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財經建設可以不考慮兩岸經貿因素嗎?

(2007-02-03 20:47:36) 下一个
2006.10.01  工商時報
財經建設可以不考慮兩岸經貿因素嗎?
工商社論


如果先不談可能的成果,也不要太計較財源的籌措,蘇貞昌院長所帶領的行政院團隊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財經建設計畫,其實很值得肯定;尤其藍綠對峙、倒扁與挺扁勢力相持不下,政局一片混沌之當前時刻,蘇內閣埋首財經建設,確實證明了行政院上上下下正在兌現「走正道,做實事」的政治承諾。如果還有什麼質疑的,應該就是最近推出來,尚在陸續公布中的一系列財經建設,忽略了「兩岸經貿」這個重大而關鍵的變數。

蘇內閣成軍以來,雖然政治氣候較以往沒有太大改善,但行政院團隊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志氣及努力,已逐漸顯示在治安、社福、財經施政計畫上。拚治安成效如何?大溫暖的可行性及可能收穫如何?由於涉及主觀價值判斷及尚未正式實施,我們不想驟下結論。但一些財經建設,包括已經正式宣布的金融市場套案三年衝刺計畫及經媒體曝光的產業發展計畫,規模宏大、企圖心也很強,但明顯未考慮兩岸經貿因素,頗值得商榷。


在民間投資及僑外投資明顯出現疲態之際,媒體所揭露的行政院有關產業發展的大投資計畫,在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投資誘因方面的確下了一番苦工。然而,綜觀規畫中的計畫內容,包括土地項目方面的公有土地租金四免六減半、台糖釋出土地一千公頃、延長並擴大○○六六八八優惠出租土地措施、協助利用毗連非都市土地擴大投資等,資金方面的開發基金參與投資傳統產業、加強中小企業保證等,提供勞力方面的外勞引進動態管理機制、開放特殊行業引進外勞等,可以說琳瑯滿目。

相對前述的產業發展計畫厚重及傳統,日昨正式公布的行政院金融市場套案計畫,顯然花俏、新穎,並充滿國際化色彩。包括擴大債券市場交易規模、推動二五○家公司上市櫃買賣、加速金融產業國際化、提高含外資法人交易比重至五○%、發展保障型及年金保險商品以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等,預計也可達到擴大國內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及增強我國金融產業及市場的國際化比重,並提高國際競爭力等政策目標。

上述兩項已經公布或媒體揭露的財經建設規畫,很明顯都是著重國內條件,或者「操之在我」條件的調整或強化,工商企業界在各公私場合,乃至經續會上大聲疾呼的開放兩岸經貿限制,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具體而言,如果兩岸經貿的限制仍在,譬如四○%的淨值投資限制還在,三通直航的限制還在,廠商的全球布局障礙依然,耗費時間、金錢、人力成本奔波兩岸的障礙依然,是否國內廠商或外資肯繼續留在台灣經營?更別提擴大投資。再譬如,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登陸的限制不除,政府也無法與對岸展開金融監理的談判,國內的金融產業是否能夠繼續在台灣磋砣下去,眼睜睜看著國際競爭對手捷足先登大陸市場,繼而以大陸為基地進攻東南亞乃至世界市場?

當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即將突破四百億美元大關,當台灣接單、海外(主要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比重高達四○.七三%,兩岸經貿與互動儼然成為台灣經貿發展一部分的今天,我們不認為任何產業、財經、金融建設規畫及實施,可以排除大陸因素而埋頭自己搞自己的一套。政治上的壓力,譬如台聯及厭惡與對岸打交道政治勢力對蘇內閣的警告及威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及掣肘力量,但忽視或低估兩岸經貿政策的調整或放寬,不但會讓大投資的整體設計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會讓大投資的整體效益大為遜色,政府主管部門應想辦法說服或克服。

對於行政院財經、金融、人力及社福建設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民間期待,是否能夠發揮預期效益,原則上應該全套付諸實施後一起檢驗才算合理,因為各項計畫彼此間存在強烈互補、互利、牽制功能。但鑑於已經公諸於世財經計畫中明顯缺乏兩岸經貿因素的事實,及缺乏兩岸經貿因素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我們願意在此提醒政府,及時追加或補強兩岸經貿政策,讓大投資重振景氣、增加經濟發展動能的效益徹底發揮,再寫台灣經濟奇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