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報告:台灣的銀行健全度退到100名
(2007-02-03 20:47:31)
下一个
競爭力報告:台灣的銀行健全度退到100名
中央社
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制度指標表現不佳拖累台灣競爭力表現;在經過金融改革後,台灣的銀行「健全度」卻退到第一百名,更足為金融管理機構及業者警惕。
另外,政策穩定性、政府官僚系統效率、政府的不穩定性,仍持續是台灣商業的最大問題,與去年相同。
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天公布「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地位滑落,從去年的第八名,跌落為第十三,在亞洲地區也從第二退居第四。
WEF表示,台灣繼續保持高咿D效率,創新能力十足,專利註冊水準在美國與日本之後,高等教育與培訓表現出眾,今年總體排名不佳,跌出前十名,主要是被制度與基礎建設拖累。
在九個支柱指標中,台灣的制度表現最差,在一百二十五個國家中,排名第三十二,如少數族裔保護、司法獨立、恐怖主義導致的商業成本、組織犯罪等次指標,台灣都排名在五十之外。
在總體經濟指標中,台灣的政府赤字排名第七十二,但最明顯的仍是銀行健全度從去年的第七十四名,跌落到第一百名,顯示金融改革的效果不如預期。
但台灣在創新方面仍是具有高度競爭優勢,排名第九,政府採購高科技產品及專利權都居第三名,大學與企業研發合作第七名;市場效能方面,台灣的待遇與生產力更高居第二。
WEF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首度採用最新評比方法,將過去的「成長競爭力指數」與「商業競爭力」,統合為「全球競爭力指數」。在過去的成長競爭力指數中,科技指數佔了相當比重,台灣都名列前茅,新的評比方法降低了科技比重,也是台灣排名不如過去的原因之一。
陳添枝:WEF過去高估台灣競爭力 今年排名較公允
中廣新聞/何宏儒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排名從去年的第8名,落跌到第13名;不但在亞洲從第2退居第4,也是台灣在這項評比當中首度跌落10名之外!WEF分析主要原因,認為是被制度和基礎建設拖累。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認為:WEF過去向來高估台灣的競爭力,今年的排名或許是比較公允的。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認為:從最近政治僵局難解的局面不難看出台灣的政治制度顯然是有問題的。另外他認為:台灣的基礎建設向來落後韓國、馬來西亞等所得水準相當的國家;「甚至連中國大陸都要迎頭趕上啦!這一塊評得低是蠻正常的。」他指出:WEF在「技術力」的評比上,過去引用的數據向來對台灣有利;以致台灣的技術能力,過去的排名甚至還超過日本!他認為WEF向來高估台灣的競爭力,今年的排名或許是比較公允的。
不過他也表示:台灣這幾年在企業制度、公司治理和金融體制等方面的確都有進步。而由於WEF今年的報告首度採用最新評比方法,他認為政府應該去探討,為何在新指標加入後,排名就滑落;從中找出表現較差的面向,才能做比較全面性的檢討。
陳博志:政黨對抗惡果 台灣競爭力退步
中央社
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天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經重新評估後,台灣自去年第八名跌落為全球第十三名,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直指這是政黨對抗的惡果。
陳博志強調,政黨對抗、在野黨在立法院杯葛、凍結預算,政府無法推展政務,造成台灣競爭力退步,這正好給朝野政黨一個省思機會,「不管政黨心中想要傷害的是誰,到最後傷害的都是國家」。
WEF今天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經哂眯碌娜?蚋偁幜χ笖翟u估後,將台灣去年排名自全球第五名修正至第八名,今年再退步為第十三名,在亞洲地區退居第四。
WEF表示,台灣今年排名不佳,首度滑落至十名以外,主要是被制度與基礎建設拖累,
陳博志認為,這次排名大幅滑落,主因是長期以來政黨抗衡的惡果。
陳博志指出,台灣許多該改善的制度,不但因政黨對抗沒有獲得改善,像工時減少、退休金提撥新制等措施,反而使得制度變的更壞,令人遺憾。
他說,在基礎建設方面,原本政府預算不足,加上過去政府留下大筆赤字,每年也必須編列大筆預算打銷,在原有資源薄弱下,其他國家大幅改善,台灣卻因在野黨在立法院種種杯葛,凍結各部會預算,讓政務無法推展,當然無法好好改善基礎建設。
陳博志說,這次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上表現不佳,正好給朝野政黨一個省思機會,「不管政黨心中想要傷害的是誰,到最後傷害的都是國家」。
經建會:台灣金融健全度評比落後 跨部會檢討
中央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葉明峰今天表示,世界經濟論壇 (WEF)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總排名除下降至第13名,其中金融健全度排名更落後至100名,經建會將盡快深入瞭解原因,邀集相關部會檢討。
葉明峰指出,據他今晚得到最新資料,台灣在總評比125個國家中,指標排名只要在20名以後都算是負面表現,其中,政府債務排第35名、政府財務赤字第72名、司法獨立第53名、恐怖活動第52名,金融健全性第100名,是目前初步掌握到較負面的排名。
他說,台灣恐怖活動排第52名,令他非常不解,台灣從來沒有什麼恐怖活動,排名怎麼這麼後面?
