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日本不具备优秀“国民性”ZZ

(2007-02-03 20:47:41) 下一个
送交者: Firestone [布政使★★☆] 于 October 07, 2006 04:23:31 已读 363次

中国看错了日本

小的时候,我听有人说要“打倒刘少奇”。于是我就问:“刘少奇是个什么人?”回答自然是:“坏人。”如果,我当时有能力对答复我的人进行追问,那么,对方就会围绕着“刘少奇是坏人”这一话题展开自己的论述,说出一大套理论来证实“他是个坏人”。当然,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打倒的是好人, 他没有读过刘少奇的书,没有听过他的讲话,更不可能和他打过交道。他对刘少奇的真正态度是——不知道,不了解,也不明白。那么,他凭什么对之进行否定的评价呢。缘因两个字而已——“听——说”。这个“听说”,可能发生在厕所里,澡堂子里或小饭馆里。事实依据呢?他也没见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这样一些事:因为某些传媒的影响,我们对自己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的事物进行评价,而且还有一番振振有辞的“理论”。如:批判孔子的人,没读过《论语》,说美国如何好的人,没去过美国,呼喊“某物品要涨价”的人,不知道市场行情,说某个地域闹鬼的人,只怕根本没有见过鬼。

错误的传媒危害很大,甚至可以取一个族群的性命。

13世纪初期,心智不正常的儿童埃提亚,在巴黎圣日内教堂前,自称是上帝的使者,承担着带领儿童十字军收复圣地的使命。结果,这种传言致使大量儿童自认为可以蹈海如平地,于是在马塞港口赤手空拳的跳海殉道,更使成千上万的儿童被人贩子诱骗,最终卖身为奴。

此事虽然发生于德国和法国,然而就中国来说也一样。任何被错误传媒误导的民族,都不可能摆脱悲剧式的命运。在当今之中国,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中国的潜在敌人,都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这个道理。甚至预言“中日两国早晚一战”,但由于对日本认识上的偏差,终有一天,我们这个民族会蒙受不必要的灾难。要我们被对手打倒并不难,只要我们对对手做出错误判断就可以。可悲的是,我们对日本的错误判断次数多,错误信息覆盖面广,错误思想之根深蒂固已难于改变。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我们这个民族对日本的种种错误认识。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深知自己无力和各种传闻的力量进行抗衡,但我必须写下来。虽然个人力量是微薄的。如果人人都因此而不愿出力,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真的无丝毫希望了。我也请各位读者积极转载我的文章。

我们这个民族,由于传闻的误导,导致集体的昏聩,不具备战胜对手的起码本领——“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因此,我们被日本人欺压一直到今天。至于明日的灾祸,则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了。

1,日本不具备优秀“国民性”,任何民族都不具备。

“性”这个词指天生。字典上的解释为“物质所具有的性能。”说到人,则指“个性,天性”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难以改变的。如猫的本性是吃鱼,羊的本性是吃草,狗的本性是吃肉。。。都不可能得到改变。鲁迅先生就爱说“中国人劣根性”的问题。

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分别为从革,曲直,润下,炎上,和稼樯。古人说“汉以土德代秦之水德”,意思是说,汉朝“天生”所具备的“属性”是土,要取代水性的秦朝,而且是命中注定的事。日本强大以前,中国虽被蒙古统治过不到100年,但一谈民众问题,还都说“民风”如何如何,不知怎么的,自从日本人民的好朋友鲁迅先生出世以后,我们把“民风”说成“国民性”了。以至于满马路都是“日本人有优秀国民性”,“中国人。。。劣根性”的议论。“性”指天生,于是议论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中国人垂头丧气————人们的潜意识里存在这样一种东西:我们天生如此,我们是下等民族啊。为什么,因为这是“国民的本性”。

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这三种说法,第一种问题不大,把“国民性”改成“民风”就可以了。第二种说法是胡话,第三种说法则纯粹是犯贱。

当今,日本人的确比中国人团结,但并非因其“国民性”所至,乃是他们在特定制度下产生的“民风”。日本历史和中国历史一样,都有间歇的内乱和统一。

说到中国的明,清时期,“这几个世纪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行政管理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宁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而当时的日本呢,它“依然是一个处于亚洲主要舞台边缘的小而贫穷且比较落后的国家,分裂为相互争斗的氏族”(罗兹。墨菲《亚洲史》)。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据这两份资料,就狂言“中国人的国民性就是团结,日本人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窝里斗”,那么他一定神志不清。因为一旦国家的制度变坏了——如在文革期间——那么中国的“民风”就是窝里斗。相反,如果日本的国家制度有所偏差,他们一样会产生窝里斗的“民风”,所谓“大和民族团结的国民性”也就荡然无存,诚如:
公元3世纪,日本诸部落因农产品的剩余发生争斗,终于演化为部落战争。日本原有的上百个部落逐渐合并为30余个。

公元247年,经过连年的苦战,邪马台国和狗奴国在中国魏朝的调停下放下兵器,保住了各自的主权。
公元628年,推古女皇去世,苏我入鹿专权,逼死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公元645年,中臣镰足借朝鲜三国朝贡大和之机,刺杀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焚。

