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环北部湾”竞逐第四大经济圈

(2007-02-03 20:47:17) 下一个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聚集境内外资本的第—梯队,而“环北部湾”地区,则很可能成为第二梯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杜新 刘伟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提出,可能引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圈的热烈猜想。

作为中国西部惟一一个沿海的省份,广西谋求“海上突破”的战略从未停止过。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决定兴建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使广西获得了一个服务大西南商品出口的平台,那么广西今天率先提出的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则使广西融入到了跨国区域经济的更大平台上。

刚刚上任不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广西正面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广西要抓住机遇,使之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果。
 


“环北部湾经济圈”构想浮出海面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地缘是决定一个地方进步与落后的不可选择的重要因素。

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二十多年前曾为战争付出发展的代价,今天则在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
和推进区域合作的前沿。

而新近形成的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构想,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局副局长余龙文的话说是:“为环北部湾周边省份乃至整个大西南腹地,找到了一把加快发展的钥匙,并将成为联系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的双向通道。”

所谓环北部湾经济圈,包括中国沿海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个省区和越南部分省份。这一经济圈区位条件的优越性在于:其介于东亚与东南亚之间,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已逐渐成为沟通中国大陆、中南半岛与东南亚堵岛国的重要通道;海港条件十分优越,海岸线漫长,有多处大型深水不冻港湾;区域内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

“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广西率先提出的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广西打造全新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此间一位观察家说。

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国际背景和政策依据是,200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时任越南总理的潘文凯提出建设“两廊一圈”的区域合作战略构想。其中“一圈”指的就是环北部湾经济圈。

从2004年开始,广西在北部湾地区实施了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沿海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改善了沿海产业发展的硬环境,使沿海港口经济优势进一步凸显:2005年吞吐能力达到3456万吨,比上年新增250万吨,一大批大型临海工业随之落户。

目前,广西已建成了从南宁通往中越边境友谊关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一条沿海高等级公路,这条沿海通道将把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和香港、澳门同越南的广宁、海防等沿海地区连接起来,成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主要通道。广西与越南有关方面已达成协议,共同建设中越界河北仑河上的第二座跨国公路大桥,以尽快推动南宁—河内,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等两条客货运线路的早日开通。

为整合北部湾广西区域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由自治区一位副主席担任管委会主任。与此同时,广东、海南和越南环北部湾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环北部湾经济圈战略构想得到了中国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东盟国家的重视。今年7月20日至21日,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亚洲开发银行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一起,主办“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越南等6个东盟国家也将参会。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这一论坛以促进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发展为宗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开放式的研究、交流、探讨和宣传的平台,促进中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在环北部湾区域合作机制、资源开发、产业协作等领域的交流,并积极推动在国家及省区政府层面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环北部湾合作委员会”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注入新的元素。



广西发展迎来“四大机遇”


广西太需要机遇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人似乎一直生活在期盼与失落之中,尽管广西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人们总是认为广西应该发展得更快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建设,加上作用越来越明显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多个重叠机遇在向广西招手。

第一大机遇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是中国惟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连接的省区,拥有637公里的边境线和1595公里的海岸线,是我国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通道。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已成功承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和投资双向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广西在“服务全国,服务东盟”的过程中,聚集了人气,获得了发展,东盟已连续7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第二大机遇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建设。由珠江流域内地9省区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构成的“9+2”区域经济板块,是全国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最多,最大的一个经济区域。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广西宣布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建设正式实施。“9+2”构想旨在打破行政分割、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广西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全面融入珠三角。目前在交通、旅游等方面展开多层次合作,并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第三大机遇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机遇。1995年,国家决定把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旨在打造一条联系广西沿海与西南腹地的出海大通道。目前这条通道的铁路与公路交通已全部打通,正逐渐成为一条繁忙的经济长廊。广西沿海的防城港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深水良港,带动西南经济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

第四大机遇是政策优势。沿海、沿边使广西拥有沿海开放和边境地区的优惠政策。目前广西正在中越边境打造一个出口商品加工带,而前几年兴建起来的边境公路极大改善了中越边境地区的交通,促进了中越两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

此外,作为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广西拥有其他省、直辖市所不具备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12个西部省份之一,广西享受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而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则为广西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基础。

多重机遇叠加在一起,使广西发展增添不少“加分”因素,它促使广西采取更加开放、更加务实的措施,吸引境内外资本,谋求快速崛起。

更注重投资效率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是中国聚集境内外资本的第一梯队,而“环北部湾”地区,则有可能成为聚集境内外资本的第二梯队。

近几年,一批“长三角”企业“抱团”涌人广西,而香港、澳门和“珠三角”资本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查阅广西媒体,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有香港、澳门和“珠三角”的企业前来广西考察、投资。珠三角许多企业把广西视为产业转移的首选承接地之一。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表示,他和香港工商界的朋友非常看好广西的发展前景,愿意到当地寻找商机、共同发展。最近的一次投资活动是7月5日,香港前沿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一举签下了广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广西锰矿及环保电池开发项目、金融大厦建设项目、花花大世界文化主题公园开发项目、广西芒果深加工开发项目等多个意向协议。

台商是最早看好广西的投资者。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台商涉足广西的旅游业和农业,目前这些项目的投资规模在大陆同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5年底,台资已成广西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广西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126家,合同金额27.8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15.3亿美元。

近两年,台湾与广西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暨两岸产业市场论坛。今年6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率领包括400余位台湾企业家、商会会长、专家学者在内的代表团抵达南宁,参加第二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暨两岸产业市场论坛。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马英九、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王金平为论坛开幕发来贺电。

“许多台商渴望与广西在信息产业、农业、旅游等方面展开合作。这说明‘台资西进’已盯上了广西,”一位台商说,“台资企业经过在珠三角、长三角的两次大发展,已经面临新一轮的产业扩充。越来越多的台商对在广西投资充满兴趣。”一些台商还表示,希望利用广西这个平台,开拓东盟市场。

记者在广西采访时,不少官员表示,对投资效率的青睐将成为广西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力因素。他们重视招商引资,更重视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要让更多的项目落户生根,同时要让到位项目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在新一轮开放格局,广西能否将自己打造成全国经济板块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人们拭目以待。(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