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真的只是代表怒火?
(2007-02-03 20:47:23)
下一个
(●作者李坤隆,高市人,大学教师。正文为ETtoday.com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简介表示,教育是工作,写作却是快乐的泉源。●照片为替换照。)
当倒扁的声浪水涨船高之际,其主要的象征-─红色,似乎也带来了更多的追加意义,尤其当倒扁总部希望民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挂起或配带与红色有关的对象,更可以预见这一股红色风潮恐怕将有增无减。
一开始,倒扁总部希望以红色表达民众心中的怒火,原本是没有特别的意思,但是当民进党企图将此红色与中国共产党拉在一起时,反而才真正掀起民众心中的怒火,连带而来的,让这一个颜色的特殊性越来越强烈;不过,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更怕红色的後遗症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成为另一种社会对立的代词,到时候所引发的後续恐怕更难以收拾。
在学校,我们发现穿红色衣服的学生似乎减少了,或许是在这一股群众运动的浪潮下为了避嫌的关系;却也同时发现,一些固定会穿着红色衣服的学生,竟然都会显得趾高气昂,就像几年前流行陈水扁相关商品一样,似乎已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赋于红色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这,对於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而言,其实是并不乐见。
其实,发起群众运动并不困难,但是要凝聚这种共识却十分的困难,尤其在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而在这样的群众运动中显然已经塑造了一定程度的符号图腾-─红色,也显示出整个运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群众运动最难的却是如何落幕,这从之前的经验可以看到,只要是群众情绪性的反射,在没有具体应答之下想要如预期般落幕,确实是相当的困难。更何况,倒扁总部已经刻意将红色赋以更多的意义,也就是说,这样的群众运动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这正是我们所担心的,毕竟当一个群众运动从部分人所关心,延展成为一般人生活的一部分时,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将持续存在,甚至增强,或许这样的力道才可能达到运动者所期待的目的,不过其所付出的社会成本也将不断的增加。或许,诚如施明德先生所说的,这一次的群众运动将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最後将冲倒总统府;不过,我们更担心的是,当在运动的过程中,将红色赋于这麽多的意义,一旦活动结束後,是否能够一切恢复正常?如果这些破坏性的创意无法为後来的建设性重生提供另一个活路,那里我们又怎麽能够任其肆无忌惮的继续发展下去呢?
我们更担心的,在「蓝」、「绿」已经被粘贴特定名称之後,一旦「红」又具有特定的意义,那麽,我们所期待的纯净社会恐怕只会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