公元10世纪,日本各庄园主将首先农民联合起来,形成“郎党”,逐渐演化成为“武士团”,在庄园之间的冲突中冲锋陷阵。期间,寺院也出现了“武士团”,威胁首都的安全。公元1156年,崇德天皇与弟弟后白河天皇手足相残,崇德战败,被流放至赞岐,史称保元之乱。

1177年,白河法皇推翻平氏专权的密谋失败,史称鹿谷事件。两年后,平清盛率兵攻入京师,幽禁上皇,废除院厅,罢免关白。
1180年,77岁高龄的源赖政起兵讨伐平氏,兵败身死,其拥戴的以仁王自杀。1184年,源氏发生内讧,源义仲,源赖朝互相攻伐,义仲战死。

1185年,源义经,源赖朝兄弟内斗又起。1189年,源义经被泰衡诛杀。

1203年,北条时政将外孙源赖家软禁,次年将其杀害。春秋中文社区
1221年,后鸟羽上皇发布宣言讨伐幕府,被北条义时,北条政子击败,后鸟羽,土御门,顺德三位上皇被流放,仲恭天皇被废黜。史称承久之乱。

1285年,日本两派势力——御内人与御家人发生内讧,史称霜月骚动。此后,幕府执权北条高时终日享乐,朝政荒废,日本更是内乱不休。

1324年,后醍醐天皇倒幕计划失败,史称正中之变。1331年,天皇再次倒幕失败,幕府将其流放至隐歧岛,史称元弘之变。

1333年,足利高氏勾结天皇攻伐幕府,5月22日占领镰仓,执权北条高时自杀。
1336年,后醍醐天皇建立的南朝政权与足利尊氏扶植的光明天皇北朝政权分庭抗礼,从此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
1390年,东海三国守护土歧康行家族发生内讧,幕府句并讨伐,史称土歧氏之乱。
1391年,占据日本1/6势力的山名家族发生内讧,幕府趁机将其剿灭,史称明德之乱。
1399年,大内义弘被幕府剿灭,史称应永之乱。
1438年,足利义教起兵剿灭图谋将军职位的足利持氏,史称永享之乱。
1441年,播磨国守护赤松满佑发动兵变,杀死足利义教,史称嘉吉之乱。
1442年——1466年,以京都,奈良为中心,日本先后爆发了35次农民起义。1467年,日本2/3的守护大名卷入了长达11年的应仁之乱,京都大半毁于战场。“双方雇佣了逃亡的百姓。。。让他们任意放火,抢夺居民财物作为兵饷。”(井上清《日本史》)

1456年——1573年,日本各个势力你放唱罢我登场,进入了战国时代。家臣亦纷纷背叛主人,攻打主家,史称“下克上”。《武田信玄的家法》有言:“即使夫妇同在一处,也不要片刻忘却刀剑。”
1560年,织田信长击杀骏河大名今川义元,史称桶狭间合战。
1573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密谋消灭织田信长,事泻被逐,织田信长愤而取消了将军这一职位。

1571年,“净土真宗教”发动农民起义,遭到织田信长灭绝性的大屠杀。

1584年,织田信长之子北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攻击羽柴秀吉。

1637年,长崎爆发农民起义,史称原岛之乱。书院,文学论坛,图书,战略,装
可见,日本人根本不存在什么团结的“国民性”,他们于今日的团结,只是良好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下产生的“民风”。我们中国人也不必自卑,把窝里斗作为自己民族的“天性”看待。如果我们意识到,当今中国国民的不团结,是因为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所至——如传统道德的破坏,过分强调商品效益而忽略了道德建设等——那么我们就会对症下药的纠正这一缺点,倘或当作“国民性”来看待,那么我们这个民族除了怨天骂祖,就是束手待亡了。当然,骂“中国人”或骂“祖宗”是绝对安全的,对于不少文人来说。安全是第一位。

“汉以土德,代秦之水德”。水,土都是“性”。汉朝的天性,就意味着他能消灭秦朝。如果我们全民族都认定日本人“国民天性”优秀,我们不是只能待亡么?然而,鲁迅先生的信徒们仍然重复着他的真理:中国人的劣根“性”。。。且人数之多不可胜数。。。。。。我们终将被引向何方呢。

日本自从打开国门效法西方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他们所学的是“西学”,因此,“日本是个擅长模仿的民族”这一谣言又普遍传开了。这种人的目的是在暗示我们:日本人具有擅长效法其他民族优点的本性!

笑话,日本人再擅长学习西方,也学不过阿尔巴尼亚人,学不过罗马尼亚人,学不过波黑人,学不过乌克兰人,学不过马其顿人,学不过巴西人,学不过保加利亚人,学不过哥伦比亚人,学不过阿根廷人,学不过乌拉圭人,学不过古巴人。。。危地马拉和摩尔多瓦这两个国家,前者以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奉天主教,后者是典型的西方国家,信仰东正教,他们的人均GDP分别只有3900和2600,比中国还低,但无论如何,说到学习西方,日本人永远也学不过他们。

日本人的进步,分明是借助经济制度的优秀,即:日本人能“使自己有钱”。然而“经济制度优秀”和“擅长模仿”属于两个概念。日本的人均GDP是28700 美圆,倘或他们的“经济制度优秀”就等同于“擅长模仿”,那么香港的人均GDP是27200美圆,新加坡是25200美圆,我们中华民族不也是“具备擅长模仿的国民性”了吗?我们早该发达了。

日本的经济,我姑且可以用“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登峰造极”等词汇来帮助亲日的人拍几下马屁,然而说到擅长模仿,我看日本人还不如匈奴人,古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阿拉伯人或满族人。这些民族,学希腊的马其顿人灭希腊,学罗马保加利亚人的克罗马,学周遍文化的阿拉伯人横扫欧洲,伊朗,北非和中亚大陆,日本人则是三伐中国,一次不成,他擅长效法,擅长到哪家去了?

