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大学入学统考题:上海传统移民与新移民
(2007-10-15 19:20:02)
下一个
上海传统移民与新移民 2007-10-10 00:05:01
程乃珊
中国人传统的移民生涯,将居住地和文化认同,分得很清楚。上海几代移民,也一直未能走出这个圈圈。
周祥生,是旧上海赫赫有名的的士大王。他创办的祥生出租公司的绿色“祥生”车,扬名于浦江之畔的十里洋场,甚至挫败了实力雄厚的洋商车行和众多的华商同业,独居上海的士行业之冠。
周祥生是浙江贫农之子,13岁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学生意,经人介绍入外国餐厅礼查饭店当西崽,前后服务十余年,并升为领班。由于每天要代客雇出租车,他因而熟悉了汽车出租业务。少年气盛的周祥生,决定自己做一番事业,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进二手轿车一辆,首付600块银圆。
说起这600块银圆,也挺有传奇性。600块银圆在1919年,称得上是一笔巨款。周祥生何来这一笔巨款?
话说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黄包车夫正在为拾到一包俄币如何瓜分不均而争得面红耳赤,要到巡捕房解决。周祥生乘机上前调解,并提醒他们,到了巡捕房,钞票即刻会被没收充公,大家分文不得,不如早早平分掉实惠。两车夫听从了他,并抽出两张俄币为谢。他兑得银圆500元,再添100元私蓄,借一家马车行作停车场,开始了经营出租汽车的生涯。
周祥生到底是一个人才,一生创业。在他苦心经营下,全盛时期的祥生出租公司拥有祥生的士230辆,分公司22处,职工800多人。
周祥生由定海人变成上海人的定义,不单是他在上海大展宏图,更是他对上海政治经济的积极关注,他对社会的付出和关注。
今日周祥生最小的孩子,都有六十好几,或许在籍贯一栏他仍会填浙江定海,但今日他们所认同的文化、价值观等,肯定与定海相距甚远。
不过旧时上海移民,还会保留在家里讲家乡话、煮家乡菜等一些乡里习俗,社交原则也还是循环着“家乡”的脉理,介绍工作雇工请人,甚至家里保姆,都离不开这条脉理。上海旧时,包括今日香港,设有不少如“宁波同乡会”,“苏浙同乡会”,“李氏宗亲会”,“伍氏宗族会”等民间乡邻为基础的会所……
以上种种令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上海移民,对宗亲的依赖还是十分强烈,他们的社交活动,寻工觅职,合伙拍档,兜兜转转,仍未能走出“亲不亲,家乡亲”的中国传统框框。
在上海近年新激起的移民热中,我们看到今日的上海新移民,几乎是清一色的白领和高科技人士,即知识专业移民。
今日新一代上海移民,与上几代移民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学历高、高智能和高职位。他们不是为了谋生而移民上海,他们是为了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而移民上海。
许东辉是1985年由浙江海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的,17岁的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大上海,开始了他的上海梦。
四年后,按当时的户籍管理制,留给外地来沪人员的空间十分有限,他只得服从分配去了福建泉州一所大学教书。1992年浦东改革大潮掀起,许东辉意识到机会来了,他重返上海。他沉下心来,在上海中欧工商学院修读MBA。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托关系走门路或许会有一时的收获,但绝不可能成大业。如今,他已被任命为新加坡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企业融资部经理,也是这家分行里中国人目前能做到的最高职位。
三年前许东辉认识了他现在的太太,来自重庆的小陈。小陈生在贵阳长在重庆现在上海工作,在一家审计事务所工作。
新上海人的恋爱之途,好像也走得比他们的上一代上海人宽,那时候一个上海人与广东人结缘,已很让人吃惊一番了!
虽然小许和小陈不像以前上海人那样“阿拉阿拉”的讲上海话,但今天上海,许多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已经通用普通话。有人草草做了个统计,今天各职场的中高层员工中,每三个就有一个是来自外省市的,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特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