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亞細亞的孤兒—-從吳濁流到羅大佑

(2007-08-06 10:29:57) 下一个
2007/08/07 00:46
新石

喜歡羅大佑的歌,也會跟著喜歡上他歌詞中的意境,「亞細亞的孤兒」就是我相當喜歡的一首,直到有一天,我在圖書館裡看到了吳濁流的同名小說。

「亞細亞的孤兒」,在羅大佑的歌聲中是蒼涼無奈、那種近乎無助吶喊、無情地批判和控訴了一個時代的悲哀,我一直沒辦法深刻理解那樣的悲哀,沒辦法產生一種屬於時空環境的真實感,當我從吳濁流的書中看到了胡太明的遭遇時,我想到了台灣我的母親,很多歌曲裡面、書裡面的情節,對我而言,開始變得再真實不過了。

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時代,甚至到現在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民進黨時代,那麼多人為了台灣的歷史命運在那邊拼死拼活,從醫生轉行反對運動的蔣渭水、老師轉行文學的鐵血詩人吳濁流,還有像賴和、楊逵這些當年台灣新文學的健將,對於日本殖民統治始終展現一種「壓不扁的玫瑰花」般的反抗韌性,甚至國民黨蔣氏王朝的淫威之下,還是表現出台灣人硬頸不屈的精神,像郭雨新、林義雄等人一樣,費盡了千辛萬苦、經過了多少困難,台灣有沒有擺脫「亞細亞的孤兒」的命運?

「亞細亞的孤兒」蒼涼的曲調正自飄來!小說中主角胡太明的悲慘歷歷在目!台灣還是台灣!沒有外面的敵人迫害,卻從裡面開始腐敗起來!然後同志開始倒戈相向,非得和對方拼得你死我活不可,文學上的理想境界、醫生懸壺濟世的偉大胸襟轉眼間變成了律師尖牙利嘴的訟師模樣,欺騙取代了真誠、腐敗幻滅了信念,所有扭轉台灣歷史命運的種種努力都變成了政客手中的籌碼,等著將它們揮霍殆盡,然後再去抱以前殖民統治者的大腿,不管是日本,還是國民黨。

這真的就是「亞細亞的孤兒」最終極的命運嗎?如果努力到最後,還是回到原點,那這些先賢前輩流血流汗的努力算什麼?我真的不知道,只能無語問蒼天。

思想言論自由、社會開放多元,從前夢寐以求的東西現在都得到了!可是整個社會向下探底沈淪,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社會悲慘的情況不斷地發生,以前在殖民統治時發生的事,到了台灣人當家做主以後,其實也差不多,這是一種理想的幻滅?還是歷史的輪迴?

「亞細亞的孤兒」還是會不斷起在午夜夢迴被想起、被聽到,它靜靜地訴說著台灣千百年來的滄桑歷史,訴說那掙脫不斷的命運魔咒:「台灣的未來到底是自由還是奴役?是希望還是破滅?是真實還是謊言?是人民還是政客?是美麗之島還是貪婪之邦?」沒有人有答案,可是每個台灣人都該努力去追尋真正的答案。
(●作者新石,宜縣員山,國小教師。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來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代照。※新石特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