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求「準確」的民主法治

(2007-02-03 20:47:49) 下一个
(●作者綠點,現居美國德州奧斯汀,大畢,服務業。簡介表示,他是永遠的「臺毒」,也強調最大最臭最硬的石頭是中國。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代照。)

追求「準確」的民主法治
2006/11/05 00:30
綠點

在科學上,數據要符合精密度(precision)和準確度(accuracy)的要求。以實際長度是22.4公分的筷子為例,請甲乙丙三人來量,每人各量三次,得到的結果如下,甲的數據是22.3、22.5、22.4公分;乙的數據是20.9、20.8、20.9公分;丙的數據是26.1、27.4、24.9公分。甲的數據既精密(三個數字相差不多)又準確(三個數字都接近實際長度);乙的數據雖精密卻不準確(三個數字都和實際長度差很多);丙的數據既不精密(三個數字相差很多)也不準確。由此可見,精密度和準確度是兩個不同的判斷準則。精密度是判斷前後數據的相似程度(數據是否可以複製),數據越集中就越精密,反之就不精密;準確度是判斷數據和真值的吻合程度(數據是否呈現真值),數據越接近真值就越準確,反之就不準確。


泛藍反陳總統,反到國家動蕩不安。他們為什麼反陳總統?簡而言之,他們對陳總統無所不反!他們為什麼反到國家動蕩不安?以這次反到蔚為奇觀的紅潮為例,是因為他們抓到了陳總統「貪腐」。泛藍當然藉貪腐大反陳總統,以反貪腐起家的泛綠也不乏搶著打落水狗。

陳總統是否貪腐?本文請法官、檢察官和爆料專家來「量」陳總統貪腐這件事。爆料專家有如量筷子的丙,提供既不精密也不準確的亂爆料;檢察官有如量筷子的乙,提供精密度高但準確度有疑問的調查;法官有如量筷子的甲,提供既精密又準確的判決。因此,陳總統是否貪腐?只有法官可以「準確」地判定,檢察官只是提供是否貪腐的證據,遑論口沒遮攔的爆料專家。

臺灣既然是民主法治的國家,陳總統是否貪腐?不是爆料專家揭發後,也不是檢察官起訴後,就罷免、彈劾、倒閣、上街頭一起來。陳總統也是人,他的基本人權難道不該和大家一樣受到應有的保障?在三審定讞之前,就要強迫陳總統下台,未免私心太重、操之過急。

其實,當今的臺灣政治,三審定讞之前就要強迫官員下台,也無可厚非。不過,要看是什麼樣的官員。什麼樣的官員就可以在三審定讞之前強迫他們下台?馬英九這位主席兼市長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最大條貪腐是賤賣不當黨產。本來,馬英九是否會因賤賣不當黨產而致罪,目前仍然未知,照理不該現在就下台。但是,他是身體力行不必理會司法程序的法學專家,動不動就露出「兇狠的一面」,要人家「死得很難看」。對付馬英九這號政治人物,就要強迫他馬上下台。

如果臺灣人要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一方面要維護古意的陳總統,一方面要聲討鴨霸的馬英九。如此,古意人才能立足,鴨霸漢才知收斂。臺灣才有「準確」的民主法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