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凯道观察--兼谈笔者对倒扁挺扁的立场

(2007-02-03 20:47:24) 下一个
(●作者期待阳光,北市人,硕士,公务员。简介上说,他甫结束於澳洲的受训课程,现正为台湾的外交空间努力奋战。他希望在向中国投降前,台湾能以外交确保台湾「统一」筹码的极大化。正文为ETtoday.com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照片为数据照。※期待阳光特区)

上周,笔者由於工作的缘故,即便每天都得为五斗米折腰,但还是亲身经历了在凯道红衫军的威力。从11日(礼拜一)的静坐到15日(礼拜五)的围城之战,笔者都成为这些活动不折不扣的「近身观察者」。因为办公室就在旁边,尽管整周都被他们的怒吼吵着心神不宁而难以专心工作,但笔者仍愿将第一手的观察向各位报告:


首先是在於活动的组成份子,一刚开始的时候笔者观察到的群众其实跟2004年总统大选後在凯道集结的群众结构差不多,易言之,就是泛蓝甚至深蓝的支持者,只是他们这次不手持国旗,衣服也换成红色而已。後来,陆续加入了一些年轻的面孔,包括学生,或粉领族在放学及下班後陆续到这里加入倒扁。前面的群众其实一向是阿扁的死敌,他们不在乎这次活动的领导者有部分也是他们过去所痛恨的「党外份子」,只要能把阿扁拉下来,他们必定赴汤蹈火,那怕刮风下雨也要参加。後者的年轻族群则是在政党轮替或是总统民选後成长的六七八年级,这些族群的特色是,与五年级的「学运世代」相较,普遍缺乏对公众事物的参与与热情,而替换的是对新兴科技如网络、MP3的钻研以及对创业赚钱的热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些族群会参加此次倒扁运动主要还是抱持着好玩的心态,因为这个活动显然并不危险,加上全国媒体的大力关注,因此如果想要一夕成名,或想通过荧光幕大方舒展自己的创意,来凯道就对了。

但上述的参与者其实家总起来仅占全部民众的二分之一弱,另一部分的支持者则主要是由家住在北部的中产阶级及上班族。他们平常是沈默寡言的一群,心态普遍保守,对统独立场没有绝对,但确有一个共通的特色,由於平常忙碌於自家生活与工作,故对公众事物的看法大多全由媒体(无论新闻或政论节目)所形塑,自己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群众,尤其在下班以後成为支持倒扁的主力,也正因如此,本次活动才会在这麽多人的集结下,相对顺利平和的进行。

再来看这次活动进行方式,通过媒体的大力炒作(某些新闻台几乎做到全天候报道,甚至广告时都如报足球赛般切割子母画面,深怕错过任何精采画面),再加上由广告鬼才范可钦的操刀,使本次倒扁活动充满戏剧张力,顺利带动一股风潮。从一刚开始藉由「试坐」,以维持倒扁款项破亿到正式静坐间数日的媒体关注温度,到红衫军的创建及「纳斯卡线」的游行路线,本次倒扁活动在未正式开始就已经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让很多原本就恨透陈水扁的民众跃跃欲试,一路等到9日开跑,再有如猛虎出闸将一股怒气全都一并发出。也因此,才会在活动之初,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由蓝军支持者所组成。

活动开始之後,为了避免沦为如过去由政治人物在台上演讲或电视台来现场「开讲」的常规政治集会,该活动选择由参加民众轮流上台「干谯」,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来倒扁。因此,我们看到有建中学生、小六学生下课後来倒扁,也有把倒扁心声化成爱国歌曲,上台高歌一曲,更有孝女素琴以「哭调」来为阿扁「送终」。一场原本应该剑拔弩张的政治活动,变成创意施展的舞台,也让原本仅有深蓝民众支持的倒扁运动顿时成为北部民众前仆後继参加的风潮。这是倒扁总部此次发起运动的成功之处,从媒体公关的角度来看,笔者对於本次倒扁总部的主事者深感敬佩。

但笔者仍对本次活动所代表的意义提出几项质疑,首先在於本次活动的领导者-施明德,他向外界宣布本次活动系以本年二月间在泰国爆发大规模反总理塔可信贪腐的活动为师,却殊不知该次活动的领导者颂迪原为塔可信总理的政治盟友,後却因电视台经营权的分赃不均,愤而转向领导群众抗争,此事件在曼谷人尽皆知。因此泰国的反塔可信活动纯为政治斗争,反贪腐只是借口。施明德等人此次以泰国经验为师,不知纯为口误抑或另有用意,笔者不得而知。但不争的是,施藉由本次活动欲在未来历史上留名的动机实在太强,导致倒扁能量放收难收,日後退场机制难通过协商解决,都使得本次活动的不确定性大为提高。

再者,在范可钦的创意下,本次活动主题以「礼义廉耻」作为倒扁的道德诉求,简单明了。但也使得这次倒扁活动缺乏重点论述,反倒成为民众各说各话,以最简单的言语,如他无耻、他不要脸、上断头台及全家去死等话语,再伴随着「阿扁下台」的口号此起彼落在凯道出现。试问,倒扁总部一向以「自发」、「中产阶级」以及「高水平」的标准看待此一活动,但这样完全涉及人身攻击(自然是非道德性)的言语一再通过媒体传送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又如何让人信服这是一场「捍卫道德」的战争?

最後,笔者最直接的观察是,其实这样的活动,本质仍是如过去政治斗争的运动,尽管外面裹着精美的包装。笔者这一周不断直应答到很多群众的呐喊,那样非理性,而且通过几千几百人所散发的力量,其实很令人害怕。因为这让笔者想到过去纳粹教人憎恨犹太人以及文革时代毛泽东教人痛很反动份子,应该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案,把数以万计人的情绪,全投射在一个目标-阿扁下台上。却未尝省思那阿扁下台之後的故事,有人说把他抓起来,有人说把他枪毙。但就算阿扁以「贪渎」罪名遭起诉,也意外被判处「死刑」或「终身监禁」,台湾的经济难道可以立即扭转?台湾的教改将一夕转回正轨,再也没有卡债、卡奴,更不会有烧炭自杀的案例?这个答案,其实已在每个人的心中,我想毋须笔者再加以阐述。

行文至此,笔者认知到可能会有人把我当成挺扁份子,但恰好相反,笔者也支持阿扁下台。笔者的理由是,即便检调在调查国务机要费後,发现阿扁阿珍无罪,笔者都仍坚持阿扁其实可以早点下台。因为台湾的政治对立已经太严重,阿扁一日不走,现有的体制将完全无法运作,朝野将无法合作,媒体无法聚焦在其他更应值得被注意的议题上,国家将继续空转,直到2008年的再度对决。因此,笔者希望藉由协商让阿扁下台,换取朝野,甚至两岸重新对话的新契机。让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国家,能换取一个重生的机会。

但笔者要突显的是,现在支持倒扁的民众、媒体以及名嘴们,既然你们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看待第一家庭与民进党的执政,也请在阿扁下台,甚或之後国民党有机会重新执政後,也以相同标准看待新执政者,切末又戴上有色眼镜,装作什麽都看不到。如果台湾真有那麽一天,那阿扁的下台也只是让台湾的民主更向前跃进了一步,相信阿扁总统也会愿意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