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清明祭:一代伟人毛泽东 (组图)

(2007-04-16 19:30:02) 下一个
作者: 巍枫 (进入作者Blog) 发表于: 2007-04-05 20:38:57

伟人毛泽东———领袖之风采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的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希图能够籍着这组反映毛主席生平的图片,再次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创建所立下的丰功伟绩。我们坚信,毛泽东同志毕生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振兴事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灿烂的光芒!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长沙(1919年4月)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当时他是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1920年的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28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同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从此,土地革命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图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之日的合影。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1933年6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上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


毛泽东在东征时期(1936年)


1936年,毛泽东和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保安


1937年春,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战争年代 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1937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在延安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湖南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领导下举行。这次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图为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1937年5月9日在延安合影。


1938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延安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总结了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指出青年运动必须同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广大青年要投身革命,就必须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图为毛泽东在纪念大会上演讲。


从1941年开始,中共在延安及各根据地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整风问题的报告


1942年,毛泽东发起整风运动,这是他在延安给干部作报告。


抗日时期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


摄影家吴印咸在延安为毛泽东拍照(1943)


194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阐明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制定了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战和革命胜利的总路线。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七大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图为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为在全国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局面,1945年8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图为中共代表离开延安前,与专程前来迎接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中)、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合影。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四十三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飞返延安。这是他回延安后和毛泽东、朱德在一起。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3月19日起,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公然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自卫反击,经过1年的作战,歼敌11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图为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的途中与老乡一同吃饭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结束了在陕北的转战,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解放区。图为毛泽东在渡船上。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到北平,这标志着中共领导人民胜利走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


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请部分国民党起义将领和民主人士游览天坛。前排右二李明扬、右三程潜、右五张元济、右六陈明仁;后排右三李明灏、右四程星龄。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这是毛泽东同斯大林等在一起。


1950年6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1年,毛泽东和李敏一起看影集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51年国庆节接见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


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1953年)


1954年10月1日,毛泽东、彭真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颁发授予朱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


1956年早春,也就是钱学森回国两三个月后,他被邀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二次全体委员会,并被增补为委员。

2月1日,这是一个温馨和煦的春日。正在参加政协会议的钱学森收到一张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大红请柬。

当晚,钱学森应邀出席了毛泽东举办的宴会。

这是钱学森第一次与景仰已久的人民领袖畅怀交谈。

“来,来,学森同志,请到这里坐。”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热情地邀请钱学森同自己坐在一起。

毛泽东对他这个海外赤子的尊重与厚爱令钱学森异常感动。而这位一代伟人渊博的知识与谦逊的品质更使钱学森惊叹不已。


1956年,毛泽东和聂荣臻等观看空军飞行表演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农村视察


1958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全国学联主席、北大团委书记胡启立等北大团委负责人


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被诗人臧克家称之为“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谁也不曾想到,这张照片成就了一双美好姻缘——偎依在毛主席身旁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峥嵘岁月”成过去,

  故乡山河一片新,

  斗争历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这笑意深。

  ……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照诗《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被诗人称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是毛主席1959年阔别故乡——韶山32年后,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几千年来第一幸运伉俪。

   ■经典照片的前前后后

  40年前,蒋含宇还是个天真烂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

  也许是韶山的人杰地灵,也许是他们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结果,两人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告诉两人:“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学校经认真研究,指定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身为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让他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想。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主席的故乡,又是杨开慧办私塾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来韶山学校了。

  想起毛主席,两人就激动不已。

  按照辅导员的安排,他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奔回大队部准备去了。


  哪儿的花最香最艳?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不停地练习,彭淑清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

  全校700多名师生,指定他们两人给主席敬献鲜花,戴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荣耀,由于过于激动,两人一夜没睡。

  26日上午,毛主席从他的旧居向着韶山学校方向来了。

  韶山学校师生听说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蒋含宇、彭淑清怕花蔫了,一直没摘,他们打算把最艳的鲜花敬献给主席,听说毛主席来了,彭淑清放下饭碗(正在吃饭),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束。

  等主席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越来越近,眼看着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像两只雀跃的小鸟飞到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满含韶山人民爱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接过鲜花,闻着故乡的芬芳,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

  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

  站在韶山学校的大门口,凝视着自己亲手题写的校名,主席感慨道:“学校变样了。”

  主席与教师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人们簇拥着主席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从容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敬献给毛主席,帮他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

