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科技台灣新國力 施振榮談自創國際品牌

(2007-02-03 20:47:31) 下一个
科技台灣新國力 施振榮談自創國際品牌
報導的推薦與評論 | 2006/09/25 00:00:55

---------------------------------------------------------------

[李東昇的意見]

Stan (施振榮先生的英文名字)



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的人,他是[世界公民]的典範!

請參觀施先生薪傳網站:
http://www.stanshares.com.tw/stanshares/portal/home/index.aspx



也請參觀: 施先生開講(有錄音檔/部分甚至有簡報或影音喔!)
內容豐富,超過50多個演講!請自行下載

http://www.stanshares.com.tw/stanshares/portal/Talk/index.aspx
==================
2006.09.24  中國時報
科技台灣新國力 施振榮談自創國際品牌
中央社

 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監製的科學普及電視節目「科技台灣新國力」,今天晚上10時30分在民視邀請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與主持人賴義雄深入對談台灣高科技產業未來走向。施振榮明確指出,台灣科技產業的下一步,唯有「創造自己的品牌」。

 施振榮認為,儘管台灣在許多高科技項目的產量與產值均屬全球領先,但因為缺乏品牌知名度,國人無法同感殊榮。台灣未來要努力的是如何讓全世界知道生活週遭的許多產品,其實都是「Made in Taiwan」,所以,台灣的企業一定要自創品牌。

 所謂品牌、通路、行銷,簡單地說,就是台灣的產業應該從目前的「B to B」路線,走向「B to C」。

 曾於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理論的施振榮表示,「微笑曲線」的精神在於產業以「製造」為基礎,曲線左邊是朝上游、較具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屬於關鍵性零元件的「研究發展」,例如IC半導體以及面板,都是屬於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至於往右邊發展,則是屬於「通路、行銷、品牌」的領域。

 花了35年才成功打造出宏碁品牌,施振榮強調,做品牌遠比製造、研究發展更具挑戰性,尤其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所得提高後,必須做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也就是發展微笑曲線的右邊,才能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企業主都擔心辛苦培訓出來的人才,最後會變成競爭者;施振榮表示,被他訓練出來的人,有一天為社會所用,那仍表示他對社會的貢獻;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施振榮在30多年前就開始重視員工的在職訓練;他說,不論是人力的再教育,還是企業產品的品牌自創,台灣的企業一定要有前瞻性,才會有未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