汉武帝击败匈奴以后,匈奴人就逐渐开始汉化,他们读汉书,说汉语,很多贵族的国学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中国通史简编》上说:“匈奴人居塞内日久,接受汉文化也日深,匈奴人都改用汉姓,并采用汉语”,“。。。贵族出身的匈奴人文化已达到晋士族的水平。”其中刘渊师从儒生崔游,其从祖刘宣师从名儒孙炎,其子刘聪“通经史诸子书,工草书隶书,尤好作文。”当时的匈奴人,也只是“民族成分”的汉化少数民族罢了。公元308年,刘渊自称皇帝,先后两次大举进攻洛阳。公元310年,刘曜登基,俘晋怀帝,杀王公贵族3000人,焚烧洛阳城。316年,匈奴攻破长安,317年,杀晋愍帝。此后,另两支汉化的少数民族——氐族和羌族也分别建立了前秦和后秦,并且在黄河流域建立国家,他们横行北方,占据关中,定都长安,饮马黄河。曾经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日本早在汉朝时就有效法中国迹象,《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57年,日本倭奴国使节就来到中国“朝贡”。并获得了“汉倭奴国王”的金印。公元239年,三国分裂,当时中国局势不好,有点“前苏联”,“南联盟”的味道。日本却仍旧来朝,向中国进献“男人4名,女人6名,斑布两匹两丈”等破烂玩意。南北朝时期,中国半壁山河都被“擅长效法的民族”占领,够倒霉的了,日本却鬼使神差的向南朝政府朝贡了16次,其学习中国的精神不可谓不“虔诚”。唐朝时期,日本效法中国更频繁,我无须赘述,可就是这么个“擅长效法的民族”,却还是败在了中国的手里。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召集15万大军入侵朝鲜,引发了文禄之役,先后占领京城,开城和平壤,并扬言要迁都北京,让日本天皇来统治中国。可丰臣秀吉的话刚出口就打了败仗。先被朝鲜的龟船连连击溃,又被7月份登陆朝鲜的中国军队打了个稀烂,只好于1593年3月被迫进行和谈。3年后,日本发动二次侵略战争,结果14万大军完全陷入困境,不得不于转年年底败退回国。日本这个“擅长效法的民族”一不如匈奴,二不如氐羌,他们的模仿水平,倒和越南人有一比。宋朝时期,越南军队入侵中国,相继攻占钦,廉等州,“兵民死者十余万口,掳妇女小弱者七万八千口”,结果呢?被宋朝军队击败了,“杀其大将洪真太子”,越军“奉表诣军门乞降”。

1593年,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的失败,50年后的1644年,另一个“擅长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满族,打进了山海关,占领了北京,征服了明帝国的所有疆域,日本人既然擅长效法,怎么还不如清朝的大辫子兵?同样是效法中国的民族,日本的十几万军队就打不来中国,满族的十几万军队就打的下中国,你说谁的模仿能力强?

或说是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日本是个海岛,不像满族那样,可以便利的从陆地上攻进中国”。可仔细一想这种说法也不对。西方的诺曼人也是在海上作战,他们不仅把英国灭了,把英国国王都打死啦。

唐朝时,日本大力学习中国文化。在同时代,阿拉伯人也开始效法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两个民族的命运如何,我们看看便知。

阿拉伯人很好学。他们一学基督徒的军事理论,二学希腊的哲学,三学波斯的天文学,四学印度的数字学,五学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药学。。。科学家瓦法,拉齐斯,花剌子密,阿维森纳,哲学家金迪,法拉比,鲁世德应运而生,就是这个“擅长效法”的民族(我姑且也那么说),创造了天球仪,地球仪,星盘仪,象限仪和方位仪,写下了《医学集成》,《天花与麻疹》,《积分和方程计算》,《医典》和《萨比天文表》,就是这个民族,公元634年扩张到了叙利亚,占领加沙,公元635年在雅穆克战役中歼灭5万罗马大军,占领了大马士革,公元637年挫败波斯,占领伊拉克,公元640年攻入埃及,两年后消灭具有1200年文明的波斯帝国,占领了开罗,并于644年——656年的12年间,先后征服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利比亚!自此,中东,北非一带永远脱离了罗马帝国,以至于现在欧盟还在为恢复“环地中海的什么什么”而忙活呐。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在做什么?他们当然也在学中国,开始了所谓的“大化改新”。“大化”即“伟大的变化”之意:什么砸铁饭碗,废除世袭制度啦,什么规划国土,五国化为一“畿内”啦,什么写点东西,编制户籍帐簿啦,什么平均主义,统一天下税收啦,又搞读经念佛,奉“佛,法,僧”三宝啦。。。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是临死前说的,叫做“20年后又是条好汉”,日本人在改革了大约20年以后,也想做个“好汉”,于是组织大军杀奔唐朝来啦,结果当然是“死路一条”。 在663年8月的白村江海战中,日军被大唐帝国的7000水军,170艘战船杀的大败亏输。《旧唐书》记载:唐军“。。。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还水皆赤,贼众大溃。” 由此看来,他们似乎没有“擅长效法”的国民性吧。

