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送交者: Heidenroeslein [布政使★★☆] 于 May 20, 2007 19:45:20
|
徐悲鸿(1895一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一九三九年,徐悲鸿先生应邀至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行画展。当时他还应印度大诗人太戈尔邀请,游历了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那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还经常骑着这样的骏马远游,更逐渐了解了马的骠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性格,终于成了马的知己。访问期间,他对着骏马大量写生,进一步掌握了马的最美的神气和姿态。此后,他便更生动地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从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的境界、为世人称道珍爱。
鸿先生总结说:“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南京之驴,江北老妈子,亦皆吾所习师也”。悲鸿先生曾说过:“我很喜欢荷花,但我不敢画荷花。要画,就得给我二十刀宣纸,把这二十刀宣纸画完了,才可说会画荷花了”。“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鸿一生中确实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他熟悉了马的气质、马的结构、马的日常活动,和在技巧上需要创造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那一洗万古凡空马的英姿骏马。这也就是作者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的象征。
一九四二年从印度回国后,悲鸿先生在艺术界集有基础成就的画家,在四川磐溪建立中国美术家学院研究绘画。他那时画的马,则更加注意了结构,而又采用泼墨或工兼写意的表现手法,着重刻画马的神态和气质。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他画马真正的成就,还是在一九四0年访问印度之后。一九四0他在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日:“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
他的原配蒋碧薇,是邑人蒋香谷之女,也是有名艺人,又是当时所谓的交际名花。一九三六年因双方意见不合而离婚。一九四五年冬,徐悲鸿与廖静文女士在重庆结婚,证婚人为沈钧儒、郭沫若,到场观礼者一百多人。郭沫若贺诗云:“嘉陵江水碧如茶,松花青青胜似花,别具一番新气象,磐溪风月画人家”。一九四五年在重庆,徐悲鸿不畏强暴,热心签名支持郭沫若倡导的民主运动,呼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全国解放后,徐悲鸿先生以满腔热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是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带头替英雄模范人物画像。一九五0他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一幅奔马图上题诗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又题画马诗云:“百载沉菏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他借马抒情,寄托了人民的爱憎,在它们驰骋的脚印上,烫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徐悲鸿画的奔马图,还制成了邮票,全套十一枚,并在最佳邮票评选中,获最佳特种邮票奖。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徐悲鸿先生突然脑溢血,不幸过早地逝世了,享年五十八岁。但他对人民艺术事业的卓越贡献却永远在史册上熠熠闪光;他的高风亮节也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为了纪念他,我国政府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周总理亲自题额;尔后在他的家乡宜兴又新建了“宜兴徐悲鸿纪念馆”和“悲鸿故居”,长期展览他的作品,供中外人士瞻仰、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