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了台灣吧!
(2007-02-03 20:47:58)
下一个
2006.11.12 中國時報
饒了台灣吧!
黃怡
美國建國先驅傑佛遜那句名言:「我寧可活在一個只有報紙、沒有政府的地方,也不要活在只有政府、沒有報紙的地方。」幾年來曾數度被阿扁總統大聲引用,說明他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當然,或許他有點誤會了,因為保護言論自由是民主國家中政府的「職務」,不是「權力」,台灣社會能夠享有言論自由,是許多人以血淚爭取來的,不是他的「政績」。但他也確實一語成讖,目前的態勢是:只要他一天不下台,台灣人就感覺這是個只有輿論、沒有政府的國家。
「國王沒有穿新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台灣人都已確認了,討論著、呼籲著,其中不乏企業家、諾貝爾獎得主、學者……,尤其在陳瑞仁起訴書公布後,那樣的條分縷析,那樣委婉週至,即使國王原來有新衣,現在連最後一絲縫線也綻開了。可敬亦可憐的泛綠少數,曾是使台灣從特務統治邁向民主政治的、寧靜革命的最大動力,現在將阿扁總統團團遮圍住,然後一律面朝外,心虛地叫喊:「有新衣,他在裡面,我們看見他穿著新衣。」這裡面不乏過去遭受國民黨迫害的政治犯、家屬等,其中最可悲的是民進黨,一個成立二十年的現代政黨,竟忘記「民主」是數人頭的制度,甚至拒絕把阿扁去留訴之公投。
「讓輿論去鬧」,泛綠陣營直到半年前還沒把邱毅看在眼裡,拼命拿他的假髮作文章。即連媒體自身,除了泛藍底的兩大報之外,其他媒體也只是以「黃色新聞」的手法去誇大炒作他的爆料,反正你攻我防,彼此拳來腳去,閱聽人都樂意消費。邱毅,一度只是台灣這個訊息氾濫社會的消費品;現在不然,他成了媒體英雄。杖缏}經所說:「真理(真相)使我們解放。」大多數人解放了,再度共識到民主真的必須有法治做後盾,或者說,法治就是最起碼的民主,否則任何有權力者都容易流於濫權;台灣畢竟不是那些胡搞瞎搞的「香焦共和國」(包括中國,雖然他很大、很強),我們的立法,是人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制定的。
唯一無法被真理(真相)解放的是阿扁總統。與其說他被泛綠嬌寵或利用,不如說他被親情綁架,如果宣布下台,無法保護自己了,還能保護家人嗎?不是他愛拖,而是他仍活在一審判決無罪的憧憬裡,盼望「法治還我清白」,能夠挽回一絲絲被踐踏的尊嚴,以退任總統的優遇照顧家人,安享餘年。他屆時也才不到六十歲,可以比尼克森總統更從容的寫一本回憶錄,兩本、三本也可以,歷史怎麼說管他娘,歷史不多是當事人的證言嗎?
這種思維,我們將心比心是可以理解的。為何不能等等,漢人文化不是老喜歡強調「事緩則圓」嗎?面對阿扁的垂危掙扎,我們不能同情一點,等到一審判決?問題是:除了阿扁個人的利害之外,民主政治對從政者也還有別的期待,譬如說,不能把家事與國事混成一團,再堂而皇之說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以扁珍案而言,政府會計的項目固然屬於行政法規,因政府逐年的作帳需求,屢有細微變動,但若總統以此做為不遵守報銷程序的抗辯理由,他以下文武百官又如何呢?「公私分明」是一般人的常識,身為民選總統,理應比一般人更守法,更何況,酌之該案起訴書內容,總統一家人的作為,已不僅止於「瓜田李下」的程度。
法治制度也有需要維護的尊嚴。國務機要費案的起訴,本身就是一種對國民的「刑教」,而且無須等到判決,它揭示了如果不是總統(暨總統府相關人員)不守法,至少也是他們對法定職權的認識不清,是明顯的「無能」。這只是歷年來國人質疑扁政府無能的冰山一角,也是大多數人憂心政府將再空轉到扁任期結束的最重要原因,令人坐立難安的,其實不是法院將如何發落扁珍,而是台灣人害怕這種七折八扣的所謂民主政治,會給國家前途增添不確定性。
阿扁,下台吧。「大我」與「小我」之間,已不容有詭辯的餘地;以「時間」爭取「空間」,換來的只可能是無邊無涯的屈辱。饒了台灣吧!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