中国有的学者说:“日本这个民族伟大的很啊,他们效法中国,却不模仿小脚和太监——所以他们伟大!”言外之意,这个民族很擅长“取其菁华,去其糟粕”,有了不起的模仿能力。当然,这更属于无理性的谄媚。西洋的民主思想,日本人学不来,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倒是成立了个“爱国公党”, 两个月后,锅还没烧热就散伙了。只有美国人用原子弹去打他,才能硬塞给他民主思想。中国的程朱理学,有菁华也有糟粕,到了日本的山鹿素行手里,便成了完全反动的武士道思想,为日本埋下了几乎亡国灭种的灾难,简直是越学越坏。此外,日本人还摆弄猫盆景,啃食女体盛,变着法的淫乱纵欲。日本人真有擅长效法其他民族的特性吗?拍马屁么。他们既然擅长效法,那么,学我们中国人压迫妇女,乱下跪、乱磕头干吗。

日本经济制度的优秀是日本发达的最关键因素,我们知道自己不如日本,就应该学习日本,但学习并不意味着在对日本不知情的前提下,对之进行拍、舔、吮、吹的服务。任何民族——阿拉伯人或匈奴人,马其顿人或日本人,包括我们中国人在内,不可能,也永远不会具备天生的“擅长效法优秀文化的国民性”,这些民族所以强盛,都是借助优良的制度,使自己的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挤身于强国之林。一切对当今强盛民族的吹捧,都是误国的表现,也是对理性精神的背叛。

学习领先的民族是应该的。但倘若被领先的民族吓怕了,就会生出可笑的谄媚理论。如果有一位学者,通过对日本的深刻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日本人有嘴,中国人有屁股,嘴比屁股干净,所以日本人比中国人优秀。。。”那么他一定是吃错了药。但在当今之中国,这种被日本吓怕了而谄媚的人很多,他们不断的在重复“屁股与嘴”的理论。

曾经听一位年长者说过这样的话:“日本这个民族好哇,真好哇。。。他们不象中国人,中国人有个缺点,被人家打了,恨人家八辈子。人家日本人被人打了,就服人家,学人家,嘿嘿~~~”。这种观点,即我所说的“屁股与嘴”的理论,在当今非常流行。

被人家打了就恨人家,似乎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秉性,牲口暂可例外。因为牲口奴性十足,这些人在积极学习日本的时候,把反抗性当缺点,把顺服当优点,本身令人恶心。至于我刚才讲的“日本人有嘴,中国人有屁股。。。”这一论调所以荒谬,是因为,凡是人类都有嘴和屁股。 同样,被人痛打之后,几乎任何民族都有三个特点:恨人家,服人家,学人家。

先说英国。英国人是群即英勇到家,又窝囊到家的民族,说他们英勇,是因为他们创建了大英帝国,说他们窝囊,是因为他们有一大半历史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1066年,魔王威廉率领可怜兮兮的五千“大军”就征服了英伦三岛,英国人被人打了,先是服人家,而后学人家,原先法国的法律,成了英格兰宫廷的法律。自己的教会,被法国的意大利籍主教接管。 其他如司法制度、教堂规模、议院结构、文化艺术,都是从外来民族哪里学习来的,连语言都采用了法语,只有民间的老农才使用英语。再后来,英国逐渐强盛,才开始报复人家,于兰斯开特王朝恢复“主权”,于督铎王朝废除法语。英国人可是“不象中国人,被人家打了,恨人家八辈子。”,可是“被人打了,就服人家,学人家”的民族?

再说西班牙人,西班牙人也是群即英勇到家,又窝囊到家的民族,说他们英勇,是因为他们在美洲开拓了广袤的殖民地,说他们窝囊,是因为他们被少数民族统治了1000多年。公元711年,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用了7年时间就征服了这片土地,然后一呆就是700年。西班牙人被人打了,先是服人家,而后学人家,摩尔人本来就具备高度的文明,到了阿夫德拉曼三世时期,通过对异族的努力学习,科尔多瓦竟成为西方最繁华的城市,也成了欧洲最大的科学文化中心。不仅如此,阿拉伯数字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天文学、医药学、建筑学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直到西班牙发达了,才在伊莎贝拉,菲迪南这对夫妻的带领下光复了祖国。那么,西班牙人可是那种“不象中国人,被人家打了,恨人家八辈子。”,可是“被人打了,就服人家,学人家”的民族?