  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

  主席开怀大笑:“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

  掌声雷动,全校师生开心地笑出声来。

  毛主席的摄影秘书,我国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轻按快门,“咔嚓”—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场面被定格啦。

  很快,这幅“能听出声音”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这幅照片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照片作媒,两人喜结连理

  彭淑清、蒋含宇两个偎在毛主席身旁的“金童玉女”,暗暗下定决心更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毛主席老人家的期望,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呆在”主席的“身边”。

  后来韶山学校停办中学,两人又因学习优异被送到湘潭市一中。在湘潭市一中读书,两人同一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里,但他们你赶我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都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

  蒋含宇热心为大家服务,办事积极认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印象。彭淑清学习优秀,一个女孩子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点不服输的上进心,很让蒋含宇折服。两人一起从韶山冲出来,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加上同为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共同有着进北京的奋斗目标,两人成了难得的一对好朋友。

  1963年,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靠任何政治资本,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两人终于圆了北京求学梦。他们那一届韶山学校出来的学生,仅有几个人考取大学,两人能够凭优异学习成绩跨进北京高校的大门,应该说与那幅经典照片不无关系,是它给了他们不尽的力量去学习、去拼搏。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那个年月虽然不如现在开放、浪漫,但大学生活的自由愉快,又为两人提供了许多相聚的机会。日积月累,一种极美好的情愫,在两人心目中日渐清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5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蒋含宇、彭淑清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蒋含宇先在凌源县农村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随后被调往县教育局任干事;彭淑清被分配到锦西石油五厂,成了一名石油战线的科技新兵。

  虽然同省,可两人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由于路途遥远,只能靠鸿雁传书,诉说着相互的思念。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从学校毕业分到辽宁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才见了3次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恋了四五年时间,两人决定把恋爱情感绾个结,好好过那种牛郎织女般的相思生活。

  大喜的日子订在1971年的元月。没房、没床,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利用一个军人家属探亲的空当,借这位军人的家暂作新房。彭淑清一双新单鞋、蒋含宇一双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这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

  新婚日,由单位领导在会议室主持仪式,花生、糖果一散,彭淑清就成了蒋含宇的新娘了。

   ■苦难岁月也不给主席抹黑

  蜜月没过完,彭淑清就惦记着厂里的工作返回锦西,9月份,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力量,彭淑清不顾几个月身孕,毅然报名参加。

  如果此事成行,两个人一个辽宁,一个湖北,从此,将真的天各一方。蒋含宇单位领导想把她调到凌源县。可那儿没有石油,党培养自己上大学五年,这样岂不是让国家白白遭受损失,自己也白白搭上五年的青春?彭淑清未予答应。她单位的领导认为蒋含宇是学政治的,到哪儿都可以,可以调过来。

  荆门炼油厂的职工,一大批是部队复员战士,彭淑清是作为一部分技术骨干调来的,这儿原是一片荒野,没有厂房、没有宿舍,没有道路,甚至连买菜都要到三四里外去买,住的是芦席搭成的干打垒(上面芦席下边是黄土搭的房子)。

  彭淑清由于路上奔波,儿子早产。孩子刚满40天,彭淑清就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提着小木箱,带着母亲赶往工地报到。

  彭淑清不愿因个人生活拖单位后腿,可是来到工地,单位连芦席棚都没有了。领导给她暂时安排到招待所,单位领导很感动,但是考虑到她的情况,丈夫又不在身边,一个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就劝她:“鉴于你目前情况,干脆回湖南休产假,我们工资给您照发。”

  她与蒋含宇都曾表示,决不能辜负主席的厚望,领导的好心,被她拒绝。第二年5月份,蒋含宇才从辽宁调到荆门。

  在身边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彭淑清拖老带小,硬是撑了过来。有几次,雪花飘飞,芦席棚被寒风吹掉,开了天窗,她和母亲自己动手将房修好。这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彭淑清从没感到过苦,诉说过累。在他们心里,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后来九江要建炼油厂(今日的九江石化总厂),他们又服从需要来到九江。

   ■举案齐眉,一个美满幸福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两人的老家都在湖南农村,双方父母亲都健在。早些年,工资不多,他们每月总要从紧巴的生活中抽出些钱寄给家里,后来,他们又常常把双亲接来住一段日子。

