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藍軍路遙知馬力

(2007-02-03 20:48:42) 下一个
2006.12.11  中國時報
藍軍路遙知馬力
陳朝建

選舉結果揭曉,儘管北高政黨板塊維持不變,但民進黨的謝長廷在台北市拿下四成選票,遠超過民調估計,算是雖敗猶榮。相形之下,國民黨在高雄市並沒有辦法擊敗飽受貪腐弊案纏身的民進黨,這則是嚴重的警訊。

又如將此役視為二○○八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則此次陳菊的當選,除其自身條件外,另須歸功於謝長廷在港都市長任內的績效表現,以及近期前主席林義雄的力挺到底。其中,對謝而言,他將再度取得與閣揆蘇貞昌或是其他天王競逐代表綠軍參選二○○八的機會,其在黨內的政治份量甚至將在阿扁總統之上。

反過來說,藍軍的國民黨此役之後則出現了路遙知「馬」力的問題。也就是說,即將卸任市長職務的馬英九主席,於其邁向二○○八的總統之途上,已有如下的課題必須處理:

首先,儘管國民黨保住了台北市市長寶座,甚至也差點在高雄市翻盤成功,然台北市的部分,單就傳統既有的選民結構來說,僅能算是小勝(儘管形式上還是大勝十七萬票),甚至就是「輸」(相對而言,國民黨算是輸的),因為此次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得票率比起上屆已是攀升不少。就此而言,不少國民黨籍政治精英就會開始對馬主席的選舉操盤能力,或是其特別費風暴的影響出現若干質疑,進而減損馬領導能力的正當性,甚至所謂「連王配」取代「馬X配」的想法也會不斷浮現。

其次,自十二月二十日以後,以迄二○○八年總統大選為止,馬將成為國民黨的陽春黨主席,其若少了市長職務,不僅行政資源會變少,即連媒體光環的照護也會削弱許多;加諸馬的市府團隊又必須部分重新安排至國民黨中央黨部,在整個過程中,就容易產生黨部內新舊團隊的爭鬥。質言之,欠缺行政資源的挹注後,馬的領導威望會略為下降,畢竟資源多寡也將決定影響力或政治權力的大小。

與此同時,日後作為陽春黨主席的馬英九還必須面對黨產後續處理的相關問題(如黨工薪資的按時發放、黨工資遣費與退休金的給予,與民進黨追討黨產的死纏濫打等),尤其是此役慘敗的親民黨如也明確轉向支持民進黨、台聯黨的主張,共同加入清算國民黨黨產行列的話,屆時國民黨也會面臨「崩盤效應」的黨內風暴。

不僅如此,馬的第四項難題則在於明年底泛藍軍的立委提名問題,在國會席次、選舉制度改變的憲法結構下,如果國民黨內立委提名又「喬」不攏的話,不僅容易引起現任黨籍立委的反彈或是其他政治新秀的不滿。尤其是,無論親民黨籍立委是否回流至國民黨,「僧多粥少」的選區安排在泛藍軍內部,也絕對不容易妥善處理,屆時馬的黨主席地位與聲望也將再度面臨嚴峻的挑戰。

除此之外,藍軍重要的地方霸侯也在不斷竄起之中,例如此役郝龍斌成為新任台北市長後,將與現任桃園縣長朱立倫、台北縣長周錫瑋等百里侯爭取「後馬英九時代」的桂冠,也是就二○一二或是二○一六的藍軍代表權。然而這些地方霸侯勢力的不可駕馭性,未必都可以轉換為馬的助力。

坦白說,如果馬主席擬克服上開難題的威脅,那麼日後馬所率領的國民黨就不該處處抵制綠軍的政策或法案了,因為昔日以來藍軍「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的結果,或許已造成中間選民(尤其是溇G選民)的反感,這在此次北高市長選舉開票結果裡頭已經可以看出些端倪。除此之外,「尊連拉王」將是馬主席在藍軍內部不得不的政治選擇,否則的話,他將無法單獨擺平藍軍內部的各項難題。(作者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