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中情局间谍卧底台湾20年 阻止台发展核武

(2007-08-08 09:30:54) 下一个
新闻来源: 人民网 于August 08, 2007 09:09:32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Tim Weiner)在最近出版一本七百页的《灰烬的遗产:中情局历史》(Legacy of Ashes:The History of theCIA)的新书中说到,在中情局数不清方失败和失误历史中,有一项行动却是“大功告成”,连中情局老特工兼老外交官李洁明亦击节赞赏,这就是中情局成功收买台湾科学家张宪义,阻止了台湾试图发展核武的秘密计划,并改变了两岸的军事生态。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张宪义事件是台军历史上的一件特大号事件,其影响不仅在“国防”上和两岸军力平衡上,更在于政治上和心理上。张宪义一个人废掉了台湾的武功,使台湾严重内伤。 

张宪义于1963年至1967年就读陆军理工学院(后改名中正理工学院),毕业后任职中山科学院筹备处。1969年赴美留学,获田纳西大学核工程博士,1976年返台,加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核能工程组。1984年升任上校副所长。 

蒋经国去世前一天,即1988年1月12日,张宪义举家逃往美国。郝柏村在《八年“参谋总长”日记》1988年1月17日条目上写道:“‘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全家叛逃美国,必然为CIA所运用,将和盘托出核研所继续研究的动态。保有核弹发展能力但不制造核武器为台湾政策,今日指示叶昌桐以对台湾伤害最小方式处理。” 

郝柏村1月20日的日记写道:“丁戴维下午来见,单独与余谈话,乃为张宪义叛逃后告知美国,核能研究所继续研发核弹情形,丁氏转达美国强烈要求,核能研究所须彻底拆除与核弹发展有关设施,核反应炉(TRR)须提取重水不得再开炉……他并提示美侦察卫星的照相,甚至说在九鹏有小型核爆。他于16日由华府来台北前,在美国务院见过张宪义……。” 

韦纳说,张宪义1988年逃亡美国之前,已为中情局当了二十年秘密特工。张宪义在何时何地被中情局吸收,有两种说法,一是就读中正理工学院时;二是在田纳西大学留学时。中情局不久前解密数万页密档,但未包括张宪义数据,未来亦不太可能全解密,因为“地下间谍”(mole)一直是中情局最机密的业务之一。 

韦纳新书中有关张宪义部分,全都是李洁明告诉他的,李洁明也是极少数知道张宪义以中情局秘密特工身份埋伏“中科院”的美国人士之一,但李洁明在中英文版回忆录中只字未提张宪义事件。李洁明号称是“台湾坚实的盟友”,但他认为中情局在策反张宪义这件事上,是“做对了”。 

李洁明说,中情局吸收张宪义,算是找对人,和他接触的中情局特工刚好也是适当人选,中情局特工小心翼翼地吸收张,以意识形态做基础,同时也给他钱。李洁明又说,中情局协助张离台,又获得了台湾发展核武的证据,美国拿这些文件去找台湾当局理论。韦纳说,台湾当局过去一直否认发展核武,而且还“撒谎”,实际上仍继续研发,只有在张宪义向美国提供确凿证据后,台湾才哑口无言,答应停止研发。韦纳说,张宪义事件阻止台湾发展核武,可说是裁军史上最精彩的杰作。 

郝柏村说,丁戴维(时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携来“毫无谈判余地的协议书”,要求台湾彻底拆除与发展核武有关的设施。而里根指示丁戴维,必须在一周内让台湾签字,“不然你不必回来”,李登辉只好签字。 

张宪义全家抵美后,最早住在弗吉尼亚州泰森角附近,被台湾媒体发现后即搬走,两年前的消息是已定居埃达荷州,但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中情局亦要求他勿接受访问。1998年蒋经国去世十周年前夕,张宪义曾写信表示,台湾停止研发核武,乃是美台双赢的结果。 

学者米德伟指出,台湾研发核武的障碍是相关设施已经拆除,研发人员已渐老化,年轻科学家不感兴趣,台湾的核能活动受到国际监管。不过,米氏强调,台湾是否要发展核武,最重要的还是政治意志。 

郝柏村在日记中说了张宪义“竟利用民进党以图要挟”,又说杨亭云向他报告“逃犯张宪义家属与民进党有勾结”。难道民进党和张宪义一样都反对台湾发展核武?郝柏村说:“吾人早知CIA在‘中科院’有卧底,其实也不只张宪义一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情局在台湾一直很活跃,李洁明做过站长(Station Chief),常与蒋经国通宵喝酒的克莱恩也做过站长(后升任中情局副局长)。但不论这些中情局特工与常驻地领导人关系如何密切,他们只效忠美国,只为美国利益着想。 

《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Tim Weiner)跑了二十多年情报新闻并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新书《灰烬的遗产:中情局历史》(Legacy of Ashes:The History of theCIA),专门叙述中情局失败纪录,很难得地获得书评界的一致好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