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刊论亚洲安全形势:中日首现国力相当局面

(2007-04-19 13:22:43) 下一个
王者回归
2007-04-18 16:52:21.0

  中评社香港4月18日电/16世纪日本着名的剑道家和战略家宫本武藏曾在他的兵法着作《五轮书》中写道,一切的力量都可以通过五轮(即火、土、水、风和空)来体现。他认为,无论是战争、政治、决斗还是一场简单的茶道,其成功谋划都取决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控制,尽管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通常没有可比性。新华网刊载美国全国亚洲问题研究所的《亚洲政策》2007年上半年一期刊登迈克尔·格林撰写的文章,题为《亚洲安全的未来展望:五轮书》,详细摘要如下:

  21世纪初的亚洲安全形势也受着五个因素的影响——日本与中国的抗衡、经济的相互依赖、民族主义、民主和核扩散。这五个因素在该地区历史上都不曾有过,彼此间看起来也没有可比性,并且体现着国际关系中不同的竞争理论。美国对亚洲政策不能建筑在对其中一个因素的理解上,而是应该深入分析五个因素是如何相互交织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全面地来看,有两件事就非常清楚了。首先,尽管持久和平稳定的势头现在看起来很好,但亚洲的未来仍是个未知数;其次,美国在其中的作用在今后数十年中仍然不可或缺。

  日本与中国的抗衡

  五大因素中的第一个是在亚洲以前还未出现过的实力分配形势。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国力相当的局面。上一次出现短暂的国力发展交叉点是在1894年,在那之后中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日本则神速崛起。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正如一些唯实的战略分析人士所预料的:1894年—1895年的战争以及中国的惨败。

  如今,日本的发展速度在放慢,但同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强国相比,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而中国的国力则在飞速提升。日本和中国在国力发展上各有千秋。中国拥有了独立的核威慑力,日本则仰仗于美国的核庇护。日本的GDP仍是中国的4倍,但大部分经济学家都预测这一差距将逐渐缩小。中国拥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日本则是八国集团与经合组织的核心成员。尽管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软实力似乎在逐步增强,而日本则停滞不前,但日本正通过强调全球化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和民主发展来弥补上面的不足。此外,日本在涉及有关伊拉克、北韩等的国家安全政策问题上表现出更强的国民意志。

  有史以来,亚洲的国际秩序基本上一直遵循着一种等级制度,这种格局也使日本和中国对新竞争关系的处理更加复杂化。同样麻烦的是双方都没有料想到目前的这种力量格局。虽然战后阶段日本政界一直分裂成亲台湾和亲大陆两派,但主流派别还是接受了吉田茂的战略设想,即日本迟早能通过商贸将中国从苏联阵营里拉拢过来。东京方面的期望是,凭着日本更发达的经济,它将有能力影响中国的战略决策。

  与此相对,中国的领导者们在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认为,战后的秩序——包括东京战犯法庭、日本的赔偿以及日本的和平宪法——都是中国控制日本战略扩张的砝码。在几十年中,双方的砝码确实都发挥了作用,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发现,它的经济杠杆已经无力阻止中国试验核武器以及对台湾发射导弹,而中国也开始发现,打历史牌反而使日本的民族主义势力更加猖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份对北京的访问使两国当时正趋于恶化的关系略显稳定,但这无助于改变两国间竞争抗衡的本质。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中日的抗衡中当然还有一个自然的缓和区,这也是亚洲以前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相互依赖的迅速发展。当日本战舰在冲绳岛追踪中国潜艇的同时,日本的贸易公司和制造商们也在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而且日中贸易现在已经连续第二年超过了日美贸易。南韩的情况也是一样,15年前两国建交之前,中韩几乎没有经济往来。同样东南亚也被纳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轨道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就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促使日本和欧洲也急忙效仿。

  事实上,该地区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由贸易区设想,从北京提出的东盟+3(日本、中国、南韩),日本提出的东盟+6(日本、中国、南韩、印度、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然后逐渐形成泛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到美国总统布希最近在新加坡提出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现在地区间贸易已经超过了亚洲与美国的贸易额——而经济一体化的势头看来还将持续。

  然而,对于这种经济一体化的势头,还有三个方面值得警惕。第一,以往并没有经验表明经济的相互依赖就能防止战争。第二,虽然亚洲地区间贸易可能超过了亚洲与美国的贸易,但是亚洲对美国和欧洲投资与资本的依赖仍然远胜于成员间的相互投资。此外,亚洲地区间贸易的终端市场仍然是美国,亚洲的生产网路是,各国的产品最后集结到中国完成装配,然后出口给沃尔玛或其他的美国商户。第三,经济间的相互依赖也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展的,而在整个亚洲地区,经济的增长往往都会带来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倾向。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在亚洲以前就存在过。日本的现代化,以及后来的凡尔赛公约曾在上海、北京、法属印度支那和北韩的一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中掀起了民族主义的思潮。而到了因特网和资讯高速化传递的时代,民族主义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亚洲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亚洲的民族主义有其独特性,因为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完整感。

