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中,台灣正自國際版圖消失?!
(2007-04-09 18:48:33)
下一个
(●作者李武忠,北縣人,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李武忠特區)
2007/04/05 00:23
李武忠
正當「去蔣」「正名」「制憲」邉釉趪鴥热缁鹑巛钡恼归_之際,消息傳出我國參加世貿組織(WTO)在日內瓦召開漁業補貼問題國際研討會時,入會名稱全數被改為「中國.台灣省」,雖經我方代表團官員多次抗議無效,最後仍未更正名稱,事後亦未見我國政府提出積極作為,導正國際視聽,難怪有親綠學者為此對執政黨色厲內荏的作法提出質疑。
的確,這對台灣未來想繼續在國際場合發聲絕對是一個警訊,考慮到以台灣名稱加入國際組織短期內仍無法實現的現實,面對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政府如果再不用心維護台灣僅剩少數幾個還能用國家名義參與的國際正式組織的話,以中國今日之強勢,臺灣恐將被「地方」化,只可惜這樣重要的議題在台灣卻遠不及八卦新聞來的受媒體關注!
台灣外交處境艱難非源於今日,過去台灣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在美國老大哥暗助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出錢又出力,因而贏得國際的認同,讓台灣能站穩腳步,持續發展,期間中國雖然一再打壓,但台灣仍然享有極大的國際生存與發展空間。直到中國放棄長期封閉的鎖國政策,對外開放,允許外資與技術進入並適度放寬私有財產制,終於讓中國成為21世紀初最令人注目的國家,也逐漸成為全球投資家心目中的樂園,初步估計2001-2005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達2740.8億美元,今年引進外資金額雖有下降,但是世界貿促會仍然預估2006年到2008年中國仍將是最有投資吸引力的國家。中國從世界崛起後,挾其「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實力,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爭相示好的對象,而中國在經濟成長後也仿效台灣過去作法積極透過經濟援助與國際影響力,企圖全面孤立台灣並將台灣問題內部化。面對敵手的強大實力,台灣在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卻又遭遇國際戰略情勢大幅轉變的情況下,要想繼續生存發展就必須要有新的思維與作法。
畢竟國際間講求的是實力原則,以台灣能順利參與多項國際漁業組織為例,由於台灣的遠洋漁業排名高居全球第六位,擁有世界排名第一的鮪漁船隊及排名第三之魷漁業,實力相當堅強,很多漁業國際組織(如北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護委員會(ICCAT)、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等),都發覺台灣無論是捕撈技術、船隊規模、捕獲量等,均佔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把台灣的漁業納入國際組織,要推動責任制漁業、資源養護等管理規範很難有實際的成效,因此樂於讓台灣加入(如);反觀中國遠洋漁業的規模與影響力則遠不及於台灣,受重視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此情況近來已起微妙變化)。日本及鮪魚國際性或區域性管理機構雖然嚴厲指責台灣以FOC(權宜船籍)漁船逃避國際鮪魚資源管理規定,但因為台灣是日本國內鮪魚主要供應者,基於消費者需求考量仍然不得不把台灣的鮪魚業視為重要的漁業夥伴。最近歐盟支持台灣進入「印度洋鮪魚委員會(IOTC)」也是基於同樣的思維,因而讓台灣在外交困境中找到一條竅門。
面對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叢林法則,即使體型小如螞蟻透過團隊合作仍能生生不息。同樣的面對中國的崛起與威脅,台灣事實上已難與其作軍事、金錢外交競賽,但也不能一廂情願的期盼對方的善意回應,畢竟唯有一戰的決心與實力才能止戰,才能帶來和平的曙光,因此如何透過各行各業優越表現,協助台灣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並讓台灣產品筘緊全球民生需求,讓台灣成為國際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台灣安全才有更多的保障,這應該才是保臺的良方,至於義和團式的作為只會給台灣帶來災難,全民應群起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