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面對族群 反貪腐第一課

(2007-02-03 20:47:31) 下一个
2006.09.26  中國時報
面對族群 反貪腐第一課
魏千峰(作者為律師,反貪腐邉記Q策小組成員)


自百萬人民反貪腐邉娱_始發動,決策小組與核心幹部即認知這是一個公民自覺的邉樱瑸楸苊庀萑胨{綠對抗紛爭,如何散佈族群和諧的理念非常重要。因此,南非在結束種族隔離時代後,曼德拉總統推動族群和解政策經驗,頗值國人參考。

台灣的族群對立有遠因與近因。遠因在於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期間,在政治上不予本省同胞平等地從政機會,以少數的特權外省人壟斷絕大部分的政治權力,使得僅有少數人能進入中央政府擔任點綴性工作;而在文化上除國語外,閩南話、客家話與原住民語言受到貶抑,此並表現在音樂、戲劇等藝術,又在教育上國民政府實施者乃虛幻的大中國教育,強調與事實不符的歷史、地理,貶抑對本土史地的認知,使得本省同胞感覺是次等公民。近因在於李登輝前總統執政後期與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為矯正政治權力不平衡,捨棄過去的文官與軍人晉升體制,不次拔擢本省同胞和少數外省同胞擔任中央政府及軍中要職,此使得原先位居高位的外省同胞有大權旁落的危機感,另在教育與文化上強調本土化,使得部分國人有「去中國化」的質疑,加上在選舉時,民進黨以被壓迫者自居,常散佈台灣人對抗中國人的訊息,以獲取勝選,此種排他性的台灣人定義,使得台灣內部常處於族群對立的緊張狀態中。而民進黨政府與大多數新聞媒體關係不良,遇有輿論監督時,常表示其是統派媒體,此更加深台灣的族群對立。


於是台灣發生下列的族群對立情形:在政治上以正統台灣人自居的民進黨與延續過去外省同胞為主的國親兩黨選舉時壁壘分明,選後亦不願去異求同,民進黨政府的施政時常受到在野黨的牽制,不僅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願循求正規方式與在野黨溝通,在野黨往往為反對而反對,有時在野黨以其國會多數席位的優勢通過幾次侮辱或不合理的立法修理民進黨政府,而後者又行使抵抗權不願踐行(例如真調會)。此種朝野對立,使國人普遍對政治感到厭倦,政治人物無法獲得大多數人的信任。

次者,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時刻,民進黨政府不願正視中國經濟吸納台灣的事實,相反地,在野黨與部分媒體不僅大力吹捧中國經濟的實力,亦有意忽視中國在人權、民主與法治上的缺失,此益加深朝野間的不信任,與其不同支持者間「族群」對立。惟各黨政治領袖似未體察台灣內部交流融和與多元包容正加速進行,致使許多國人緊密注視與批判著政治人物相互攻詰與否定,尤其三十歲以下的世代不斷質疑各政黨相互分化的表現。惟台灣人民的「族群對立」大致表現在選舉上,不像南非在種族隔離時代的暴動與內戰頻頻發生。

那麼,台灣群族對立應如何消弭?比較南非百年來族群衝突與對立,台灣「族群對立」應是暫時的與假性的。一九九四年南非結束黑白隔離政策,執政的曼德拉致力於彩虹國家建立,其秉持一九八八年非洲國家議會之憲政指導原則,致力消弭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其除強調人性尊嚴、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及非種族主義外,並就黑人土地之回復,保障各種族的文化、語言及教育上迭有突破,南非終局憲法明文設置促進與保障文化宗教語言社群權利委員會,以追求國家的整合與人民之福祉,藉以化解黑、白、混種及亞裔人士的衝突,提昇各種族和平共存與發展,南非有幸在公正無私的曼德拉總統領導下走出種族隔離的不幸歷史,開啟非洲復興的新時代。

台灣原本在代表多數閩南背景的陳水扁總統執政下,有機會走向族群融合的時代,可惜陳總統並未以耐性進行社會結構長程的調整,反而以短線操作捍衛本土政權,終致喪失其建立歷史地位的可能。筆者以為在新世代逐漸成為台灣主流的情況,所謂「族群對立」終將成為過去。但我們不應消極等待其變化,反而應該積極地建構包容的「我群」理念,非將國人分為「我族」與「他族」兩類,祇要生活在斯土的子民就是「台灣人」,不要再分你我。而是否仿照南非在憲法中明文設置促進族群和諧委員會,使國人更加認同台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參政、文化、語言等權利,亦是國人亟需思考的課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