  有着在毛主席身边“金童玉女”的荣耀,蒋含宇和彭淑清却从不张扬,从不以此作为资本,去谋取个人私利。毛主席与他们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们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张照片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人们才知道,这对“金童玉女”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蒋含宇在九江炼油厂先后担任教育科干事、副科长,该厂成立教育中心,被任命为主任。他一边工作,一边潜心职工教育研究,他和同事合作编著的《职工教育常用词典》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优秀成果奖;与他人合作编写的《思想修养》一书被江西省电大指定为必修教材。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被授予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新时期职工教育优秀管理者称号。1991年调任石化总??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评为省、市、石化系统优秀论文;1997年他又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总厂党委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工作得到广大职工干部一致肯定。

  彭淑清是位技术人才,她的工作成绩不逊于丈夫。作为石化总厂设计部一名高工,多年来潜心钻研,除完成该厂设备设计、改造等大量工作外,还担任几位大学毕业生的导师,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尽心尽责。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广东顺德市邮电局从事计算机通讯工作;女儿中学毕业后在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任打字员,两个孩子都努力进取,蒋含宇夫妻都十分满意。

  爸爸在厂里也是个权力不小的官,尽管做事公正廉洁,女儿还要经常提醒爸爸:“咱可不要做违法的事啊!”

  在这个幸福的家里,蒋含宇、彭淑清夫妻俩有个默契的分工。妻子彭淑清对蒋含宇说:“你学政治,从政,你就往外多跑点;我搞技术,多负责家里。”蒋含宇由于工作关系,整日忙得没个礼拜天,妻子理解,把个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连做饭、干家务都不让他插手。他们家被厂里评为“五好家庭”,夫妻俩举案齐眉,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第一伉俪与他们的媒人情结

  作为摄影家侯波来说,数十年过去了,极想知道,她作品中的人物如今怎么样了。1992年,当她知道她在韶山拍摄的那张经典作品中的两个主人翁,如今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她很希望能再次见到照片中的两个孩子。经过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蒋含宇、彭淑清的确切地址。实际上蒋含宇、彭淑清多年来也在打听,她这位红娘的下落。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都长这么大了”,侯波把他让进屋里,感慨道。弹指间33年过去了,在她心目中,他们总还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侯波高兴得合不拢嘴。

  蒋含宇落座后,她忙不迭地问这问那,语重心长地告诉蒋含宇:“你们一定要给毛主席争气,你们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少年儿童”。

  蒋含宇要走了,她拿出丝巾、被面及1959年他们夫妇和毛主席的合影,作为一个红娘捎给“小彭”和他们家的礼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桩美好姻缘,侯波从心眼里高兴。

  自此,他们一去北京必看望这位红娘。

  蒋含宇、彭淑清应该有两个媒人,一个是摄影家侯波,另一个则是毛主席了。从有了那段与主席合影的光荣历史,蒋含宇夫妇一心痴迷上有关毛主席的书籍、画册、字画的收集,凡是与毛泽东主席有关的,他们都一一买回珍藏。目前他们已收集到全国各界名流包括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儿媳韶华、孙儿毛新宇给他们的题字题诗。许多人称赞他们的千年良缘,摄影家吕厚民送他们一幅条幅,题为:“幸福时刻,结成良缘”;重庆书法家杨昌永称他们为:“春秋数度,蒋彭喜结连理,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第一对幸运伉俪”。

  一幅经典照片,演绎一曲人间幸福良缘,千古难觅


1959年,毛泽东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1962年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毛泽东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一起(1962年)


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1964年,毛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会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


1964年,毛泽东畅游长江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1966年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会,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接见首都红卫兵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又称十年浩劫.这场浩劫无可否认给中国及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此中国进入一个动乱的时期.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毛泽东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


1974年底,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住院,邓小平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

1974年底,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亲切握手


1975年2月,毛泽东会见第二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毛泽东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4月,又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毛泽东和华国锋在一起(1976年)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首都各界和全国各地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向毛泽东遗体告别。


主席逝世后,对整个世界......



