再看咱们中国人吧,我们于1644年被满清打败了,人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的我们死尸枕籍,几场大战杀的我们大明军队落花流水,然而我们不恨他们,我们学习了人家骑射为先的尚武精神,并且留起大辫子,跟在康熙等人的后面东征西讨,开疆拓土,使中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大片。而且,我们至今还在歌颂着康熙大帝,雍正大帝,我们不仅戏说乾隆,还把西太后拉出来当化妆品模特,连个孝庄太后的风流行径,都成了我们讴歌的对象。施琅大将军分明是个,反倒成了收复台湾的英雄。我们这个民族,原来也不会“被人家打了,就恨人家八辈子。”,我们也是“被人打了,就服人家,学人家”的民族吧。

从1944年到1970年间,有63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其中有法国属下的黎巴嫩,老挝,柬埔寨,越南,有英国统治的约旦,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有比利时控制的刚果,卢旺达,布隆迪,还有意大利控制的索马里。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所有国家之间的广泛交往自然会。。。带来知识和各种进步的相互交流”。说的不错,这些国家期限被别人征服时,“不恨人家”,反而去“学人家”,他们正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获得了民族的独立。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的,自觉的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其中包括接受劳动纪律,使生活与时钟相适应,抛弃传统的服装和在大城市集中区生活,等等。”说白了,凡是人类,哪个不是“被人打了,就服人家,学人家”?偏偏他日本人就有这个优点,我们中国人“恨人家”都成了缺点不成?倘或如此,你日本人学了唐朝恨唐朝,学了西洋恨西洋又算什么东西!

李兆忠先生在《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中,评价被唐朝击败的日本人时说:“日唐之间不仅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疏远,反而更加密切”。“这种反应显示了日本的现实主义态度。在比自己更强大,更先进的大唐文明面前,日本低下了谦恭的头,就象1000多年后他在山姆大叔面前低下头一样”。在评价日本人对待打开自己国门的美国人的态度时又说:“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的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耐人寻味的是,在纪念活动中,入侵者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生存逻辑”。“还有人认为,佩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 李兆忠先生究竟是怎么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忘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了么?这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又3算什么有意思的生存逻辑?只要外来者带来的好处多于坏处,哪个民族不是这种态度!但强者入侵带来的总是有限的财富和无穷的苦难,这些能算现实主义者追求的目标么?

“‘王八’虽寿。。。”。必然有其长寿的原因,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通过试管,显微镜去知晓为什么这种动物寿命长。但有些人头脑简单的很,他们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当看到这种东西长寿,就把它当作神仙灵物去叩拜,还披红挂彩修建小庙。这种方法简单粗俗,但总让人觉得”似乎、大概、可能有那么点道理”,于是纷纷跟着磕头。

其实,很多人对于日本人的态度也一样。“日本为什么强大?因为人家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呐”。这正是因为只看日本的表面现象而产生的胡话。而且这话在中国满地乱窜。我小的时候,有一个人,曾撇着嘴角(我始终疑心他幻觉自己是个日本人)对我说:“日本为什么强大?因为人家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呐”。当时我就纳闷了:”日本人既然民族精神优秀,为什么明治维新以前不强大?”那人立即哑口无言。若干年后,他仍旧自说自话:“日本为什么强大?因为人家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呐”。我照例询问他,他照例哑巴。前几天,我一个朋友也说:“日本为什么强大?因为人家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呐”。我还是问:“日本人既然民族精神优秀,为什么明治维新以前不强大?”这个朋友的表情尴尬,脸色涨红,嘴却磕磕巴巴:“那那那那。。。那是因为那个什么的基因还没发挥出来吧。。。”

德国的民族精神自古就有,统一前弱小,统一后强大,法国的民族精神自古就有,大革命前弱小,大革命后强大,英国的民族精神自古就有,议会战争前弱小,战后强大。蒙古的民族精神自古就有,怎么现在强大不起来了?民族精神并非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原因,民族的进步关键看制度的确立是否合理。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其主要源于佛教与朱子学的“民族精神”,却多用在了窝里斗和愚忠上。说窝里斗,当年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30万人,我们可以说日本对外残忍,却不知道他们对内亦同样的残忍。从1619年到1635年,日本被处刑的天主教徒就多达28万,按照当时的人口比率来看,这个数字是不可思议的。武士也是对内残忍的高手,他们有一种公开的恶习“迁斩”,即以暗杀过路人的方式,来实验佩刀的锋利程度。无论是妇女儿童,还是老弱病残,都有被杀掉的可能。600年来,日本的武士多如牛毛,被冤杀的人自然不计其数。

在政治上,日本人谈不上尊重天皇,而是不断的与之勾心斗角,当天皇失势后,即将其视做“玩意儿”,摆弄于大胯之间。大名之间斗,权臣之间斗,甚至农庄主之间也争斗。武士团的鼻祖“郎党”是怎么来的?就是因庄主们因勇于私斗而发展出来的组织。在几大家族中,苏我入鹿逼杀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其父亲却在中臣镰足的威胁下被迫自焚。镰足之子藤原不比以外戚的身份掌控朝政,使本族女子进入皇室(当时日本无此前例),其后人信赖却被平氏杀害,平,源氏两氏疯狂内斗,毕竟也是昙花一现,尼姑北条政子又击败天皇,大权独揽。相传数代后,其后裔北条高时又在关东武士的进攻下,全族“统统死啦死啦”。足利尊氏获得权利后,手足相残,“弟弟毒药的干活”。织田信长是个内耗好手,丰臣秀吉纯粹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却被德川家康糊里糊涂的夺取了权利,当然,丰臣秀吉的儿子先搭上了性命。其间,大友皇子上吊,崇德上皇流放,安德天皇跳海,后白河天皇幽禁,后醍醐天皇被执,后鸟羽,土御门,顺德三位天皇全都被圈禁在孤岛。。。

