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不該用道德標準看待政治人物

(2007-02-03 20:48:31) 下一个
(●作者琮愷,桃園人,男,研究所學生,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簡介上強調:愛台灣不是口號要呼籲更多青年站出來。●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不該用道德標準看待政治人物
2006/11/22 00:33
琮愷

過去,宋明理學興起,士大夫重新歸納了中國人的行為標準,也嚴格訂定政治人物應該有的標準。從「宋明理學」,其中,「道學」之名出現最早,意指「研究聖人之道的學問」,北宋時期泛指周敦頤、張載與二程(程顥、程頤)的學說,而南宋時期則專指二程與朱熹的學說,尚不包括陸九淵的心學與其他儒者的學說。「理學」之名起於南宋時期,意指「研究義理心性的學問」。及至明代,則專指宋代以來所形成的學術體系,包括周、張、程、朱的「道學」與陸、王陽明的「心學」。

這些都強調作為皇帝領袖該有的特質。這些學說也奠定了朱元璋之後的「八股取士」的概念,繼然伊格之君乃至世大風都用道德教育還做為統治國家的基礎,這無疑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

台灣以及中國所受到的士大夫觀念影響都源自於這些學說,但明末清初顧炎武著日知錄以及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都是要打破宋明理學中,皇帝是聖人皇帝代表一切的想法,這是中國思想的先進,政治應該回歸到現實的成面,而不應該一切訴諸於道德,這是宋明理學帶給後代的影響,因為一但道德化就是泛政治化,空談成為政治近的障礙,因為台灣人長期受到國民黨的統治,而蔣介石又受到王陽明的影響,所以對政治訴諸道德,但這種迂腐的想法是台灣政治進步的障礙。

從二二八抗爭的年代到白色恐怖以及美麗島事件,政府都將徵取民主法治的人士視為叛亂這無疑與宋明學者的觀點相呼應,但是,政治一切訴諸道德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再中國,宋朝以前唐太宗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以及弟弟這些都是道德最嚴厲的譴責但是一但這些有能力的人奪取政權卻被讀書人寫成盛世。道德對於現在政黨政治根本就沒有用。因為,人民關心的士治理國家的能力,就像阿扁執政大家覺得不滿意,馬英九當市長老舊市場的改建失敗等等這些才是人民所該關心的,就像一個市長或總統被制度的高道德所害,這才是人民做大的悲哀。

現代的政治講求超作以及現實面,當你訴諸道德且無限上綱結果就像馬英九一樣,無論你怎麼解釋都會受質疑,因為你對總統還沒解釋國務機要以前你是怎麼說人民觀感道德的,現在馬英九受到的待遇只不過過是阿扁承受不到十倍,當台灣人民以及媒體高舉道德大旗時,看看自己,你用道德還做為毀滅的工具,這就是台灣現在不切實際的政治情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