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硬要”还是“应邀”访华
(2007-02-03 20:47:39)
下一个
新闻来源: 时事评论 于October 05, 2006 11:02:00
安倍晋三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之后,一直试图安排访问中国,打开因为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僵局的日中关系。中国领导层方面虽然也希望安倍新官上任三把火,通过访华改善关系,但是安倍本人不但支持小泉参拜,自己参拜过靖国神社,而且至今没有公开表示放弃参拜。但由于安倍访问韩国已成定局,朝鲜宣布即将试验核武器,如果中国坚持不接待安倍访华是将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中日首脑会晤势在必行。但是,这个面子怎么拨开,台阶如何下,则要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从中方用何种措辞公布这一消息,可以观察出安倍上台后中日第一次过招,谁占了上风。
请看新华社发表的消息: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4日宣布: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鉴此,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将于10月8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从这一公报来看,中日双方“达成一致”,似乎暗示安倍就靖国神社问题作了某种承诺,“鉴此”安倍访华得以实现。然而,新华社说安倍“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而且是“正式访问”(卢武铉13日访华只是“工作访问”),也就是说三军仪仗队、升国旗、奏国歌、盛大宴会一样不能少,可谓给足了日方面子。众所周知,安倍访华是日方的强烈要求。日本外相麻生在新内阁就任后就公开表示,日本希望与中国在10月份举行首脑会晤,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为此愿意来中国访问。从中方的观点来看,听其言、观其行怎么也需要一点时间,最早中日首脑会晤也只能在11月APEC年会上实现。况且中共16届6中全会在10月8日召开,本来没有时间接待日本首相。也就是说,安倍访华是“硬要”来的,而不是“应邀”来的。
西方舆论认为安倍属于对华强硬的“鹰派”,因此与中国打交道不会被认为是“叩头”,出卖日本利益,很像当年美国保守派大将尼克松访华。既然把安倍与尼克松比,我们不妨看看当年宣布尼克松访华的新华社(1971年7月16日电)公告是怎么写的: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虽然也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发出“邀请”,但这“获悉”两字却巧妙地表达了尼克松主动要求访华的真相。其实,公告的原稿就是说尼克松要求来访,中国邀请。但基辛格不同意,说这样写让人看了像个旅游者。周恩来考虑如说尼克松要求来访,中国才邀请,美国人的的确面子难看,于是大笔一挥改成“获悉”尼克松要来访,中国邀请,就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周恩来的外交手腕的确高人一等,今天外交部的大员应该好好重温一下历史。
今天中方的“邀请”措辞公开给了日本一个面子,如果这个面子换来的只是安倍私下的“承诺”,未免有点得不偿失。希望在安倍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能够在涉及外交、经济、领土、资源等重大问题上为国家争取到实质利益,面子给了日本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