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麵疙瘩考

(2007-02-03 20:49:01) 下一个
(●作者不肖生,北市人,碩,在日本工作的系統工程師。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不肖生特區)

麵疙瘩考
2007/02/01 00:11
不肖生

前一陣子,在台北的市場見到有攤子販賣盒裝的「麵疙瘩」,不禁自內心發噱。這東西原本就該是下鍋之後趁熱吃的,根本沒有撈起鍋來上街販賣的道理。這種賣法,著實糟蹋了一道好食品,也害得原本不熟悉麵疙瘩的消費者,從此更要敬而遠之了。

來自米食之鄉的網上諸君,可能對「麵疙瘩」的由來不慎熟悉。原來這東西產於荒年,北方人家收成不好時,把麵粉加水和成麵糊,慢慢加入湯水中,就成了一塊一塊的疙瘩。中國人為好吃的菜取名字,總是從其雅趣,惟獨「麵疙瘩」這三字,實在離雅趣的境界太遠,和「炒雜碎」一樣,都是無心插柳之作。小生在日本留學時,幾個同學突然提議要做「麵疙瘩」,惟獨一位北方來的同學苦笑不答。小生知其為何而「苦」,解圍道:「你們把這東西捧作美食,人家可是想起了荒年!」

「麵疙瘩」在大陸目前還不是什麼上得了檯面的名菜,更別談到餐廳點一道「麵疙瘩」了。但是在台灣,偶而可以見到餐廳加工加料,正經八百地賣這道食品,甚至如前文所述,小販堂而皇之地賣起「盒裝麵疙瘩」。真可謂鹹魚翻身了。

中國食品中,「無心之作」,還有不少。閩南老百姓把米粉摻水,蒸成膏狀,成了「碗粿」,一樣也屬於此類。但是「碗粿」的出身好過「麵疙瘩」,不是產於荒年,而是在平日讓下田工作的農夫在午後飯前有個果腹的東西。如同麵疙瘩,台灣街頭小販加了鹹蛋、紅蔥頭、香菇、蘿蔔乾等,「碗粿」一樣也成了道美食。

日本有道食品,日語稱作「好燒」,是把蔬菜切碎,和上麵糊,烤成餅。根據日本朋友所言,這道美食產生於戰後糧食不足的年代,把存糧充分哂茫?负脽?咕蛻?而生了。義大利的「披薩」也是如此,一般人家把剩菜平均灑在餅上,再加起司,入爐中烤成了一道名菜。

所謂「英雄不論出身低」,原本是窮則變、變則通的充飢食物,在很多地方都鹹魚翻身,成了名菜。

前一陣子,論壇網友大作中,提到五權憲法當中「監察權」的存廢問題。其實我國現行政體,距離孫中山「權能區分」的原則,差了很遠。在孫中山的設計裡,嚮往的是「專家政治」,日本學者橫山宏章便指出:孫中山的理想國是中國古代的賢人政治。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全都是官吏做的事,而且是考試認可、學有專精的官吏。要說「監察院」或「立法院」是政府轄下的「監察局」或「立法局」也不為過。老百姓要是怕政府權力太大,可以透過國民大會來管政府。但是國民大會不可能常開,因為成本大。除非老百姓覺得政府太怠惰、該做的沒做,大家都忍不住了,就開國民大會,用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四個政權」來管管政府。平日,只要政府的專家們都好好做事,大可放心做,不用擔心西方民主國家的效率問題。

這種設計,一方面是為了「濟西方民主政治之窮」,也就是「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一方面則是發揚中國古來政治體制的長處。這就是孫中山端出來的「麵疙瘩」。這「麵疙瘩」到底好不好吃,小生也不知道,因為從建國以來,真正的五權政治就從來沒實現過。只是孫中山所預言的總總民主政治的弊害,一一在台灣出現,倒是千真萬確。比方說,原本指望透過專家立法,讓國家有良好的法律制度,如今則是唱歌的、演戲的、做廟祝的,只要噱頭十足,吸引得到選票,全都能上立法院。民生法案堆積如山、動不動就打架生事,我們嫌棄孫中山的制度是碗「端不上檯面的麵疙瘩」,但自己做出來的何不也是大雜燴呢?

小生不是什麼政治學者,大道理說不出來。但是哪碗麵好吃、哪盤菜可口,這種小感想倒是點滴在心。政治學者,尤其是喝過洋墨水的政治學者,看不上孫中山的麵疙瘩,照搬美國、照抄法國,就是不理孫中山的國貨,或許都有他們的道理。只要端出來的菜可口,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不然,就把麵疙瘩做成一道名菜,沒什麼不可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