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南北雙城 一邊一國

(2007-02-03 20:48:42) 下一个
2006.12.10  中國時報
南北雙城 一邊一國
吳玉山(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

北高市長和市議員的選舉在昨天舉行,結果在台北市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獲得百分之五十四的選票順利當選,一如大多數人的預期;而在高雄市,民進黨提名的陳菊以一一一四票擊敗了一度被看好的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北藍南綠,雙方仍是各有一片天。

這次選舉是在對國民黨有利的情況下展開的,也可以看做是去年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後續。在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由於施政的成績有限、同時從高捷案開始其原有的清廉形象也大受打擊,並從今年開始不斷出現第一家庭的貪腐傳聞,終至於總統女婿和夫人相繼成為被告,而總統本人也僅以憲法的刑事豁免權倖免。於是不論南北,民進黨的支持率都跌到谷底,而相反地,國民黨卻獲得許多不滿民進黨選民的支持,一時之間,國民黨大有拿下北高兩市市長的氣勢。

果能如此,則不但鞏固了台北市,更在南部民進黨僅有的政治地盤中心開出一個藍色的缺口,對於民進黨的影響將不言可喻。這將代表民進黨不但在北部和中部失去了選民的支持,在南部也出現了潰堤的現象。此一政治浪潮勢必會劇烈地衝擊到民進黨的內部生態、以及明後年的國會與總統選舉。

然而接下來的情勢卻在北高出現了不同的發展。民進黨的貪腐形象確實對台北市長的選舉產生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中間選民而言,結果是雖然有馬英九的特支費風波,選民還是青睞看起來帶股憨勁的郝龍斌,讓他民調一路領先,衝到高票當選,而沒有受到其他藍營候選人分票的影響。然而,高雄選民對於政治局勢卻有不同的看法。陳菊雖然是在劇烈的派系爭執中很勉強地出線,又和前市長謝長廷在提名時有所齟齬,但是一旦確認了候選人的地位後,立刻開始召喚出綠色選民的支持,而使得南北兩市分途發展。在台北藍營是開高走高,在高雄卻是綠軍從走嵺硈t地追平藍軍。

南北的對比是令人咋舌的。紅衫軍在台北圍城何等壯觀,到了南部卻受到天壤不同的待遇。北台灣的選民對於第一家庭的貪腐深惡痛絕,南部的鄉親卻難以忍受各種對於台灣之子的攻擊撻伐。馬英九的特支費風波在台北被認為無法和陳總統的特支費相提並論,在南部卻讓民眾找到了持續支持民進黨的心理支撐。總之,同樣的政治訊息,在南北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反應。當然台北照樣有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而高雄也有苦思變天者,然而,台灣的南北顯然有不同的政治主軸在咦髦??@才會讓民進黨在極端不利的情況失去台北、卻保有高雄。南北雙城、看來真是「一邊一國」。

有人或許會將選舉的結果歸諸候選人的個人因素,而不認為反映了所屬政黨的政治支持。然而郝龍斌加入國民黨不久、又曾在民進黨內閣中為官,同時還受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蝕藍軍票源,條件並非全然有利。相形之下,謝長廷是民進黨的天王級人物、曾任行政院長、選舉經驗嫻熟,並且深諳以宋制郝的分裂藍營之道,是民進黨選台北市長的不二人選。郝的個人條件並不比謝優秀。

在高雄市方面,黃俊英在上次僅略輸謝長廷三個百分點、是國民黨長期培養的在地政治領袖,又沒有其他泛藍的候選人來侵蝕其選票,條件一點不差。而陳菊在高雄綠營慘烈的派系殺伐中出線,又因為曾任社會局長受到高雄捷弑装傅臓窟B,其初始條件絕不比黃俊英有利。結果郝勝謝而黃敗於陳,這其中所反映的,絕對是比候選人本身更為重要的結構性因素,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北藍南綠」。

北藍南綠的政治局面在一九九○年代開始出現,而後被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結果所驗證與強化。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更正確一點來說是北可藍可綠、而南則一旦變綠則一綠到底。任何人只要略微瀏覽台灣地方首長選舉的歷史,便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

在一九九七年的縣市長選舉當中,國民黨大敗,不論南北都落入綠營之手,國民黨僅能保有中部若干農業縣分,以及東部與離島,所以南北都是由藍轉綠。四年之後北台灣變天,除台北縣外悉歸藍營,綠軍仍保有中部與南部。再過四年,綠營又敗,台北縣、宜蘭縣與中部縣分也失守,可是南部仍然是綠旗招展。不但地方選舉如此,在總統和國會選舉上,南北也是截然不同,中部則剛好居於其中。總結地來說,南部的綠化是徹底的,而北部由於藍的意識型態選民較為有限,因此會隨著現任首長的表現而可能翻轉政治顏色。

這次的北高市長選舉又再一次突顯出台灣南北的差距。總結來說,北部的選民大部分對於民進黨執政已經失去信心和耐心,而南部的多數選民卻始終願意為了本土認同給民進黨一個機會、而對國民黨始終深具戒心。是這種深層的心理因素決定了南北的政治差異,此次的北高選舉只是再一次地將其彰顯出來。當然,這只是眾數取向,未必符合每一位選民的心態。

然而正因為這是眾數取向,因此在單人選區的行政首長選舉當中特別容易看出來。在即將於明年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當中,由於有三分之二的席次是採取單選區制,也就是每一個選區只選出一席,因此在選制結構上和地方首長的選舉類似,容易凸顯眾數取向。在南北一邊一國的情況之下,幾乎一定會更加重雙方政治顏色的差距。這自然不是可喜的現象,對於雙邊「顏色不對」的少數選民而言,更不是愉快的情境。由於南部的認同氣

氛更濃,這裡的藍營支持者將會面對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

如果此一基本的政治版圖不變,則民進黨和其他以本土與台獨為號召的政黨永遠有一個穩固的權力地盤可以倚靠。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就優點而言,強調認同的支持者不會計較你的執政表現,因此只要堅守意識型態立場,便可以獲得牢固不變的鐵票。然而太過意識型態的政策會嚇跑中間選民,因此對大局尚未必有利。如果意識型態政策會影響到施政表現的話,則守住深綠的政治代價就更大了。

在另一方面藍軍的意識型態選民數目較少,因此先天上只能以表現爭取選票。表現不容易控制、同時選民對表現的評價也隨時可變,因此藍軍的政治人物在單一選區的政治競爭當中較為缺乏鐵票,容易出局。但是由於求表現的先天壓力巨大,反而有可能促使其加強表現。在台灣的政治競爭當中,藍與綠各有其條件與限制,這是基本的結構。至於如何回應此一基本結構,在未來的政治競爭中求取勝利,就有賴政治人物的智慧與努力了。

總之,台灣的南北政治差距格局已經成形,此次北高地方選舉只是再一次突顯出此一底層的結構。藍軍至此可以認識到攻擊執政黨貪腐與施政不力撼動不了南部人對綠營的深切認同,而綠軍也不要想用本土意識來左右好挑剔執政者的北部人。這樣的圖像描繪雖然較為簡化,卻相當程度地抓住了台灣南北不同的政治性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