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民進黨還記得那二十年前的「民進黨」嗎?

(2007-02-03 20:47:35) 下一个
2006.09.28  中國時報
民進黨還記得那二十年前的「民進黨」嗎?
中時社論


廿歲是一個人邁入成年的里程碑,可是,今天度過廿周年生日的民進黨,不但沒有歡喜得意的心情,恐怕還是充滿山雨欲來的緊繃。當初前輩們鼓起勇氣宣布創黨時,也許不敢說它一定能存活這麼久,但絕對不相信在存活茁壯乃至執政之後,迎接的竟是這樣哭笑不得的廿歲生日。

廿年前的九月廿八日,黨外人士在圓山飯店集會,正式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當時台灣還在戒嚴,組黨不但非法,更是嚴重的政治禁忌,參與者都面臨著被抓被關甚至家破人亡的恐懼。但在那個歷史的關鍵時刻,他們依舊選擇了理想與勇氣,願意為民主人權奉獻犧牲,也願意以自己的血肉舖就台灣美好的未來。


回顧過去的廿年中,民進黨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逆勢仰攻,在不公平的體制環境裡,僅僅靠著對理想的執著,貼近民意的策略,加上時代潮流的襄助,終於逐漸開拓生存空間,最後贏得政權。遙想當時,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創黨前輩除了傻勁和熱血,其實根本一無所有。而今天回顧起來,當時的一無所有,其實又何其富有!

不幸的是,到達執政的巔峰之後,民進黨卻開始一路往下坡滾跌,而且速度愈來愈快,姿勢愈來愈不忍卒睹。

民眾感覺最鮮明的是,民進黨得到了權位,卻失去了清廉,變得幾乎和之前想打倒的敵人沒什麼兩樣。從總統以降,多少人坐上了從沒沾過的高位,享有夢想不到的資源,似乎毫無掙扎就迷失在貪腐的黑洞裡。對於拿金融或國營事業大肆分封酬庸,以及陳水扁一家涉及重大弊案,民進黨內從大老、清流基層,不僅未見質疑,更不思糾正,過去指責國民黨金權政治的義正詞嚴都已拋諸腦後。

而昔日民主人權的理想,如今更成了尖銳的反諷。一個以追求民主為宗旨的政黨,政府重大決策被撇在一邊,內部宛如一言堂,上面高唱擁扁的鳥生魚湯,下面沒幾個人有膽子說真話。當初殺頭都敢組黨的勇氣,到哪裡去了?今天什麼頭都不必擔心被砍,為什麼能講良心話的舌頭全消失了?

民進黨曾經擁有許多理想,但第一次有機會付諸實現時,卻又一再讓理想受傷褪色。粗糙的停建核四為經濟帶來巨創,一味強調本土,不思正面因應中國崛起及全球化潮流,讓國家發展遲滯,基層民眾生活益加困苦。而一再逼近台獨紅線的挑釁動作,雖然換到短期的政治獲益,卻未能爭取到國際支持,甚至還促成美中共同看管台灣,至於加入聯合國之路似乎更遠了。執政六年來,民進黨到底實現了什麼理想,民主人權、國際參與、社會公義、人民幸福,究竟是比較近了還是變得更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摸著良心答得出來?

其實,理想必須配合現實,否則無異暴虎馮河;缺乏行政與執政經驗,也必然需要一番跌撞摸索,這都是可以諒解的。但大家無法接受的是,民進黨失去了對台灣的愛。如果愛孩子,你會制止對孩子的傷害,自己更是不會這麼做。如果真心愛台灣,你不會忍心看台灣人相互敵對衝突。可是,民進黨一再縱容或配合陳水扁挑撥族群對立,讓民眾生活在無謂的仇視猜忌裡,也不斷以明知根本做不到的台獨、加入聯合國、修憲、重訂領土等口號,挑動深綠群眾的歷史傷痛騙取支持。這些民眾愛民進黨,但民進黨真的愛他們嗎?或者,民進黨真的愛台灣嗎?

這些年來,民進黨沒有轉型、沒有成長、沒有走出過去,更沒有試圖帶領台灣往前走,其實這不只是懶惰,民進黨真正的問題是老化。看看現在說的語言,和十年、廿年前比,不要說沒有進步,甚至還更退步、更缺乏前瞻性。這種倒退,是來自老化、虛弱與欠缺安全感。以致於沒有興趣學習,沒有勇氣改變,總是以熟悉的舊邏輯看世界,並力圖讓世界保持在舊有狀態。因為缺乏應付新事物的信心,所以不讓台灣邁入新時代,免得自己被看穿手腳。今天的民進黨,已經不是台灣成長的動力,而是阻力了。

所以,在廿歲生日的今天,台灣看到的是一個已經老態畢露的民進黨。我們希望在今天的黨慶活動裡,民進黨精英能憶起昔日愛鄉愛民的真粘踔裕?匦抡一貙?砟軣o愧子孫的奮鬥目標,而不是又一波無視黎民、踐踏是非的權拄Y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