有人对日本人的恐惧,来源于“日本人尊重天皇”,他们以为“日本人拥戴天皇,所以有伟大的凝聚力”,其实只能说这些人是日本人的惊弓之鸟,日本人尊重天皇,几乎仅仅是在从明治维新到1945年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而且这一时代早过去了,那些人纯粹是让当年的鬼子吓的,因此多冒了60年的冷汗。日本的天皇所以“万世一系”,也不是什么日本人素质高,讲究道义,忠诚的原因,而是天皇根本不具备实权,以至于权臣们不想砸碎一个木偶罢了,中国皇帝,罗马恺撒和美国总统可没那么幸运。权臣源赖朝管天皇叫什么?“日本第一号大天狗”,这可是他们自己说的。

日本民族精神的愚忠一面,我更不必多说,单看47义士一幕就够。为了给自己的主人报仇,浅野长矩的47名下臣竟然在刺杀了仇人吉良后集体剖腹。整个一群“愚忠而死硬的封建余孽”。在落后的制度引领下,这样的民族精神,对日本有什么好处呢。

那么,日本究竟靠什么发达的呢?一句话——靠一种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锐意进取,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强令各名藩’奉还大政“,将权利上缴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民权上,废除严格的等级制度,取消士农工商的划分,强调四民平等,取缔“秽民”,“贱民”的侮辱性称谓。在财政上,日本政府颁布《金禄公债条例》,买断了封建俸禄制,使日本产生了一批新资本家和乡绅。而后改革农业,增加地税,注重军工,发展海运,逐渐使日本由一个弱小的岛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败国后,经济很快复苏。我们的一些人又误认为”这是日本民族精神造成的成就“。其实完全是胡说八道。这些人怎么就不想想,二战使很多国家的经济被摧毁,怎么战前的穷国:如中国,菲律宾还是穷国。战前的富国:如德国,苏联还是富国,战前不穷不富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还是原来那样儿。说到民族精神问题,怎么南韩就富裕朝鲜就穷困,怎么东德就穷困西德就富裕?说到民族精神的可贵,我们大炼钢铁,亩产万斤的时候也都热火朝天的大干特干,我们怎么越来越穷?民族精神可贵是不假,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没有良好的经济制度,波兰骑兵长矛挑坦克有什么意义呢?一些人的思辩能力,怎么连“那个什么”都不如!

日本战后崛起的根源之一,就是明治维新打下的良好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战前的穷国仍旧穷,战后的富国依然富的原因。中国底子不好,在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应于本国的经济体制,更谈不上存在大量的人才。而日本呢?维新以来,政府就为本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现代化的生产,这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此外,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对抗,使日本成为从中渔利者,美国对日本的军需定货高达23。9亿圆,日本的个人收入,自1953年就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此次大规模的定货,被日本首相吉田茂称颂为“来自上帝的礼物”。此外,政府还鼓励国民增加积蓄,保证社会资本充足,利用廉价石油资源发展生产,固定汇率扩大成本。。。如此种种才使日本逐步恢复了元气。走到了这一地步,即有了良好的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日本的民族精神才被正确的发扬出来:礼仪用于社交,信义用于商业,勇敢用于投资,质朴用于节约,忠诚用于职守。相反,在不良制度的影响下,日本的礼仪用于压迫,信义用于愚昧,勇敢用于内讧,质朴用于穷困,忠诚用于切腹自杀。。。。能有个肾(甚)用啊。

为了达到全面否定中国文化的目的,从1966年开始,或追溯到20世纪初期,中国就有不少疯子。疯子自然说疯话,其中一种流行的疯话是关于日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
“知道中国为什么比不过日本吗?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人太保守,日本人太好学。中国死抱着儒家思想不放,人家日本效法西方,把儒家思想给灭了,只有不破不立才能获得国家的进步。所以中国应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效法日本,全盘西化,才能获得进步。”这就是疯话,而且是杀头都不醒的人,说出的恶毒疯话。

日本法西斯占领东北的时候,伪教育厅在吉林组织了读经运动,其教材正是中国的四书和孝经。我们见过这样的全盘西化的国家么? 法西斯的斯文学会,正是变异的儒家学会。日本的道德教育,是以孔子的思想为主体.也就是说,他们一面读论语,一面杀我们,我们一面扫荡论语,一面认为这样才是效法日本。这就是杀不醒的愚昧!

日本根本没有全盘西化,明治维新没有,现在也没有,且不谈如今日本有75%的佛教徒,即使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听说过武士道吧. 江户时代,随着朱子学的传播,日本武士的思想逐渐理论化.山鹿素行著<武教全书>,<武家事记>.对其思想的概括为:忠孝,仁义,克己,奉公,名誉,俭朴,重武,倡文,报恩,轻生死等等,那些说"日本全盘西化"的人,大概认为武士道是从纽约传来的吧.

