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的力量
(2007-02-03 20:47:45)
下一个
(●作者竹本口木子,双硕士。当前住於香港中环。简介说他是台湾出生的中华民国国民,当前是在世界各地打工的台劳。正文为ETtoday.com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而不见的力量
2006/10/09 00:07
竹本口木子
这个世界太复杂,很多事情不是黑或白所能解释的,如果可以,那人工智能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因为计算机的世界就是0和1,不是对就是错。
就拿信用卡来说吧,以法律而言,对信用卡的规范来说是一样的,但是每家银行给出来的服务却是不一样的;唯一的相同,就是大家都尽量在不伤害银行获利的前提下,给于用户最大的好处。
当然,在使用卡的时候也会遇上些许的不愉快,这就是纠纷的来源。我使用信用卡的时间较早,大约在十多年前,台湾还不像现在人手好几张卡,预借现金的额度更是只有一成左右。
当时我出国,带了二家的信用卡,一家T银行,另一家S银行,那时我钱被偷了,只剩信用卡在身上,而那个国家又不是信用卡很通用的地方,所以我需要预借现金。
首先是S银行,因为是外商银行,我就拨回去求救,谁知道他们call center的服务人员态度非常强硬,怎麽样也不肯通融;我转而向另一家T银行,他们可以让我预借现金应急,还主动帮我提高预借额度。
因此我一回台湾,马上就停掉那家S银行的所有户头,包括信用卡。商周有一篇何飞鹏社长的文章,叫『有做、做完、做对、做好』,就是在说明这件事的重要。
写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奇怪,这跟视而不见有什麽关系呢?
很简单,对服务业来说,只要他们对用户说了一次『NO』,用户会一辈子对你说『NO』,即使在最近几年愈来愈多的信用卡广告,包括那家S银行,我对他们的广告就是『视而不见』。
西方的民主法治,有很大的成份在於包容,包容的方法就是『视而不见』。很多人现在终於想通了,为什麽外国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场而生活在一起?因为你没办法改变他(她),那就必须学会『视而不见』。
当然,我们都知道你是要为这个国家好,所以『视而不见』,如果你的作为危害了国家的利益,当然就要站出来反对了。当你老是在谈你的行为并未违法,那你怎麽不思考要回避这种可能会使人误解的行为?
就好像银行为了减少卡债,少了一堆优惠,那麽他们就要接受用户剪卡的後果,有人觉得信用卡优惠减损,再打电话跟银行吵,是维--用卡人尊严的事,其实挺无聊的。
尊严是一种愈突显就愈没价值的东西。对银行最大的伤害,就是剪卡,然後一辈子不跟他来往就好了。
对政客也是如此。
其实很多人掌握了权力以後,就会对选他的人说『NO』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禁止人民集会,不管有多麽冠冕堂皇的理由,集会是人民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政府施舍的,所以这种政客,就等着选民对你说『NO』吧!
我在台北的时候,常看到一堆写着歪哥马的布条,然後一堆人集中在那里骂市长,台北市政府可以容忍这些言论,为什麽高雄市政府无法容忍?
提到了台北市,就不得不谈谈台北市的交通了。其实我每次回台湾,都觉得台北的交通又进步了不少,虽然对开车的人来说是比较不方便,但是其实是正确的。为什麽呢?一个城市,坐大众运输的绝对远大於自己开车的。
随便举个例子,台北市有二百多万人,加上到台北市工作的,应该超过叁百万吧,设在台北市的自用小客车应该差不多五十万辆吧?
而且在上下班时间,最常看到的就是那种一辆车只载一个人的,每次看到都想骂浪费。在美国会有那种car pool lane,就是给那种一辆车载了二个人(以上)的专用道,其实跟公车专用道是一样的道理。
况且,进步的城市,本来就应该多用大众运输、少开车。当然是坐捷运又方便又准时又舒服了。
或许又有人会说,公车和捷运的路线重叠,这一部分是历史的缘故,唯一能抱怨的就是台北捷运规划得太晚了。再说,公车本来就比捷运便宜,有的地点捷运不可能到,但是公车会绕进去,不知道这种分别的,恐怕是没坐过大众运输的人才会说的话吧。
最後再看到最近的新闻,你是我的巧克力,这种老梗都拿出来用了,可见得军队的管理真是了无新意,数十年如一日。
我只是觉得这应该是反讽吧?这样的巧克力,大概是指早上出来晨跑很怕踩到的那种。
虽然想要当做没看到,不过实在是太好笑了,所以需要对时事下个批注:
文官不玩法律,武官不拍马屁,天下太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