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人啊,人!--讓我們一起「悶聲發大財」

(2007-02-03 20:47:56) 下一个
(●作者永松,上海人,某企業總經理。簡介表示,他出身貧寒,憐憫蒼生,多次撰文爲大陸的文明法治和台海和平呼籲,期待有一天開放觀光後能親自踏上美麗的寶島,觀賞日月潭和阿里山,親身感受臺灣人民的進步和成就!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代照。※永松特區)

人啊,人!--讓我們一起「悶聲發大財」
2006/11/09 00:45
永松

在東森新聞報的論壇上,我喜歡看whosee先生的文章,主要是欣賞他不為任何統治者化妝的主體性和那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針見血的洞察力。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大徹大悟。我常常看到一些寫手各為其主,挖空心思、添油加醋地編造或者歪曲歷史。什麼盟軍命令蔣介石接管臺灣,貪污的第一夫人不僅僅有吳淑珍,蔣方良也貪污、而且貪污的更多。如此等等。我看了之後不禁長歎一聲:人啊,人!


三年前我開始看東森新聞報。很可惜至今還有很多人陶醉在口誅筆伐之中。還好,不是所有的臺灣同胞都熱血沸騰,有很多臺胞在大陸正在大顯身手,贏得了大陸同胞的尊敬。我也深受啟發。

比如,臺灣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在上海電視臺《心靈花園》節目中的卓越表現,徹底征服了上海的觀眾。節目剛開始,看上去她貌不驚人,一個很普通的女性。可是看她的節目後覺得她越來越有味道,越來越令人刮目相看。因為張博士的加入,心靈花園節目的收視率迅速攀升,由2%升高到9%,十幾個省市電視臺爭相購買《心靈花園》的播放權。其他省市電視臺也爭相邀請張博士大駕光臨。許多觀眾打電話給電視臺問:為什麼不能讓張博士一個人主持,另外一個本地的主持人一點用都沒有。呵呵。張博士在上海灘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心理學專家了。

她在做節目之前,花費大量時間做準備工作,耐心地傾聽故事的主角傾訴自己的悲傷經歷,並與相關當事人聯繫,瞭解來龍去脈,而在做節目時則將相對輕鬆的場面留給觀眾。

有一期的節目是有一個女孩結婚後,丈夫對她很粗暴,但是她遲遲沒有離開他,是因為她抱有一種從一而終的想法,認為丈夫是她的第一個男人。在私下進行心理諮詢時,我們不主張她從一而終。但是在電視節目中就不能這麼說,張博士認為需要考慮社會輿論導向的問題,要拿捏得當。於是從另外的角度舉例子開導她有時放棄也是解脫。有些家庭離開後雙方反而獲得了幸福。

另外有一期節目說的是四個年長的兄弟姐妹為了分割父母的財產引發糾紛的事情。上節目的是兩位立場相近的兄妹,其中一位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太太。他們的父母本來也並沒有多少財產給他們。只是突然因為市中心父母的老房子拆遷重建,獲得了幾套大房子。這本來是意外之財。這位老太太認為房子賣出後自己應該分得61萬(人民幣),實際只得到了 46萬。兄弟姐妹幾個惡言相向,官司打到法院了。張博士在仔細聽完故事的主角的話以後,沒有講大道理,只是開導他們:從法律上說,你們兄弟姐妹當然可以通過法院裁決決定各自的財產。這是解決問題的選項之一。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突然的拆遷,父母沒有房子,你們難道就不能生活了嗎?突然之間得到四十六萬一筆財富,比起你希望的六十一萬是少了一些,但是比起原先父母什麼都沒有分給你們,你們是不是應該首先對父母表示一下感恩?你們都這麼大年紀了,手足親情就是如此淡漠嗎?當你們最後閉上雙眼離開人世的時候,如果兄弟姐妹在旁邊送終,你帶著濃濃的親情依依不捨地離開人世,那該是多麼溫暖的事啊。到那時這些財產都帶得走嗎?兄弟姐妹之間每個人都讓半步,從老大開始首先禮讓,如何?坐在旁邊的弟弟馬上說:好的,謝謝張博士,我聽您的,我回家做工作去。張博士馬上鼓勵說,你們都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聰明人,你們一定能做好。