此外,葉明峰認為,金融健全性排第100名,評比排名不佳也令人意外,分析可能原因,應該與卡債衝擊有關;經建會已立即著手深入瞭解這份評比報告,並將安排邀集相關部會,進行檢討。
前經建會副主委、現任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對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落後並不意外。他說,問題出在政府採短線操作經濟政策,不符經濟原理,政治人物介入是關鍵。
薛琦舉例,例如目前失業率、高低所得差距大,政治人物腦中第一個想到處理方式都是投錢,聘很多臨時工及增加社會福利,用錢來處理國內需求不振,但錢燒完後,社會問題還是存在。
薛琦指出,台灣競爭力滑落主要關鍵還是在兩岸經貿政策沒有處理好,反而愈走愈糾纏不明,當全世界都在跟中國積極建立經貿往來時,只有台灣自外於世界潮流,許多排名當然不好,經建單位確實需好好檢討。
台灣競爭力排名滑落 胡勝正:因評比方式改變
中央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今天表示,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經重新評估後,自去年第八名跌落為第十三名,主要是受商業競爭力指標表現不佳影響,在卡債、政治等短期因素「塵埃落定」後,台灣仍然非常有競爭力。
WEF今天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經哂眯碌娜?蚋偁幜χ笖翟u估後,台灣去年排名自全球第五名修正至第八名,今年再退步為第十三名,在亞洲地區退居第四。
胡勝正對此表示,今年WEF評比方式有極大改變,例如問卷調查比例自三成提高至七成五,受訪者個人主觀變得很重要,由於調查時間是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這期間內台灣發生卡債風暴、政治紛擾,給予企業界觀感很不好,因而影響分數。
此外,今年全球競爭力指數首度改用「成長」競爭力與「商業」競爭力合併評比。他分析,今年台灣成長競爭力僅自去年第五名下降至第六名,但因為商業競爭力滑落至第二十一名,才造成總體排名明顯滑落。
他說,成長競爭力通常是指未來五至七年競爭力,商業競爭力較偏向短期,但台灣短期有卡債問題、政治紛擾,年初時兩岸經貿政策重新定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可能讓一些企業誤解政府要緊縮兩岸政策。待這些短期負面因素「塵埃落定」後,台灣仍十分具有競爭力。
台灣WEF排名退步 陳瑞隆:虛心檢討 努力改進
中央社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由去年第8名降為第13名。經濟部長陳瑞隆今晚表示,雖然排名退步主因是評比標準改變,但經濟部仍會虛心檢討,深入了解台灣競爭力成長力道是否減弱,加倍努力改進。
WEF「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今年改變評比方式,降低科技指數所占比重,台灣競爭力排名也首度跌落到十名之外;在亞洲地區排名由過去的第2名,退居第4名,落後新加坡、日本、香港。
陳瑞隆表示,WEF評比方式改變,台灣過去較強項目-科技所占比重降低,總體成績略受影響,不只台灣如此,美國、南韓排名也同樣受到影響。
陳瑞隆說,WEF評比採用成長概念,台灣往年成績名列前茅,比較基準愈墊愈高,成長幅度不易年年提升,排名有所調整,恐怕是不可避免。
除了WEF評鑑,台灣今年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排名也從第11退步為第18名;這兩大評鑑都顯示,台灣競爭力已見衰退。
對此,陳瑞隆表示,雖然評鑑結果僅供參考,但台灣競爭力成長力道是否稍有減弱?確實值得檢討,經濟部會虛心檢討,針對不足之處加倍努力。
全球競爭力報告片面改變台灣名稱為中國台灣
中央社
世界經濟論壇(WEF)對台灣採取不友好行動,在今天公布的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片面改變台灣名稱為「台灣,中國(TAIWAN, CHINA)」。
WEF的立場轉變再度確定,中國打壓、矮化台灣的行動更趨激烈,全面擴大到非官方國際組織,更鎖定台灣極為重視的WEF及其競爭力報告為主要目標。
WEF今天正式公布「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競爭力排名退到第十三名,更令人震驚的是名稱被改為「台灣,中國 (中國台灣)」。
WEF的改名行動頗為徹底,在與各國合作夥伴機構名單中,也將行政院經建會列在「台灣,中國」之下,但新聞稿及部分報告文字,則是使用台灣。
雖然WEF一位發言人表示,WEF是因為要與「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及「世界銀行」的作法一致,而決定改變台灣的名稱,並非受到中國的壓力影響,但背後原因不言可喻。
據指出,台灣駐日內瓦辦事處早已掌握WEF計劃改變台灣名稱的訊息,在交涉過程中,並向WEF表達了強烈反對立場,但WEF創辦人及主席史瓦布一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而無法扭轉。
事實上,從中國每年派遣高層代表團出席在瑞士達佛斯市舉行的WEF年會,WEF在中國舉行高峰會議,以及六月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代表處,都顯示了中國對WEF的影響力不斷提高,要求改變台灣名稱幾乎是必然的行動。
相形之下,台灣與WEF的實質互動有限,除了WEF競爭力計畫負責人羅培茲二零零四年率團訪問台灣,以及經建會每年提供競爭力資訊外,其它乏善可陳,形勢消長非常明顯。
聯合國及官方國際組織的報告,普遍使用「台灣,中國」或「中國台灣省」名稱,但WEF為一獨立非政府組織 (NGO),以提升全球企業及治理為宗旨,仍在中國壓力下改變立場,對台灣的國際活動及策略已構成嚴重挑戰與考驗。
WEF改變台灣名稱並非孤立事件,台灣在國際反地雷行動 (ICBL)的民間代表,最近出席反地雷公約會議時,名牌被要求加上「中國」,但遭ICBL拒絕;甚至在花卉、瓷器、醫院等民間組織,中國也不鬆手,幾乎已成固定模式。
在這種情勢下,身為WEF的正式合作對象的經建會,未來如何維持與WEF的合作關係,以及台灣如何因應中國的行動,將是決策者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