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在講:都是「紅衫軍」惹得禍,造成台灣人心因為能量透支,仍改變不了任何事,所以,現在才會更冷漠,任由當權者「戒嚴」、「株連九族」、「連坐三等親」的思維都出爐了。當權者,更無所忌憚了。
面對如此亂局,許多人都忽略了,正因為當權者逾越了「分際」,人民百姓更不能因此腦中充滿腎上腺素,也和當權者同樣,亂了套。這才是台灣的悲哀,就如同去年紅衫軍,多少人忘卻分際與角色,因而耗掉了多少社會難得的機會‧‧‧
《本文原發表於2006/08/25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室』》
施明德「百萬人倒扁」會是壓垮陳水扁的最後一根稻草嗎?坦白說,並沒有這麼樂觀,變數太多了,每一個「脫軌」事件發生,都可能讓「百萬人民」與施明德的「倒扁」行動灰飛煙滅。
但是,這場施明德「老革命之怒」的意志力VS.陳水扁「當權者保權」的意志力戰爭,能夠秉持「和平非暴力」宣示,在合憲與合法的規矩中,阿扁雖然不太可能自動下台,但人民要是能堅定地持久到九月二十八日的話,那麼,施明德就算不是「最後一根稻草」,也極可能是倒數的第三根、第二根了。
為什麼是九二八?這一天,是教師節;這一天,也是民進黨創黨二十周年的大日子;這一天,更不是民進黨當權派的「私產」,也是台灣人民覺醒奮起,開創台灣民主建國,擺脫國民黨威權統治的紀念日;這麼多豐富意義都在「九二八」這一天。
如果,施明德撐到九二八這一天;如果當前「倒扁」的群眾,也撐到這一天,台灣,將有怎樣之壯闊和發人深省的畫面啊!
凱達格蘭大道上,主體是所謂的「泛藍」群眾,在一些從「黨外」時代一直到民進黨創黨、壯大時期的「綠色」領袖,頂著烈日,坐在燠熱的柏油路面上,為民進黨「招魂」──呼喊民進黨黨魂。
在另外一個豪華五星級大飯店中(極可能是圓山大飯店,二十年前,民進黨就在這裡創黨的),則是一些從黨外到民進黨創黨,甚至是苦撐成長過程中,查不到有什麼貢獻的當朝權貴,還有總是擺出那種充滿仇恨與蠻橫的王世堅之流,手中端著紅酒,口中嚼著美饌,大談「愛台灣」。
當然,民進黨也可能不敢辦黨慶了,充滿了羞辱感,還要慶什麼?連黨慶都不敢辦,二十歲「成年禮」鴉雀無聲,民進黨也算夠憋了,這樣子,凱達格蘭大道上,一些前主席與創黨黨員們靜默不語,將更像一場民進黨的「追思會」了,「招魂」聲將四起,「民進黨,轉來啊!」、「民進黨,過橋囉!」……同樣是不堪場景。
凱達格蘭大道上,那些繳不出孩子營養午餐費的父母,那些已經不知如何教導子女「什麼叫是非」的雙親,那些在課堂上無法向學生說明「廉恥」意義的老師,滴著汗水,流著眼淚,不知道明天在哪裡?
富麗堂皇的大禮堂中,陳水扁正唸著童子軍幕僚不知從哪裡抄來的文稿,滿口的「仁義道德」,講台上,坐在他身旁,可能有堅信「止謗莫如自修」的李遠哲,也可能有曾志朗、還有杜正勝;台下坐滿著是今年要被表揚的優良教師,每一個人心中都是百味雜陳:
也許,陳水扁唸到「進德修業、敦品勵學」時,心念一動,唸起來會有點結結巴巴;也許李遠哲正在想,待會典禮完畢,媒體記者一擁而上,問起「倒扁」話題時,又該找哪一句「曠世名言」回應,才能匹配「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止謗莫如自修」的「諾貝爾等級嘉言」;而台下的老師,一定有許多人在遲疑,從陳水扁手中接下獎狀,這是榮譽,還是羞辱?
九二八太有趣了,這樣的「對比」,一定會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全球恥笑,還有「良知」的民進黨人,心中又怎能不痛如刀割,搞到這種地步,民進黨的「良知」還不覺醒,將來,誰也不要在台灣混下去了。
政局僵局的突破口,就很可能在此時發生,陳水扁早就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物了,但蘇貞昌、謝長廷還要繼續「沉默」,甚至「陪葬」嗎?
莎士比亞詩集更有言,大意是:「百合腐朽,其臭無比」,那些才四十幾歲的「野百合」,會甘心就此臭名永隨嗎?
九二八後,綠軍內部的動搖極可能發生,恐怕想要急著開「武昌起義第一槍」的人,大有人在,批扁、倒扁、反扁、罷扁,再也不是泛藍的「專利」了,陳水扁還能賴多久?
