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人民不會退場,政客須思如何進場

(2007-02-03 20:47:29) 下一个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人民,更會有智慧去創造新的風潮。
無法紓解的政治危機,透過人民力量展現,施壓給失職與錯誤的自利政治部門,才可能讓政治的僵局發生新的缺口。
台灣,正在這個臨界點了,施明德他們站出來捍衛的是「生活世界」價值,不是特定的利益。
問題,「第三部門」的人民已經提出了;
解答,就看「政治」部門的人,誰比較有智慧了?


本期《新新聞》周報封面

有史以來,古今中外皆如此,當政治權力結構因彼此師心自用,造成「政治」被既得利益「綁架」,無法解決現有權力結構所造成的僵局和亂局,體制將因而遲滯、僵化,甚至如日本《讀賣新聞》所描寫的已「僵死化」了。
從去年的「高捷」案以來,「台開案」、「SOGO禮券案」、「第一夫人珠寶案」、「國務機要費發票案」,陳水扁總統就在「合法性」受質疑、「正當性」持續耗損中,面臨著國家「合理統治」愈來愈難以咦鞯奈?C。但在藍、綠政黨各自的師心自用中,既不能讓多數人信任,又無法「罷免」,也不敢「倒閣」或「彈劾」,所有憲政體制賦予的各種解決機制,都無法在國會和現有政治結構中有所進展。台灣的「政治」部門已無法有效地呼應過半數以上人民對當權者失去「信任」的危機,也無法有效和人民對話,化解危機。積累的不信任,讓各種正常咦鞫际艿劫|疑,國家機器陷入了長期空轉,找不到出路。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人民,更會有智慧去創造新的風潮。無法紓解的政治危機,一些人可能會因此更疏離,也可能產生憤怒。憤怒的積累未必是壞事,「憤怒」能讓「第三部門」社會力奮起「補位」,透過人民力量展現,施壓給失職與錯誤的自利政治部門,才可能讓政治的僵局發生新的缺口,政治結構產生「質變」,不但有機會讓僵局化解,還可能帶動政治的進步。

公民覺醒,新社會邉诱?诎l展

最近的台灣,就讓人看到了「第三部門」社會力已經成了風潮。

「七一五」所謂「親綠」學者發聲,「老綠」施明德等部分美麗島與民進黨前輩號召發起的「反貪腐倒扁」力量驚人,這是因社會對當前「政治部門」累積了太多的不信任,主動而自發的社會力,掀起了連兩大政黨都無法帶動的波濤。
局勢愈來愈明顯地呈現出,這邉与m然是針對政治上「陳水扁去留」的問題,它並不是政治場域中的「第三勢力」,不是要在「政治」部門中和既有勢力分一杯羹。這個邉拥谋举|,更接近是「第三部門」社會力的「新公民邉印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