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教改「士大夫观念」

(2007-02-03 20:47:45) 下一个
(●作者逻辑,大学教授,高雄市人。正文为ETtoday.com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逻辑教授特区)

教改「士大夫观念」
2006/10/09 00:06
逻辑

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士大夫观念』,转换成现代『工具主义』的语言,就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政治口号』;『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口号,再转换成『教育口号』,就成为『追求卓越』的借口;『追求卓越』的口号一提出来,就成为『升学主义』排山倒海的口实了,…,以此类推,名堂多得不得了,但是骨子里总是离不开中国常规『士大夫观念』的范畴,或是用现代的白话来说,就是『菁英主义』在作祟。李远哲提倡教改的最大阻力,就是化身为现在『菁英主义』的中国常规『士大夫观念』,让许多曾经在柏杨先生所谓的『酱缸文化』里头浸泡过的『学人』,变得终身又腐又臭,甚至去了美国,留了洋,还是改不了虚伪与傲慢,始终以『士大夫』、『菁英』自鸣得意。


其中最显着的例子之一,就是网友葛寿农先生,他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科学博士,却会认为「升学主义」并不坏,更引伸其义说:「 中国人自古即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概念,所以「升学主义」根生蒂固,不可动摇,「升学主义」在任何华人社会都是主流,就是在美国,华人聚集的校区,课後补习的风气也一样盛行。其实「升学」是社会为孩童安排的标准学习进程,不撤消「升学」,「升学主义」便没有错,教改反对「升学主义」,明显自我矛盾,一早就注定失败。再者,在此知识经济的年代,华人的「升学主义」其实是个优势,美国人羡慕得不得了。」葛寿农先生人就在美国,竟然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席话,实在是令人费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他曾经在台湾的『酱缸文化』里头浸泡过,所以他的『士大夫观念』牢不可破。

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曾经研究过台湾留学生的『葛寿农现象』,发现这种现象与『橘逾淮为枳现象』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凡能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台湾就曾经是一群『自命不凡』的『菁英』份子,去了美国之後,发现『努力用功』得到好成绩,拿到奖学金,取得高学位,查找好工作,好像从始至终都是靠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在指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所以他们都会念念不忘中国老祖先的伟大思想,终至像网友葛寿农先生那样赞叹:「在此知识经济的年代,华人的「升学主义」其实是个优势,美国人羡慕得不得了。」这种『恋乡情节』,长的会延续两到叁代,至少也会和网友葛寿农先生一样,终身不忘『祖国伟大的教育』。可悲的是,真如葛寿农先生所说,有很多台湾留学生都以为『美国人羡慕得不得了』,其实『美国人』根本就很清楚,中国人拼命读书,目的只是取得高学位,查找好工作,可以移民美国,表面上好像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骨子里却只是为了讨好美国主子,求人家收容自己的『奴性』所使然而已。

我曾经调查过,台湾的学生对『追求卓越』与「升学主义」的看法,发现『考场能手』绝少反对『追求卓越』与「升学主义」的,例如在中学阶段,建中、北一女,雄中、雄女的学生都认为「升学主义」没有什麽不好,对於『追求卓越』更是人人磨刀或或;在大学阶段,台大、清大、政大、台师大的学生,也大多一样认为「升学主义」没有什麽不好,对於『追求卓越』则是人人自以为『卓越非凡』。我有一位晚辈,在台大一个不怎麽热门的系读书,後来他弟弟参加联招,可以上台大另一个不怎麽热门的科系,也可以选择中正大学一个很热门的科系,在做选择的时候,弟弟问哥哥的意见,哥哥大吼一声说:「中正那种草地学校读什麽读!」弟弟立刻决定选择读台大,如今兄弟叁人都已经台大毕业了,也不管读的结果如何,他们兄弟叁人以及他们的父母仍然以兄弟叁人都能毕业於『台大』为荣,也都还在鼓吹「升学主义」没有什麽不好,更振振有辞地在宣扬『能上台大』就是『追求卓越』。去年这家的大哥去美国波失顿大学念博士班了,放假回来,还是『台大人』的架式,不知他要是能上哈佛大学博士班会是个什麽样子?

今天看到定居於美国加州的工程师冬瓜先生写的《回『李远哲承认教改失败後,全民要检讨!』》一文,坦白说,我看不出他要说什麽,只能把他归类为『葛寿农现象』的另一例。倒是看到网友不肖生先生写的《省籍问题其实是阶级问题》一文发人深省,他说:「小生首先以为,台湾人潜意识里有『低人一等』的想法…。」,这是很深刻的自白,值得尊敬,因为这句话的反面就是:「小生首先以为,外省人潜意识里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大概感同身受,『编按』也说:「我有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外省人很奇怪,有的就算不是很有钱,感受就是比较高贵,像你就有一种贵族气,不像我们南部乡下的。」『追求卓越』与「升学主义」不就是从这种劳力与劳心之别开始滥觞,蔓延滋长出『贵气』与『俗气』所造成的族群之分、阶级之类的『士大夫观念』和『菁英主义』的吗?

我在读研究所硕士班的时候,有位当过大使的教授一直以为我是外省人,为了避免他在我面前批评太多本省人,造成未来师生之间相处的尴尬,我特地禀告老师我是本省人,他非常惊讶地用英语和我说:「How can a Taiwanese have so beautiful a complexion?」听他这麽一说,我才醒悟到,外省人和本省人有『贵气』与『俗气』的外表误解。後来我带女朋友一起去看另外一位当过部长的教授,他以为我的女朋友和我一样是本省人,就跟我说:「现在的台湾女孩也很漂亮了,你看她的两只小腿都是直的了,读过书的女孩子气质就是不一样。」我跟老师报告说我的女朋友是外省人,老师就很骇异地和师母说:「我就和你说过,只要读书,外省人和本省人就分不出来了。」看到德高望重的教授都不能免俗,能不醒悟族群之分、阶级之类都是常规『士大夫观念』和『菁英主义』在作祟吗?

公平地说,现在台湾的『士大夫观念』和『菁英主义』是淡了很多,可见得李远哲的教改还是有些成果,相信再过一两代,当外省人和本省人的分别消失之後,『追求卓越』与「升学主义」的肤浅口号也会慢慢消失。但是,想到我那十指纤纤『贵气』十足的岳母,和我那胼手胝足『俗气』百分百的老妈,真想不透到底是上帝不公平,还是人类自己在作贱自己。历经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虽然回首上一代人的恩怨正慢慢走入历史,但是当下还看得到我们这一代人的馀怨在沸腾,放眼未来,我深信若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真正享受民主的生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士大夫观念』必须铲除,『工具主义』『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政治口号』必须检讨,『追求卓越』与「升学主义」的畸形教育心态比须改革,否则代代恶性循环,台湾的社会将永无宁日,因为无人能逃脱『众生共业』的命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