也有可能,民進黨當權者真的都已經失去了「靈魂」,他們甘於自污,繼續鬧笑話,當個祇知掠食,沒有生命的「行屍走肉」,真這樣,他們倒不倒,也沒有什麼差別了,他們祇要走在街上,路人們就一起大笑!倒扁,還是達到實質的效果了。
就因為九二八這一天太有意思了,「百萬人倒扁」和施明德必須步步為營,絕不能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之內,越了軌,流了血,變成社會公敵和輿論撻伐的目標,過程中,變數太多,謹守「分際」才能挺得住。
「分際」是什麼?道德學、倫理學都有許多繁複的解釋,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所言所行都要以符合「角色」的基本規範為準則。
八月十九日,藉著專訪施明德的機會,我曾和施明德談了三、四個小時,讓我頗欣喜的是,施明德顯然對自己的「角色」與「分際」作了不少的心理準備。施明德能體認到,他祇是民怨、民恨的工具,所以他說他頂多是「施洗者約翰」,不是「救世主」、「彌賽亞」。
在此體認中,施明德認為,群眾祇能表現強大的意志力,但施明德和所有的參與者,都不能逾越「分際」,阿扁下台後的政局,依體制就得接受呂秀蓮繼位,至於呂秀蓮該不該「特赦」陳水扁,要不要組「聯合內閣」、還是要找王金平當閣揆,這些處置,都是「政治領袖和政黨領域」的角色該處置的,施明德說他「不該也不能」利用群眾聚集的場合指三道四,這樣就是「角色」不對了。
同樣的邏輯,雖然百萬人目標很快地達成,但作為「發起人」角色,施明德並不因此被衝昏頭,他表示所有的紀律和安全、後勤準備、帳蓬飲水還有醫療資源……都必須準備妥善,才是對群眾負責任,因此,他不會「立刻」衝上凱達格蘭大道上,他必須有把握,上去後能挺得住,也能盡可能維持到對社會的「非暴力」承諾,這樣才是「有斬節」。
身為運動領導者,施明德更知道他扮演好堅守在現場的角色分際,過去幾乎是夜夜笙歌的他,已經戒酒兩個月,調節飲食,正常生活作息,作了健康檢查,就是要讓自己不會「倒下去」。
施明德的「站出來就不會退縮,絕對是和平非暴力的耐力戰」的意志很堅定。在這麼多過去的「同志」接近歇斯底里的「人格謀殺」中,施明德對自己的「分際」與「角色」還是掌握得很清楚,讓我對所謂的「品格」這一課,很有信心。
但陳水扁和他的徒眾們,也正像寒風中的刺蝟,緊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壓力,將會讓他們更「團結」。他們手中,更擁有已經備好「首都平亂計畫」的軍方,利刃密布的拒馬、還有準備好「開槍」的警方,山雨欲來,風雲密布。
此時此刻,逼犬傷人,絕對是蠢事!預備走上街頭的台灣人民也必須仔細思考這場運動的「分際」是什麼?既然宣稱是一場「和平非暴力」的活動,參與者和支持者就必須時時保持冷靜,才能贏得社會尊敬和支持。
所以,面對可能的反撲與挑釁,不能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的負面思維──因為,動亂,祇會給當權者反撲的藉口;激情,祇會刺激負隅頑抗者的殘暴手段。
在此同時,更要特別提醒台北市長馬英九在這場活動中,他也有不能逃避的「分際」和「角色」定位。
馬英九「市長」的「分際」就是不能祇當個「不沾鍋」。
身為國民黨的黨主席,對於「百萬人倒扁」要抱持「觀望」態度,那是國民黨和「馬主席」的家務事。但面對著人民展現意志,台北市政府又認定是「符合集會遊行法」之下,馬英九將如何應用公權力,也將受到人民的檢驗。
馬英九「市長」就不該被龍應台和李家同等「知識名流」的一些言論所主導,擺出一付「不介入是我的選擇,請尊重」的態度。
如果,群眾上街頭,衝突流血了,那當然不符合民主核心價值。但要是「百萬人倒扁」的活動,一切都還在法定的範圍進行,這場活動的意義仍是「國會外,體制內」的合法且合憲之政治手段,依然符合民主的核心價值,就該被公權力來全力保障。
既然這是一場台北市認定「合法」的活動,面對著「挺扁」、「反撲」的力量也蓄勢待發,握有公權力的馬英九就絕不能放任「合法集會」群眾「自生自滅」,「自力救濟」:如果,「反制」行為是不合法、或真有人要「刺殺施明德」,還是有人蓄意鬧事的話,馬英九手中的公權力,都必須積極預防和制止,警力,不該祇保護總統府,也要保護群眾,該作為而不作為的話,「馬市長」的「不沾鍋」,難道不是另一種變相的「幫凶」!
在「分際」分明中,施明德、群眾和馬市長,如果都能在「分際」中行事,這一場百萬人倒扁活動,才有可能挺到九二八,才能讓當前的僵局出現缺口的可能。
倒扁這一課,「分際」須先修,這樣子,台灣再度展現成熟的人民力量的可能性,才見得到光明的曙光,民主,又可以再邁一大步。
引用:
http://blog.chinatimes.com/karl6406/archive/2007/12/03/223015.html 2007-12-03 14:52 |作者:黃創夏|分類:網路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