世界对毛泽东的评议
  
  斯大林耐心地听完对毛泽东解释的翻译,略加思索后小声说道:“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 ——转引自前苏联汉学家费德林的文章

中国将来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 ——斯大林转引自师哲回忆文章

(毛泽东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动典范,他为争取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金日成

毛并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是全民族的代表,是人民和时代的化身。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这是一位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他的著作反映了经典的普遍真理。他能够把明确性、逻辑性和普通常识结合在一起。 在我面前的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 ——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
如果要说到某一个人,他解放了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当时有五亿多人,这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至于你问我对他有什么印象,我说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 他的分析(指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是正确的。发达国家自然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如此珍视你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视毛主席、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和其他的同事给予我们的帮助,因为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并且依然是,但却给了我们那么多帮助。因为中国的领导毛泽东知道我国需要帮助,在我们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极大的援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极大的财富,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把所拥有的奉献出来与我们分享。 ——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

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 ——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芳

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等人要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美国学者 迈克尔·H·哈特

他作为革命领袖,对于中国的前途如同列宁对苏联所具有的类似历史意义。 ——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赫尔穆特·施密特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国防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

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法国前总理富尔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毛泽东通过他一生的伟大教导,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遗产。 ——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

毛的一生,也许超过所有其他人,已经使全世界的穷人产生了强烈的和日益增长的革命要求。他发动了全球性的斗争。 ——尼克松之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

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

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

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O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表面上看来,他非常温和豪放,然而其中贯穿着激烈的解放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敏锐高深的智慧。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举世无双的巨人吧。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

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将永世长存。 ——澳大利亚前总理高夫·惠特拉姆

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 他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

几乎像毛泽东本人支配着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样,毛泽东的幽灵也还支配着新时代的政治意识。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抵抗力。 毛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 他是灵活的,愿意变革和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个转折点上。他等待着那个最低点,然后在车轮向上转动时采取行动,不太早,也不太晚。他跟着历史来引导历史。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

他说,“什么是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只存在于人民没有觉悟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人民的觉悟,不是炸药,也不是油田或原子弹,而是掌握它的人。” 我说,“还有原子弹哩!” 毛说,他怀疑原子弹是否还有可能再次被用于战争。“它在广岛的大爆中毁灭了自己。” —— 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我很佩服《论持久战》。 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特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日本的军队是速决战,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战,结果,日本被中国的持久战打败了。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

我看到,疾病正在消耗他的体力,他的生活绝对简朴。 ——前西德基社盟主席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

(我们)是在他的书房里会见的。那是一间陈设简朴的房间,周围摆满了书和他伏案批阅的文件。 我之所以提到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毫无疑问,亿万中国人感到,他同他们过着同样的日常生活。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

毛的棕色皮鞋已经需要擦抽了,一双纱袜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毛的家和其他高级官员的家庭够不上台湾有人批评他们的“铺张浪费。”他的“享受”大致相当于长岛一个事业顺利的保险公司推销员在较好的牧场式平房里享受到的东西。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是幻觉还是梦境?日出雾散,是梦还是醒?”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

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却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是一样。另外,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并不体现一种哲学思想。他们只是解决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军事等等。法国人却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这正是我们对政治的认识。我们在1789年进行的大革命,正是为了一种哲学思想。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

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这是毛泽东的后继者们评价不高的一个时期),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 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毛泽东的著作不仅是中国的遗产,而且是全世界的遗产。 ———毛里求斯总理

我们能搞成功就得益于《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 ——一位发展中国家总统 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 ———美国总统福特

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法国总统德斯坦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遗产
  
    莫里斯·迈斯纳
  
    新的政府普遍喜欢把其经济问题归咎于前任的失误。因此,1976年下半年当华国锋开始其短促的任期时,就有传言谓:由于“四人帮”的阴谋破坏,中国经济“正处在崩溃的边缘”。据称,正是因为新政权的及时制止,中国经济才得以免于崩溃。
  
    1978年10月当邓小平及其同盟者取得政治领导权时,以往的经济错误大部分被归溯到毛泽东时代,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添上了华国锋的错误,却不曾提到,邓小平正是后来被取消的华国锋“十年规划”的原初作者。随着时光流转,邓小平时代的政治圈中的经济学家们为过往的毛泽东时代描绘出的图景越来越黑暗。这样一种说法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成为定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只有过两次相当短的经济发展的进步时期--1953年至1957年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尽管也不无失误,然而在当时那个时代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为那些目前正在当政的人们当时曾是苏联模式的倡导者),和六十年代早期的刘少奇路线时期;除此之外的毛泽东时代则几乎乏善可陈。
  
