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放眼大陆市场,台湾企业慢慢靠边站?

(2007-02-03 20:47:38) 下一个
(作者谢金河为今周刊发行人、财讯杂志运行长。正文取自东森集团的民众日报。)

放眼大陆市场,台湾企业慢慢靠边站?
2006/10/05 00:22
谢金河

看准大陆13亿人口所创造的庞大商机,现在已不单是台商兵家必争之地,全世界的企业都想尽办法要抢食这块超级大饼。从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市场的爆发力有多强大,中国去年一年吃掉430亿包泡面,喝掉600亿罐罐装饮料,抽掉1兆5千亿支香烟,当中光是可口可乐就喝掉60亿罐。经营内需产业,如果忽略掉这麽样一个市场,基本上是很难有什麽成长空间可言。

像旺旺生产米果,在台湾市场没有大突破,但是中国大陆一年就要吃掉1亿包,威力当然很吓人。旺旺今年上半年营业额4亿美元,EPS0.049美元,所谓真正的大成长都创建在中国市场,和康师傅能够崛起的道理一样,13亿人口和2千3百万人口的市场就是不一样。

这次旺旺集团大幅缩减宜兰食品的资本额,由原本的4亿5千7百万元减少至1千万元,缩减了99%,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站在我们的立场,会觉得旺旺好像要把台湾的根都斩断,但是对旺旺来讲,整个事业母体应该是在星加坡注册的旺旺控股公司,在台湾的市场不够大、生产基地也都移走了的情况下,把钱减资退出来还给股东,事实上台湾企业现在也经常看到减资的案例,最近速博减资75亿,因为收了这麽多钱其实也作不了多大生意,交回给股东运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政府看到企业要减资,当然就开始查,一查发现旺旺老板蔡衍明原来没有中华民国国籍,为什麽会搞成这样的局面,当然跟限制投资大陆40%的上限有关系。因为市场摆在眼前,不冲进去不扩大自己,等於坐以待毙,以旺旺这个例子来说,台湾规定投资大陆40%的限制,确实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过去单独看台湾,不出去没问题,但是现在这个大市场以经成型就在周边,若不参与这个赛局,看到机会不赶快冲进去扩张版图,就只能举手投降,敬陪末座。就产业而论,一定要把两岸叁地的产业放在同一个平台体系结构上去看,比如看钢铁,大陆的钢铁厂大概有七、八家的产能都超过中钢,过去中钢在全球制定钢价上拥有一席之地,现在已经逐渐边缘化了,固然中钢在台湾获利仍然很好,但是在中国大陆产能不断扩充之後,威胁当然愈来愈大。再看水泥,大陆的海螺水泥这几年不断通过购并,已经把年产能扩增到7、8千万吨,台泥搞了五十年现在产能是1千万吨,如果产能差距持续扩大,我们当然只有挨打的份。再看纸业,台湾近几年纸业的扩产不大,但是大陆一家玖龙纸业,纸箱纸器一年产能已经达330万吨,玖龙纸业今年上半年获利13亿7千5百万人民币,成长幅度375%,可以发现台湾纸业股赚小钱,但是大陆的纸箱纸器厂赚大钱。

两岸叁地高速交流的情况下,台湾如何让自己的产业排名往前挺进,是未来在战略上的重要关键,但是投资大陆40%上限不删除,机会看的到也吃不到,台湾的企业可能会慢慢沦为中小企业,在中国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只能够靠边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