  不管是中国失去的一个世纪,分裂的北韩半岛,日本战后恢复常态的努力,还是台湾争取身份的斗争,几乎这一地区的每个国家都极其看重主权的象征。国旗、边境、宪法、历史教科书——这些在亚洲都成了令人担忧的东西,像这种情况在当今本地区的其他地方或亚洲的过去都不曾出现过。

  尽管民族主义本身还不至于成为开战的理由,但迄今它已经压倒了一切的泛亚主义思想,并冲淡了经济合作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稳定因素。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速经济增长和一体化所导致的错位和不安全感也是民族主义的根源之一。地区自身经济发展中赢家和输家出现的速度比任何时候都快,这就使社会上出现了恐惧感和野心的混杂,从而也将在今后催生民族主义情绪。

  民主

  在对亚洲形势进行评估时,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民主思想的空前成功。的确,亚洲的民主目前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而且在亚洲模式下经济发展往往不能马上带来政治上的宽松和自由。然而,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的时候太平洋这边还只有两个民主国家(澳大利亚和纽西兰),但今天亚洲已经有十几个(基本上)能履行职能的民主政府。

  此外,那些在民主宪法体系上建立起来的独裁或寡头政治的国家正在向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民主发展。这种转变会带来成长的痛楚。此外,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正在苏西洛总统的领导下复兴民主制度,并重振在东盟中的核心地位。

  民主潮流对地区稳定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他们迎合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能力,这些中产阶级期望的正是更多政治自由。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亚洲的领导者也更多地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而外国投资者要求的是可预见的政府透明度、执政力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在中国,情况尤为如此。

  同时,亚洲发达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设立可预见的投资法规远比那些模糊的泛亚概念重要。虽然从表面看,“清迈倡议”是一个旨在排除美国的排外性金融组织,但从实质上来看,这是日本和其他经济更发达的国家在金融透明度和可靠度上对亚洲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的平台。

  核扩散

  在所有这些发展之上还笼罩着一片阴云,也就是宫本武藏可能会称之为“火”的第五轮:核武器相关技术的空前扩散。北韩已经获得并加工出足以生产10件核武器的钚,而且正在逐步研制向目标发射所必需的投放体系和小型化技术。南韩20年前就想走这条路,但后来被美国阻止,而对日本来说,凭藉其先进的技术水准和六个所村核计划,它完全可以在1年内拥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

  日本现在十分满足于美国的核威慑保护;这不光是因为日本国内有种谈核色变的敏感,而且拥有独立核武能力就意味着失去美国的核保护伞,最终反而会使日本更不安全。在独立核武能力的合理性得到最终验证之前,小心谨慎的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更紧地抓住美国的核威慑力,并要求华盛顿方面给予更明确的保证。

  尽管如此,核扩散的阴云仍然将使东北亚大国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化,而且还会与民族主义一起进一步影响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带来的稳定因素。不过,正像《五轮书》所说的一样,总还有“一线生机”:北韩的举动可能会使其他几方进行更多的合作,以对付这个共同的威胁。安倍晋三去年11月对中国和南韩的访问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五轮的控制

  处在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时,又该怎样去预测未来?正如棒球明星尤吉·贝拉所说的一句经典调侃之语:“预测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关于未来的预测。”尽管如此,还是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说:

  ·东亚大国之间的竞争抗衡不会停息。鉴于日本和中国目前都还不能适应协调彼此实力水准和追求目标的制衡关系,两方都在采取一些明显的平衡和防御行为,反映到整个地区,就形成了各种结盟和再结盟。

  ·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深化,但该地区在今后数十年内仍无法摆脱对外部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的严重依赖。在多个自由贸易区和合作论坛共存的情况下,区域体系建设变数将会很大,因为在成员组成和建设进程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东盟+3 以及东盟地区论坛还将继续共存。

  ·民族主义倾向不会轻易缓和,在今后20年内,泛亚精神都不可能战胜对民族身份的追求。

  ·执政力和法制对中国和印尼等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民主法则将成为日本、印度或者该地区其他一些大国所追求的地位和目标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努力推动主要以“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常规化发展,而日本则力求缩小常规差距,而不是突出差异性和亚洲价值观,今后20年该地区行为准则的设立将突出表现为一场思想观念的竞赛。

  ·今后几十年内,美国在该地区仍将保持军事和经济力量上的优势。由于存在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美国仍将是亚洲地区不可缺少的力量,不过出于国家地位的原因,美国在亚洲的朋友和盟国会要求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