    因此,许多那些曾经被毛泽东严厉批评过或者忽视过的人们便对这位前主席的幽灵开展了报复,他们把中国的大部分经济问题归结为极左的“主观主义”,“乌托帮思想”以及“平均主义”。毛泽东以后的批评家们指摘道,毛泽东主义者们没能遵从“客观经济规律”,而这些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现在正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下清楚地展现。然而,即使是按照邓小平时代的官方经济学家们编制的统计表展示的事实来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图景的真实情况也没有他们所描绘的那样黑暗。尽管新政权从毛泽东时代所继承来的经济问题是非常真实的--而且其规模之大也令人惊愕。
  
    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物质成就闭口不谈,也许是对早些年从北京传播出的言过其实(而且经常带虚假成份)的宣传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这些宣传却常常被外国的评论家们所重复。许多外国人,一度曾热切地相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成就,现在却倾向于对它作最糟的评价,似乎以此来弥补他们早先的轻信。这种倾向与现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普遍对市场的魔力赞不绝口,而对中央规划的效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当前的中国领导人们更关注于他们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和成就而不是过去毛泽东时代的成就,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学者们未能提出一个更全面些的总的估计这一点就有些不好理解了;他们的遗漏促成了一种普遍的印象,即:毛泽东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停滞的时代。现在惯常的说法是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在贫困的条件下徒劳地寻找一个社会主义精神乌托邦、使发展服从于意识形态纯洁之需要的人。言外之意就是,“务实”的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发现了现代化的好处的领导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泽东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十五分之一。然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在毛泽东当政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十二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九十倍(1949年以前中国重工业特别匮乏)。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当然,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劳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构成。尽管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依然是紧紧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止,城市无产阶级的人数却已从1952年的三百万上升到了一千八百万。此外,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跃进”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成功之一--把两千八百万农民(当时农村总劳动力约达三亿)变成了农村工厂的工人,尽管许多工厂的工作技术水平简单而原始。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尽管这个基础很粗糙。正是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毛泽东时代远非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仍能够给人一种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极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援。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与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了经济上额外的不利与艰苦,但是它也使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纪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而缄口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邓小平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
  
    尽管毛泽东思想强调农业,称颂农民的创造性,但在毛泽东的时代,农业发展却远非如工业成就那么可观。1957年以后,食品生产仅与人口增长同步,当时人口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使得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1975年人均粮食总产量几乎与1957年农业集体化之初时一样。在毛泽东时代的二十年里,农村生活水平实际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而且是在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之上增长的。1952年至1975年间,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十倍的同时,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了两倍,甚至那也是通过大量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而取得的。此外,尽管毛泽东不断提倡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异还是加大了。
  
    然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业也绝非如今被描绘的那样惨不可言。维克多*8226;李皮特曾指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1868年至1912年日本明治年间--备受称赞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至七十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为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间日本工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也只有1.7%。一个经常作的比较,就是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的中国农业经济与印度之比较,这个比较至今依然不失其真实,只不过远远没有在过去一个时期内那么符合政治时尚了。正如马克*8226;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情。经常有人指出,对于收入与消费的常规性测度并不能充分表明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教育、保健、卫生以及老人与贫困者的福利措施等这样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面的公共消费,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以用标准的经济测度来数量化的。在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在大多数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要强。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基??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衣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城市工人们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65岁。