让我们看看日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变法,根本不是全盘西化。正如〈全球通史〉上所说的:“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日本变法五条誓文第一条是效法西方的,“广开会议,使万机决于公议。”五条告示第一条则是东方文化的体现:“尊儒家之五伦,废天主教及其他邪教!”19世纪,中国和日本同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国家,同样被西方列强所侵夺,占领。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想到了改革。中国的思想是’洋为中用’,这种思想至今仍为一些人批判,而日本的口号和中国很是相似,就是沿用至今的‘和魂洋才’。

〈全球通史〉记载: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即“五条誓文”), “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西方物品在日本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日本开始迅速接受西方文化,但迅速接受,绝不是全盘西化。“日本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对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成分同样感兴趣。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换句话说,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民族主义精神。”

中国历史日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忠节,信义,礼仪,勇敢,质朴。

中国历史孔子说‘主忠信’,说‘君子喻于义’,说‘恭近于礼’,说‘勇者不惧’,说‘刚毅,木讷近仁’,就是这种精神。这个精神,体现在〈军人敕谕〉里: "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率",对军人精神提出五条标准,即:"忠节"、"礼仪"、"勇敢"、"信义"、"质朴"。十个字全部是儒家的思想。

在教育方面,日本政府规定,教育在于促进整体进步,而表示发展个人利益。《教育敕语》曰:“尔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把儒学的思想扎实的体现在国民教育中。

我们注意〈教育大旨〉中的一句话:“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使人人崇尚诚实品行。”谁还敢说效法日本,就要扫荡传统文化呢。

谈到这里,或许有人要拿伊藤博文来说事儿,他们的惯用手法是"伊藤博文主张全盘西化,所以日本全盘西化..."伊藤只是个首相,他和天皇谁大咱先放下不说,单就元田永孚这个天皇侍讲,西村茂树这个启蒙学者和他的辩论结果来看,全盘西化的德育根本没有得逞,经过双方的两次辩论,到1885年,终于保守派取胜,《日本道德论》曰“采二教(儒学,西哲)之精粹而弃其粗杂”,由此作为“日本道德之基础”,这是结果,到1890年10月3日,明治天皇公布《教育敕语》,是什么内容?"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类。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在于此。",还是离不开他孔夫子!

《教育敕语》的影响很大,连私立学校、幼儿园都颁发这个文件,被写在金色的纸张上,卷成轴,置于黑匣之中。中国是因为孔子,才被"8个士兵统治了一个中国县"么?有的学校,还建“奉安殿”,除悬挂天皇.皇后照片外,还将《教育敕语》放置在那里。学生,教员上学放学时,都要朝“奉安殿”方向行礼。每逢节日,还要举行《教育敕语》的“捧读式”。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争辩:日本在二战以后全面效法美国,所以强盛!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的声明:“ 日本要把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

日本在战败以后的一个阶段,确实受到美国思想的熏陶,导致了日本社会“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仇视社会等六大弊端。为此,日本做了教育改革。日本文部省确立了道德教育的目标。80年代后,日本将原来的“智、德、体”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德育为先,是典型的东方式教育。

我们再看看日本的企业管理:

儒学的核心是‘仁’,包括关心,爱护他人,包括以诚信对人,以谦和待人。松下幸说:"经营就是教育",即注重仁德思想和亲和力的培训。如日立讲的的"和",松下推行的"和亲",丰田提倡的"温情友爱"等管理思想,都是仁爱的体现。日本企业强调凝聚力,所谓‘大和精神’就是儒家人本文化的产物。“和"、"爱"、"诚"、"信"、"忠"等信条,同样是用以提高凝聚力和职工素质的手段,而不会被当做封建糟粕去抛弃,日本人更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当成‘窝里反劣根性’的根源去‘挖掘’,倘或如此,那才是混乱。

当我们的一些学者抨击‘重义轻利’阻挠了中国经济发展时,日本企业正在运用这一精神提高效益。日本大丸公司在创立了200多年,一直奉行"先义后利"的经营宗旨。而"先义后利"思想,正是出自荀子所著的《荣辱篇》。公司认为,企业不应先考虑自己获得利润,而是应该考虑顾客的利益,应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上下功夫,并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就是‘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被我们当做垃圾的一种中国精神的正确发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在中国被一些人硬解释成‘封建专制’,也属封建糟粕,其实,按照字面上的翻译,无非是‘君要象个君的样子。。。’个守本职,如此而已!中国当糟粕的东西,日本却当做宝贝。如"住友"总理事小仓正恒提倡,做一个尽本分的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儒家礼学思想,主张协调人们的行为。日本企业则要求员工,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使每个员工做到作风合理化,生活秩序化。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和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如上所述,正是把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日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保持了“和魂洋才”这一特色。

所谓“和魂洋才”,简言之就是东洋精神(道德),西洋技术(艺术),是日本民族精神和西洋的科技相结合,其宗旨是“在坚持日本的传统道德、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其所用。”

我们中国人,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有人砸烂孔庙,有人虔诚无比,照搬照抄的效法美国,德国,再回到美国,再转到苏联,我们挖祖坟,砸庙宇,烧字画,焚书籍,我们一天天喊着效法日本,德国,以色列的民族精神,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哪里?我们的民族文化动力在哪里?