我很欣賞張博士的耐心謙和,她很會傾聽,也適時予以鼓勵。據說,張博士在臺北、上海之間兩地跑,在準備節目上花了很多時間,因此收入銳減。但是,還是忙得不亦樂乎。一個社會的和諧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家庭的和諧。張博士以自己的智慧與熱情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我最近看了某雜誌專訪蕭萬長先生的內容,很受鼓舞。兩岸需要互相同情和理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0/3/1/3/100031339.html?coluid=3&kindid=15),兩岸的讀者都讀一讀吧。兩岸的執政者如果能聽進去,我想兩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這對子孫後代是多大的貢獻!無可否認,在不同的政治體制和環境下,兩岸的民眾不同程度上都被洗腦了。我很佩服蕭萬長先生,他在敗選後毅然決然地為兩岸共同市場奔波。可喜的是,這一理想也逐漸被大陸方面認同。蕭萬長先生的理想就是求同存異、著眼未來。如果天天活在歷史上,為了陳年舊事爭吵,我們將會失去未來。十年後如果有一定的財力,我願意無償宣傳互利雙贏的兩岸共同市場的理想。現在要為家族生存奔波。呵呵。

臺灣有那麼多有智慧的人,臺灣經驗如果能逐漸在中國大陸開花結果,那可是功德無量、兩岸雙贏的結局啊。今天兩岸交流的局面是我們二十年前無法想像的。十年、二十年後如果臺灣的員警署長如果來大陸授課,傳授如何處理市民社會的群眾邉樱?蚁氪蠹乙膊槐伢@奇。

現在大家在談兩岸農業合作。有的朋友一定會說,臺灣跟大陸交流一定會吃虧。 我認為,你可以提出你自己的主張嘛。比如,大陸的農業開發區引進臺灣的種子、果苗,臺灣方面可以要求自己的專利權或者股份分紅嘛。新加坡在蘇州的開發園區不是典型的例子嗎?

統治者是統治者,人民是人民。統治者有自己的立場,我們平民百姓應該有自己獨立思考的頭腦,有自己的生涯規劃。

我才疏學湥?簧普f理,也許會有高級寫手會引經據典批判我。但是我相信,和平總比戰爭好,建設總比破壞好,相互取長補短總比老死不相往來更有價值。曾經有一位比我年輕的得多的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兄弟對我說,如果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參與的機會多一點,誰來統治我們都行。呵呵,我也是這麼想。誰能給我們帶來幸福,誰能給我們帶來機會,誰能給我們帶來文明,誰能讓有能力的人出頭,那就讓誰統治吧。就讓兩岸的執政當局來個和平競賽吧,我們兩岸平民百姓得點實惠吧。中國有句老話:悶聲發大財。

P.S.1我說的“悶聲發大財”,是指在和平的條件下智笞陨淼陌l展,讓人民安居樂業。發財是相對於戰爭或者對抗來說的。這只是一個比喻的說法,不一定專指賺錢,也包括其他方面發展的機會。如果是戰爭,將斷送我們所有的前程。

P.S.2我在東森這裏喋喋不休,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為了和平。我在其他華文媒體投稿,既有不菲的稿酬,還有其他內地網站轉載我的文章。許多大學、地方媒體、學術網站、地方電視臺甚至中央電視臺的論壇有時也轉載我的文章。在引起讀者共鳴和認同的時候,那種為十三億人的明天而努力拼搏的充實感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我同樣也嚴厲批判大陸社會的各種醜惡現象。多年過去了,至今沒有人來找我的麻煩,我一直平安無事。可見,中國大陸也在一步一步地走向開放和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