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更要看未來
(2007-02-03 20:48:09)
下一个
2006.11.14 中國時報
國家領導更要看未來
黃榮村
政黨輪替本身給很多人帶來希望,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的最大機會,可望切斷數十年來盤根錯結的腐敗關係,引進活水般的建制,也是民進黨人在台灣史上無可取代的功勞。但是它馬上面對了前四年「無能」論述的攻擊,以及後兩年半規模更大的「傲慢與腐敗」爭議。前者論事,不難做政策辯護;後者論人,難有完整可信的論述與回應。日子一天天過去,台灣一步步沈淪,當我們還在打泥巴戰時,驀然回首,全球戰略佈局已悄然成形。
在我負責九二一重建期間,陳總統每個月至少到災區一次,那時的他對災區民眾的受苦感同身受,想的無非是趕快恢復舊觀,是一位人道型與效率型的總統。當我到了教育部,教育問題層出不窮,他心裏想的也是如何讓教改風波轉化為促進下一代人才培育的正面力量。在此四年期間,經常會因專業意見與正規的制度咦鳎?蜿惪偨y表達不同看法,那時的陳總統縱有不悅,也很少會一意孤行。類此閣員不在少數,寧做諍友不為順臣。
以前內閣閣員中,國民黨籍最多,無黨籍次之,民進黨殿後,雖然對執政黨不公平,但至少反映輪替後政府用人的多元性與雍容大度,更使得執政初期人才鼎盛,猶盛前朝。我深以為榮,能與諸君子共事以國務為重,達四年之久。現在用自己人多些也還好,但有若干做不到半年,顯有專業能力失衡的問題。在此氛圍下,部分相關政府首長因此未能盡到諫臣的角色,今天陳總統會陷入這種困境,他們應該也要痛切檢討。
以前陳定南在行政院與立法院院會,我們隔鄰而坐,偶而也會同時出現在兩廳院的演出場所,我看到的是一位敬謹任事隨時注意細節,又時時求上進的民進黨員。他在立院院會空檔時間,批完公文就拿著一本英文書研修,作筆記,還不時請教旁邊的人。但是現在的民進黨人不知是否還這麼認真,我祇知道他們現在已不太會論述,而這正是他們過去顛覆舊政權也是社會支持他們的最重要利器。這不太像是我過去認識的民進黨,有些人也不像是我過去在台大校園中認識具有理想性的學生。
最近一連串事件(陳哲男、SOGO案、第一家庭、紅衫軍、國務機要費),社會一直在談論是非對錯,但大家想看到水落石出的其實不在客觀的對錯(法律面),而是主觀的是非(政治面)。台灣更強調的是民主領導而非法治面,盯緊的是應然面而非實然面,這樣究竟對不對好不好,當然應該探討,但已緩不濟急,因為這是今日台灣的現狀與宿命。當風波還小時,大家會等待法律,但在風波愈滾愈大時,對民主的擴大需求與道德主張,就凌駕了法治。李遠哲最近的聲明,也可作如是觀。
李遠哲在二○○○年時有人要他維持中立,他毫不遲疑的選邊;現在,有人要他選邊,他卻決定要中立。他一直想說的應該是,當國家往對的方向走,他就選那邊。這兩次都對執政者造成很大的難堪,但台灣社會就需要有幾個這類抓不住的人,在緊要關頭出來講講話。這並非單純的對錯問題,而是觀點,看的是國家的走向,我們不能老在自以為的是非對錯上打轉,這是一種思考一種風格,社會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螺旋式前進的。我想,他要說的不是陳總統在那裏錯了這類狹窄考量,而是陳總統應在國家是否往對的方向發展之基礎上,去考量自己的去留。
人民給予政治信託,理當要求有權力的執政者儘快學得寬容與智慧,學得自制而不輕忽,學習如何與統獨共處讓族群消弭歧見。總統本人及執政團隊應該清廉勤政,這乃是最起碼的要求,更該看的是有沒有辦法繼續履行人民付託的責任。他應該在憲政體制與慣例上深切反省,做出最好的決定,負他該負的政治與道德責任,這才是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有的執政高度。
但是我們更擔心,當政府與國會形同解離,因之缺乏視野,沒有積極去制訂或推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策略計畫,使得國家競爭力不進反退。當大家耽於爭吵現在,無力也無能瞻望未來,老年人開始害怕未來,中年人沒有信心看向未來,年輕人開始不清楚什麼是未來。
祇有未來才是台灣希望之所繫,假如陳總統該走那就走吧,真的是個人去留微不足道。正如陳師孟所言,在二○○八前還有重要的選戰,藍綠若嚴重失衡對台灣未來是不利的,也許他所建議的以因故無法視事引退離職,日後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復行視事,是不得不的憲政慣例選擇。但是,之後呢?下一個有能力看向未來可以綜攬全局的團隊在那裏?蘇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的臨終辯辭最後這麼說:已到了要分離的時刻了,我將死,而你們還要活下去,但也唯有上帝知道我們之中誰會走向更好的國度。真是天佑台灣,我們終須承擔這一切!
(作者曾任教育部長,目前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