们不港普通瓦谋得搪啦。

顺致颂祺!丙戌年腊月廿一(2007/2/9)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