毛泽东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情感都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在他逝世的当天,联合国就降下了半旗致哀,速度之快,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当年9月9日至18日,123个国家的政 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169件唁电,105个国家的首脑、政府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我使馆吊唁,53个国家下降半旗,举国致哀,其中一些国家的哀期长达10天。毛泽东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给了毛泽东极高的评价和礼遇。 在日本,首相、藏相、外相,参、众两院议长,各在野党领袖和大批国会议员及友好人士共1700多人、群众1万多人到我使馆 吊唁。东京举行了追悼大会。18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追悼大会的同时,大批工人、农民、学生,在车间、农村、学校同时肃立致哀。神户、横槟、千叶、扎幌、京都、大阪、爱知、长崎、福冈、宫城等大城市也都举行了追悼大会。许多工人在自己的住处挂起了毛主席遗像,并纷纷走上街头散发悼念毛主席的传单。有这样一位日本朋友,从1966年起,10年如一日地收听北京广播。每年5月他到家乡采 茶,特制好后,就寄往北京献给毛主席。当他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 副首相福田纠夫说:“无论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藏相大平正芳说:“毛主席是一位胸怀宽广如海洋的大人物,对今后的中国人以及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坦率地说,是难以估量的。”日本记者同盟发表声明说:“毛泽东主席为人类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是永久的。” 在朝鲜,金日成总书记和其他党政领导人10日亲到我使馆吊唁。党中央、共和国中央和政府联合决定,从9月10日至18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所有单位和居民家庭下降半旗致哀 。在北京举行追悼大会时,全国除不能中断工作者,全部就地肃立默哀3分钟。 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各界人士以及1万多民众前往我大使馆吊唁,到9月18日最后一天,尽管下着大雨,前来的人群仍连绵不断,其中许多人是乘汽车甚至飞机从外地赶来的,很多人一见到毛主席遗像就失声痛哭起来-------。总统马科斯 说:“毛主席是人类的领袖,历史的推动者。”作家巴洛西亚说:“世界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地说他留下比毛更大的业绩。”《印度尼西亚观察家报》发表社论说:“这位可敬的巨人将作为中国的救星而名留史册”。 在斯里兰卡,政府决定10──18日全国下半旗,18日为全国哀悼日。首都1500人举行追悼大会,甘服拉、贾夫纳等8个城市也分别举行了追悼会。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说:“毛主 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人类进步事业所作的巨大而不朽的贡献不仅将为中国,而且将为全世界的世世代代所铭记。” 在巴基斯坦全国举哀7天。首都举行追悼大会,由参议长主持。在拉瓦尔品第、拉合尔、卡拉奇、白 沙瓦等大城市也分别举行了追悼会。拉合尔市8000名群众抬着毛主席遗像举行了游行。总理布托发表声明说:“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只能产生一位。”“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是震动世界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不再升起。” 在埃及,全国致哀7天,中国大使馆前哀声如潮排成长龙的 吊唁队伍中,叹息声、哭泣声和哀乐声交织着------。一位妇女写道:“毛泽东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他们祖国恢复了尊严,使这个国家成了贯彻全人类为之奋斗的原则的典范。”着名教授卡德尔写道:“这是整个世界的巨大损失,特别是我们渴望进步和正义的被压迫人民的巨大损失。” 在坦桑尼亚,全国致哀9天。18日 ,首都1万名青年举行致哀游行,在北部塔玻拉市2万5千人举行了游行,1万多名桑给巴尔男女青年在桑岛举行了游行,在多多马、坦葛等15个市和专区也都举行了悼念活动。在我使馆,一支来自达罗斯萨拉姆大学的400人队伍,集体在毛主席 像前宣读唁电,还没有读完,师生员工已是哭声一片------。 在塞内加尔,桑戈尔总统和迪乌夫总理亲自到我使馆吊唁。桑戈尔总统发表谈话说:“我不是共产党人------,我认为,在政治上,两千多年来,列宁和毛泽东是最伟大的革命家。” 在塞拉得昂,全国哀悼10天。 在刚果,国家最高领导机构决定,今后每年都要在9月9日由国家举行纪念毛泽东活动。 阿根廷的努涅斯教授说:“我们失去了我们的精神之父和伟大领袖。”
  
  博茨瓦纳总统说:“他在活着的时候代表了世界上所有被压迫人民的最大希望。” 限于篇幅,在这里,我们实在不能把更多国家的领导人、政治家、学者、青年和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所表达的深刻认识和无限热爱的情景一一介绍了,但是,仅从我们所谈到的这些,难道不就足以看出,横行于今日之中国的那些以刻骨的仇恨从事着反毛、反共、反社会主义活动的反动官僚和无耻文人们是多么地浅薄和愚蠢吗! 最后,我们应该提到,1999年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组织了一个24人的小组,“听取了数十名专家的意见,开出了一个列有数百个事件和人物的名单。经过几个月热烈的会议讨论,终于定出了”从1001年到2000年一千年间的“100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人类1000年》的精美画册 。十分惹人注意的是书中所列的100位人物中,既没有“二战英雄”罗斯福、邱吉 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然而却给了毛泽东以双倍的称颂──他既置身于100位人物之中,他所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成为100个事件之一。这种双入选的现象在这本画册里是不多见的。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100位 人物中唯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着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伟大的美国人民,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世界各国人民,让我们牢牢记住毛泽东的这个伟大的教导吧,反抗是推翻压迫的唯一出路,惟有反抗,才能获得解放!



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


主席著作在美国


所有图片上传完毕!

但愿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茫!光照千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