中国的一些人,应该抛弃‘道听途说’,抛弃‘想当然学’,抛弃‘似乎大概论’,好好的在历史资料面前思考思考了。

日本的民族精神基本来自儒家道德,甚至多来自在中国“臭名昭著”的程朱理学。一个思维清晰的人,要么会反对日本的民族精神,兼反理学,要么会盛赞日本的民族精神,再温和的对待理学。然而在中国,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这些言论,往往会出自一人之口。
8点钟,一个人说:“中国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一种封建枷锁!是中国落后的因素之一!”,8点30分,他又说:“日本人切腹自杀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
9点钟,一个人说:“日本人讲究规矩,待人礼貌,中国人做的到吗?”9点30分,他又说:“中国儒家的礼仪是烦琐的落后的,应该废黜。”
10点钟,一个人说:“日本人团结,中国人一盘散沙。”
10点30分,他又说:“中国的宗族观念是种落后的东西,海外华人还组织什么同乡会,纯粹老封建!”

11点钟,一个人说:“日本人勇敢,中国人行吗?”11点半,他又说:“‘杀身成仁’。‘见义勇为’?呵呵~~如今谁还讲究这个,要你死你会去死?”
12点种,一个人说:“人家日本人讲究家族观,团结的很啊。”吃完午饭,他又说:“中国的家谱宗庙早该烧啦。”

中国是一个文化背景特殊的国家。一方面,这块土地上爆发过砸烂孔家店和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观念深入人心,这些观点,几代人一脉相承。即使在文革被全面否定后,批孔的思想也默默的由父亲成功的传给儿子,由老师授予学生。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与日本为邻的国家,吃过日本的亏,对日本的印象深刻,对他们的民族精神感到钦佩和害怕。因此,忽而否定儒家道德,忽而盛赞日本精神,就成了某些中国人身上的一大奇观。如果一个人,终日高喊:“我就佩服印度人的民族精神”。再大喊:“砸烂印度教”,那么他一定是个二百五,这种人不可能战胜任何对手,终将被人打败。中国所以存在这样的昏聩,是因为我们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强烈的自卑和一种强烈的谄媚。当然,还要以无知为前提条件。

几年前我在一个网络论坛,遇到一位自称来自东京的博士。这位博士十分钦佩日本的民族精神。在不知内情的前提下,把孟子“士可杀,不可辱”的话,贴在日本武士像的旁边。又在说不出日本民族精神具体来源的前提下,不断的赞扬这种精神:“如今中国人缺少什么,就缺少人家那种-----精神!””大和民族可贵的就是这点精神!中国要觉醒!”语重心长,加以叹号,波折好,十分煽情。他大赞特赞,口沫横飞,对我们中国人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架势。可这位博士自己就是不清醒二百五,他骂儒家的言论一样有名:“儒家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的缺点都是儒家造成的。“日本人不学儒家还好呐,学了儒家什么都不是。”“儒家。。。奴才学!”

早在1887年,西村茂树就发表了《日本道德论》,曰:“政府没有一定国教,民间也没有足以收揽人心的道德”, 并建议,在全国各地“设立儒道学校,政治法律都根据儒道指定,而佛教则只有下层人民信奉”。1900年,井上哲次郎撰写了《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1905年又撰《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日本的儒家思想获得天皇肯定,且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很快被发扬。。。二战后,日本的教育仍然是看重“立身出世主义”,并继承自古以来的传统,甚至初中儿童也被要求“具有把自己看作是日本人的自觉性”,“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并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新文化作出贡献”。1996年,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方针。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是通过集团主义和“立身出世主义”教育,培养儿童为日本的经济进步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日本的文化方针即为“和魂洋才”。“和魂”,意指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换言之,即“日本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些起码的常识,那位来自东京的博士有丝毫的知晓么?

这种人,是在自卑的前提下否定儒家道德,再从谄媚的角度赞美日本的民族精神,先在头脑中下结论,并严守“不读儒家的书,也不考证日本道德的来源”这两项准则。他们自以为是“挖中国人的劣根性,反思自己的不足,再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文化。”其实他们支持和反对的,竟然是一种事物。其思想根源不过是“谁有钱我支持谁,谁没钱就反对谁”这种势利眼情绪。他们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论证我不是人”的欲望和“闭眼舔舐”的欲望,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因此,他们对日本文化的一般常识也是没有任何兴趣去了解的。

高中时,我和几位同学去看电影。当看到日本妇女深深的向天皇居住的方向叩拜的时候,这个同学说:“人家日本人很好,忠于天皇,有凝聚力啊。”他的这种主张,竟然得到我那些“历来反对儒家道统’的同学们的啧啧应和。当时我故意拉大嗓门说:“什么精神啊,不就是中国的封建礼教吗?”同学们好象才回过味来,尴尬的笑了。我们这个民族,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么。见到中国的事物就反对,见到日本的同样事物就支持。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思维混乱的庞大群体,究竟是谁造成的呢。这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百五铺天盖地多如蝗虫,我们在他们的影响下,能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