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馬英九「由下而上」的領導風格

(2007-02-03 20:48:50) 下一个
在民主政治裡,一般的泛泛之輩都是順從「由下而上」的民主機制,而少數才氣縱橫的政治家則採取「由上而下」的領導風格。

由下而上,比較單純,只要你形象不錯、左右逢源,就能獲得選票支持、脫穎而出;由上而下,則必須努力說服選民,接受你的理念,讓你領導。在台灣的現代民主進程當中,從「黨外」到民進黨,走的是「由上而下」的路數,而且屢敗屢戰,終於執政;可惜,她提名了票房明星陳水扁,也終於迅速把政權搞爛(但卻奇蹟式地沒有迅速搞垮,2008她還有機會)。

今天,宋楚瑜在臨別之前本來打算來一場「連宋王馬會」,當作形式上的「結盟宣示」。結果,馬英九還是缺席。

馬英九為何缺席?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先前「馬宋會」的內容拿到黨內覆議,落個滿頭包,這回,無論如何他都要「由下而上」,先讓黨內同意,他才肯對外說話。

亦即:馬英九對外的發言與承諾,在黨內是不算數的。這一點,連戰也是一樣,否則,國親早已聯盟、甚至早已合併。

「個人對外說話不算數」,從「民主」的觀點來說,或許合理,然而,若從領袖氣質的要件來看,就很差勁。況且,黨主席已經經過選舉、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授權委託,應該具有充分揮灑的空間而無須事事「由下而上」來做決策。一個夠格的領袖--無論是否民選--碰上類似政黨聯盟這種重大的議題,應該能夠事先評判情勢,拿定主見,然後勇往直前、強行貫徹。倘若無法貫徹,則「鞠躬下台」是他唯一的出路--這種例子,在日本不乏先例,而法國在二戰後戴高樂的表現就是這樣。

戴高樂,這位將法國從亡國邊緣拯救回來的民族英雄,戰後面臨共和憲政重整的局勢,他的理念不被多數接受,因此憤而辭職下台。十二年後,法國內外交困,大家又把他請回來領導,他說了一句話:「這回,要聽我的了!」

可惜,我們看不到這種領袖氣質。我們只有在幾天前的一剎那間聽到張昭雄說:「你們要我接棒領導親民黨,可以,但是你們要聽我的!」奇人哉!張昭雄!

宋楚瑜在訪問大陸的時候也說過一句話:A leader is to lead, not to follow the followers.這種概念,其實很難實現,不過,會說總比不懂還好!

http://bloguide.ettoday.com/xuser/textview.php?file=000004294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