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去中國化」活動是掩耳盜鈴的鬧劇

(2007-02-20 12:57:57) 下一个
(●作者北方人,家住北京,教職。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本報資料照。※北方人特區)

「去中國化」活動是掩耳盜鈴的鬧劇
2007/02/07 00:18
北方人

雖然杜部長認爲「成語這個東西會讓人思想懶惰、頭腦昏鈍、一知半解」,但要想言簡意賅地闡述一個意思,用一個成語表述還是最簡練最傳神的。比如杜部長們的「去中國化」,用掩耳盜鈴這個成語形容最恰當。

《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的故事是這樣講的:「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糊塗了。

臺灣現在的「去中國化」,就是這樣一場掩耳盜鈴的鬧劇。

教科書改了,歷史就變了麽?把「日據」改成「日治」,血淋淋的日本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就變成了對臺灣的恩惠了麽?把開羅宣言寫成一張廢紙,二戰勝利後中國光復臺灣60年的史實就不存在了麽?中油、中船、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等一改名,臺灣就變得和中國沒有關係了麽?故宮博物院的説明文字一修改,中華寶物就不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了麽?. 國父沒有了,杜正勝就變成「臺灣囯」的教育部長了麽?

臺灣的現執政者文不成武不就,法理台獨無能爲力,只好作一些「去中國化」的小動作給他們的信眾作爲交代。但這種耗子扛槍的把戲是一種騙人的把戲,在島內鬧哄的越熱鬧,對青少年一代的傷害就越大,前些日子學生們對韓國簽證「中國臺灣」的激烈反應,就源於這種「去中國化」的教育與國際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共識的巨大反差和脫節。

雖然學生們在政客們的操弄下天真地相信「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的説法,但政客們心知肚明這是謬論,不說李登輝重提「國統綱領」,謝長廷再說「憲法一中」,就是陳水扁自己心裏也是明鏡似的。

陳水扁出訪拉美被司儀稱為「China-Taiwan的總統」,不但不惱,還樂呵呵的自我解嘲;美國在批准過境時特別公開強調,這是「一個中國」政策標準之下所給的安排,陳水扁表示感謝;2005年陳水扁出席教宗葬禮風光地坐在在巴西(Brazil)總統夫人和喀麥隆(Cameron)總統邊的第一排,就是沾了「China」的光。

世界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流共識,決不會因爲臺灣的「去中國化」而有所改變,民進黨執政七年,「去中國化」的動作做了不少,但是加入國際組織絲毫沒有進展,邦交囯越來越少,美國對臺獨的重話越來越多,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把這完全歸咎於中共的打壓也是自己欺騙自己。最近美國國務院明言臺灣推動新憲法跟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有矛盾,台獨人士寄以最大希望的美國人也和中共「沆瀣一氣」,「制憲正名」還有可能麽?

逆國際主流認知潮流,島內如火如荼的「去中國化教育」營造了一個虛幻的臺灣獨立的封閉小氣候,臺灣越來越與中國沒有關係,臺灣越來越像一個獨立國家,似乎臺灣只要一改名字,就能加入聯合國了。據説最新民調近75%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當然,這裏邊也包括相當數量的堅持中華民囯法統的民校?荒芎唵螝w為台獨立場)。許多“大人”們歡欣鼓舞,許多青少年信以爲真。

而一旦他們發現真實的世界與自己腦子裏形成的幻像格格不入時,他們憤怒,他們怨恨,他們覺得世界不公,島內又有人把這怨恨引向中國,引向「在台中國人」,甚至有人用日本人曾經罵自己先輩的話支那支那的挑起更大的怨恨,沒有人檢討這種「去中國化」的政策是否合乎客觀實際,沒有人檢討這種「去中國化」的政策是否在世界上行得通,只是不計後果地把這股「去中國化」的邪火燒得更旺更旺,完全忘記了「玩火者必自焚」的古訓。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分合合、進進退退、曲曲折折的歷史,你可以不認同一個領袖一個政黨一種理念一個政權,但你不可以否定歷史,否定文化,否定民族的傳承。當有人借民主的名義欺騙臺灣的青年人,把他們綁上全面「去中國化」的台獨列車欲罷不能時,就不單是一場掩耳盜鈴的鬧劇了,這有可能釀成一場禍及兩岸的悲劇,其時「去中國化」就會象當年日據五十年洗心革面的「皇民化」一樣潰於一旦,台獨列車灰飛煙滅。當然,誰也不願意事態發展到這一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